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本质上来看,知识与思维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知识是思维的产物,同时也是训练思维的基本工具。掌握知识与培养思维既对立又统一,二者同时进行,共同统一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由于在小学课程安排和具体教学方面的局限性,尽管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但是却苦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本文阐释了数学思维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指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法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一、 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日益要求公民具有独立思考的基本能力,而小学数学本身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因此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为敏捷。
  小学既是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同时也是数学思维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准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多采用直观性的方法,把抽象的数学数字用直观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令人感到乐观。在教学中存在大量模式化的思维和方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解题思路的拓展。这种模式化思维也许在一定期间内对于应付考试、提高成绩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利的。
  二、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一)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当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发扬教学民主,从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而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比如,A地到B地的距离是400千米,一辆公共汽车以每小时85千米的速度在早上7点从A地出发,那么,到了上午11点的时候,这辆公共汽车是否能够从A地到达B地?仅从内容来看,这道数学题不算难,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探索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二) 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就感。比如,教师在讲到直径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有两棵大树,小明说这一棵大树更粗壮,而小红却说另一棵大树更粗壮,小朋友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哪一棵树更粗壮呢?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和情景,很自然地引入直径的概念,这样学生学习直径这个概念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真理不应该简单、草率地传给学生,而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至少要由學生自己去建构。所以,教师要克服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不要以教师的逻辑思维简单地取代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在讲到“三角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请你描述一下什么是三角形?在平时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三角形?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三) 教师要强化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知识实现对题目的分析和理解,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在进行7的进位加法计算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题目:() () ()=17,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 7 3、7 4 6、7 5 5等答案不断涌向出来,这就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 要注意数字和图形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受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限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抽象的数学数字和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比如,在对低年级学生讲“8”这个数字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葫芦的照片,并向学生介绍“8”这个数字和葫芦这个图形的相似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8”这个数字的认识。
  (五) 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设置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当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思考的主动性。从本质来看,数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能否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比如,在讲到质数这个概念的时候,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对质数的概念已经掌握了,可以设计像这样比较简单的判断题:“一个数只要是质数,那么它就一定是奇数”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呢?学生要正确地作答,就必须对质数和奇数、偶数的概念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能被2整除的数字都是偶数,那么,在这些偶数里面有没有这样一个数字,它的约数只有两个,那就是1和它本身,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了2这个数字,它在是质数的同时还是偶数,由此可以判断,上面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数学思维的训练需要教师做出长期的努力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时候,不可以操之过急,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数字和数学概念“活”起来,“动”起来,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周育健.浅析小学数学的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张忠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5(09).
  [3]林冠仁.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
  作者简介:
  王颖慧,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深沟乡教委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电信体制改革的深化,WTO的加入,我国电信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以客户为导向”成为新的市场竞争准则。与其他行业相比,电信企业拥有更多的客户和客户数据。因此,客户关系管
摘要:随着新课标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改变。其中练习部分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大量固化型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但这一方式对学生而言较为僵化,随着社会进步与人们对教育的不断探索,教师逐渐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良,新型的练习设计也提上日程。小学阶段学生刚刚踏足正式学习的旅途,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日常
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所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有效”一词的深刻内容和关键要义准确认知和掌握,科学协调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
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培养,越来越得到社会、家长、教师的关注.小学数学的教学,学生就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思维能力去解决一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适度和适量地采用一些数学史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数学语言被称之为数学学科的基础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风格被人们格外重视。通过数学语言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活跃氛围,并且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难题可以通过数学语言进行合理有效的推测辩证。基于此本文就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方法探究展开浅析。  关键词:数学语言;培养;方法  在数学课堂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对于这个问题该同学知道怎么去解答,但是却无法用数学语言合理的表述出
项目评价是辅助管理者决策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反馈与学习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项目成功或失败的潜在要素,进而改善管理方法,促进项目向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企业
本文研究随机供应链的系统建模和分析,在对国内外文献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两套方法实现随机供应链的建模、分析和优化。文章主要研究单一产品供应链的随机模型的构建及其分
数学学习与语文学习一样,都离不开阅读.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个性成长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