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凯南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他的著作多达17本,其中两本获得普利策奖,但在世人看来,乔治凯南最著名的还是一封电报。
  那是1946年,美国国务院询问驻苏联大使馆如何对付苏联。官员们没有料到,最终会收到一封长篇累牍的电报。那一天,电报机的“答答”声延续了很久。
  电报是乔治凯南发出的——时任大使哈里曼回国,凯南代为主管。“这个机会微不足道。”他后来回忆说,“但是,询问背后的含义绝不可忽视。”凯南把电报分为五个部分,以使“每一部分都是独立的,而且看起来不会长得离谱。”报告总共约有8000字,史称“长电报”。
  电报对二战之后的苏联政治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应对克里姆林宫的原则。凯南提出,由于传统的不安全感,苏联的对外政策具有扩张性;当政者不愿与西方世界接触,以免国民了解真相;斯大林相信,与西方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这封也许是美国外交史上最重要的电报,在华盛顿被广泛传阅,十分轰动。随即,凯南被调回美国,任国务院政策计划室主任。1947年,他以“X”之名,在《外交季刊》发表了《苏联行为探源》。这篇文章可被视为“长电报”的续篇。文中建议“美国对苏联政策的主要特征,必须是对苏联的扩张倾向加以长期的、耐心而坚定的、警惕的遏制”。
  这是他第一次提出“遏制”的概念。当时美苏关系恶化,美国在寻求新的对苏战略考量。凯南的学说适逢其时,激发了政府的灵感,“遏制”旋即成为“冷战”的核心词汇,也是20世纪国际关系最重要的词汇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凯南没有对“遏制”进行严格的界定,因此这个词一度被误解为“军事遏制”。后来,他澄清说,自己从未想过苏联对美国有动武的迹象,“遏制”应为“政治遏制”,即采用政治、外交的手段,而非“军事遏制”。
  但是,当时国际环境风云突变,不容缓和。1946年,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随着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先后建立,“遏制”政策作为军事战略的轮廓,已经被牢牢固定。
  对于这一重大的误解和误用,凯南倾其后半生进行澄清和修正。在“X文章”发表35年后,有杂志试图采访凯南,他提出书面作答,因为“口头表达不够严谨”。截稿期将近,凯南还在斟酌每一个标点和词汇,他不想被“再次误解”。
  在国务院任职期间,凯南曾参与制定“马歇尔计划”,一度声名显赫;但在“遏制”这一核心概念上与政策制定者存在重大分歧,注定了凯南的“歧见者”身份。他反对成立北约,倡议美、苏撤军,建立统一、中立的德国。这使得凯南在国务院很快不受欢迎。
  1950年,凯南辞职。1952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任命他为驻苏联大使。但这次莫斯科之行很不顺利,凯南处于苏联情报人员的严密监视之下,无法接触普通市民。他抱怨说,这和纳粹德国堪有一比。苏联旋即宣布他为“不受欢迎人士”。于是,在任职五个月后,凯南回到了美国。1953年,他正式离开政府,在普林斯顿大学找到了家园,也成为美国政府坚定的批评者。
  仕途折戟,有人认为这是他虽然了解苏联,却不甚了解美国,因此在政策制定上不切实际。但是,忠于自己的观念,这也是凯南的性格使然。他更像一位学者,而不是政治家。
  凯南出生于1904年,两个月后母亲就去世了。从早年开始,他就生活在孤独之中,养成了孤僻、敏感而严肃的性格。凯南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历史,对欧洲外交史尤感兴趣。毕业后进入美国政府,被先后派驻欧洲各国,包括苏联,是美国培养的第一批“苏联通”。
  凯南被称为最后一位“旧世界的外交贵族”,他试图在战后建立世界新秩序,并在其中为美国定位。在那封著名的“长电报”中,凯南曾说,美国应当为苏联建立一个好样板,使得自由、公正等基本原则时刻体现;解决社会内部问题,就是对莫斯科的外交胜利。
  他没有在政坛生存所需要的手腕和心机,不会按照华盛顿的需求剪裁自己的思想。因此,尽管凯南经常被归类为影响华盛顿的“智者”,却没有从中获益。
  离开政府之后,凯南一直保持着批评活力,并从事历史研究。他文风优雅,分析深入,十分令人信服。他更喜欢把自己看做“写作者”。凯南曾说,如果可以重来,他更愿意做一个诗人,或者小说家。
其他文献
1931年春天看见周作人在一篇随笔里提起路威教授这本新著,过后不久便在上海的一家书店里买到最后的一本存书。夏天多雨,不能乱跑,而又凉爽,颇思弄笔,惭愧自己不会“创作”,便把这本书翻译几章。秋后奔走衣食,忽南忽北,时亦偷闲续笔。终于在今年年初完成了这件小工作。  原书名Are We Civilized?——Human Culture in Perspective。著者Robert Heinrich
期刊
在太平洋最东端的旧金山,美国经济学家们对中国政府日益积累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感到困惑不解。  今年,中国政府将用超过其GDP十分之一的资金购买美元证券和资产——美国短期国债、长期国债、以房地产抵押作担保的证券等等。这样一来,中国央行与其他亚洲国家央行一道,实际上将承担美国6000多亿美元的全部经常性项目赤字,而由中国买单的部分,也许将达到其中的三分之一。  美国能够保持如此庞大的赤字,并非由于外
期刊
中国过去一年来在宏观调控上颇有成效,但依然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趋势和景气预期,意味着宏观调控不能就此偃旗息鼓。为了今后采用更合适、更有效的宏观政策,延续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有必要对宏观调控的一些认识上的混乱和实际决策中的误区加以澄清和反思。  首先,宏观调控的目标应当非常清晰地定为国内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当国内价格总水平稳定时,其他的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如实际GDP、失业率、经常账
期刊
大行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依旧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 2005年3月15日    根据中国官方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工业生产增长在2005年头两个月出现  惊人的再加速势头,1-2月平均16.9%的增幅非常引人注目。  可见,实现适度的减速谈何容易。在2004年似乎已进入稳定减速轨道的中国经济,在2005年初突然加速;中国工业活动再度活跃,炽热程度接近去年
期刊
频繁的商务旅行远没有野餐那么轻松愉快。如果你我情况相似,那么一定也不止一次在航班中经历过遭遇气流或者飞行能见度差带来的恐慌。为了有效抵抗前方的盲点可能带来的风险,你需要熟练的飞行员,以及先进的航空技术。  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以及董事会请注意:在当前环境下,很多公众公司仍然是在地平线上空盲目飞行着。他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敏锐的视角来判断未来趋势,这对公司管理者取得成功和股东利益都是不可或缺
期刊
1924年,一位18岁的德国犹太女大学生来到马堡大学,慕名师从布尔特曼和海德格。她留着短发,常着一身绿色的时装,被同学称为“绿衣女”。她坐在食堂用餐时侃侃而谈,连邻桌也会静下来恭听。她眼睛里映出一种异样的动人的光,后来被几位著名的自传家和传记家所津津乐道。  她在大学附近的阁楼上,赁屋而居。就在这里,她招待朋友,谈论哲学,间或从墙洞召唤出一只小老鼠——她的小朋友;也是在这里,连续两个学期,秘密接待
期刊
在财务丑闻和刑事调查的重重阴云下,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不得不“自曝家丑”,并试图通过内部“清洗”逃过一场劫难。  3月30日,美国国际集团(AIG)发表声明,宣布推迟原定3月31日公布的10-K财务报表,以便使董事会和管理层有更充分的时间审查账目。与此同时,在执掌AIG将近40年之后,79岁的CEO兼董事长、美国保险业传奇人物莫里斯格林伯格已被迫相继辞去上述职务。  AIG这份声明的引人注目之处,
期刊
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上海的商业中心棋盘街汇聚了多家很有影响的出版单位,成了出版业的中心。如此众多的出版社和报刊,必然有一支庞大的编辑记者队伍,这便形成了上海出版家群体。中国80%以上的书店集中在上海著名的四马路(即福州路)南北方向的两三个街区,长久以来一直被称为“文化街”。  在1932年“一二八”日本空军突然轰炸上海前,这里有新旧书店300余家。其中最大的两家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它们
期刊
即使去年11月因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欠下了5.3亿美元巨债,中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对投资者的诱惑仍然如晨星闪现。  今年3月中旬,来自彭博社的消息称,德意志银行正同几家中航油的债权人接触,试图以0.39美元兑1美元购买他们手头持有的中航油债权;同时,业内纷传,国际知名投行美林证券也向中航油的债权人提出以0.32美元兑1美元的价格,购买其债权。  此前的1月24日,中航油提出一个分八年偿付
期刊
八条意见    过去一个月中,中国政府频频出手,从调高按揭利率,增加首付比例,到买家收楼一年内卖出要交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在打压对房地产的投机行为。其效果尚未显现,但显见决策层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已经发生方向性变化。  而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决策层可能进一步“踩刹车”,中国房地产业因此可能发生更为重大的变化。据悉,3月底,国务院高层发布了一份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下称《通知》)。知情人士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