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区几种蔷薇科野生观赏植物引种驯化研究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rhi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植物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 23种观赏价值较高的蔷薇科野生植物进行引种栽培,对其观赏特性、抗逆性、生境及园林应用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3 种植物均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耐热性和耐寒性,大部分种类耐旱、耐贫瘠能力强,病虫害少,栽培管理简单,能在杨凌地区的园林中进行应用。除白鹃梅的适应性较差外,其余22种植物的园林应用方式多样且应用效果较好,色泽稳定,可在杨凌地区大力推广。
  关键词:杨凌区;蔷薇科;观赏植物;引种驯化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1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685.12       文献标志码:B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属东亚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
  蔷薇科植物因其品种多样、花容秀美、经济利用价值高,广泛栽种于园林、果园等诸多场景,分布在全国各地区。由于蔷薇科植物的色彩性状与环境条件息息相关,为了科学栽培及应用蔷薇科植物,非常有必要对其适应性及观赏性进行评价。通过对23种从外地引进的蔷薇科植物进行观测,对其在杨凌地区的适应性和观赏性进行评价并对比分析,以期望对蔷薇科植物的培育、园林应用推广等方面提供各种理论意义上的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在前期对野生植物保护与驯化的调研基础上,选择分布较广、观赏价值高、适应能力较强的 23 种植物作为试验对象,其中灌木树种有11种、乔木树种有12种。
  1.2   试验方法
  1.2.1   引种树种的物候观测
  通过对引种品种的物候期、观赏特性特征进行观测,并对其园林观赏性与应用推广价值作出评价。2020 年 6月 7 日—9 月27 日连续观测,每个树种观测3~5株,记录各树种夏季的观赏特性与物候期等,详见表1。
  1.2.2   适应性观测
  对单株耐热性、抗病虫害性等进行评价。
  (1)耐热性评价指标。根据同一环境同种树多株树的综合耐热表现,将引进蔷薇科树种的耐热性评价指标分为4级,耐热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耐热性最强、耐热性强、耐热性一般、耐热性差。参照杨志恒等[1]研究制订槭属的耐热性评价指标,详见表2。
  (2)抗病虫害评价指标。根据同一生境的同种树多株树的综合抗病虫害表现,将引进蔷薇科树种的单株耐热性评价指标分为 4级,抗病虫害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抗病虫害性最强、抗病虫害性强、抗病虫害性一般、抗病虫害性较差,见表3。
  (3)耐寒性评价指标。根据同一生境的同种树多株树的综合耐寒表现,将引进蔷薇科树种的单株耐寒性评价指标分为4级,耐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耐寒性最强、耐寒性强、耐寒性一般、耐寒性较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种植物适应性评价
  杏、梨、山楂、油桃、寿星桃、平枝栒子、缫丝花、水栒子、鸡麻、绣线菊均能在 38 ℃高温下正常生长,安全越夏,耐热性达1级且在冬季没有出现抽条、冻害现象,可安全越冬,抗寒性达1级,抗病虫害性强[2]。
  2.2   引种植物适应性综合评价
  在杨凌地区,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子是气候及园林植物配置。因此,从耐热性、耐寒性、抗病虫害性、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方面综合分析23种蔷薇科园林植物的适应性[3]。
  3   结果与讨论
  综上所述,风箱果、平枝栒子、缫丝花、水栒子、鸡麻、火棘、绣线菊等在杨凌地区生长较好,能够适用杨凌地区的半湿润半干旱,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这些植物在初夏气温较高时,仍然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繁衍且其花期和结实率没有受到影响。多数蔷薇科植物具有良好花色与果实,植物生长病虫害较少,有较高观赏性,能够适应杨凌地区较大气候差异、适应性强,在杨凌地区的园林绿地中生长较好,适合引进杨凌地区种植[4-5]。
  此外,上述植物的特征也与植物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以风箱果举例,其叶片颜色与光照强度有较大联系,在较强光照下风箱果的叶片颜色呈金黄色,而在弱光及荫蔽环境中则呈现出绿色,风箱果的花期在5月中下旬,伞状花序、花为白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其果实在7—8月份发育,果实膨大卵状、呈红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此外,如绣线菊的花期则处于6—8月份,开粉红色花,果实期处于8—9月份,相较于风箱果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引进不同植物时须结合该植物的生理特性及实地调研结果调整种植环境。上述植物在杨凌地区的引进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观赏性及抗逆性,能够较快适应杨凌地区的气候条件,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具有较强观赏价值,在杨凌地区适合引进种植。
  参考文献:
  [ 1 ] 杨志恒,孙艳,林博,等.10种槭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9):103-108.
  [ 2 ] 黄超群,周金.浙江省几种野生观赏植物引种驯化研究初报[J].现代园艺,2021,44(7):52-54.
  [ 3 ] 廖成松,康俊霞,郭梁.國内野生观赏植物研究现状综述与展望[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3):21-23.
  [ 4 ] 李国兴,张慧,陈学君.山东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引种栽培实验[J].科学种养,2015(9):119-121.
  [ 5 ] 宋满珍,丁剑敏,蒋波,等. 庐山地区野生观赏乔木植物资源及合理利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229-235.
其他文献
该文依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意见,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的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学生主体的表面性、教师评价的无效性、家庭教育的缺失性、教师培训的形式化等问题,提出了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路径,即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掌握多元评价方式、增加评价的有效性,促进家校密切合作、增强沟通
摘 要:我国农业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但从目前的国际情况来讲,粮食安全问题依旧存在。由于农作物的整体产量与群众的生活水平紧密相连,并且与保持我国经济及生活水平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息息相关,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地投入研究,对农作物栽培技术进行提高发展,从根本上保障农作物的整体产量,确保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及综合国力。针对农作物栽培技术及其高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参考建
摘 要:通过浅埋滴灌种植方式下追肥减量试验,探索适合当地的浅埋滴灌应用条件下玉米最佳追施数量,为追肥合理施用提供技术依据,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关键词:绿色农业;追肥减量;产量;影响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2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发展绿色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着力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稳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强调伦理的作用,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设定专门的工程伦理教育审核机制,是一项具有开拓性质的工作。文中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伦理意识和职业道德融入度不足与实践案例缺乏等问题,积极探索完善适合电气工程本科阶段的工程伦理的相关课程,增强新时代新工科人才的工程责任意识,为防止在工程上出现重大的工程事故提供保障。借鉴相关工程类专业工程伦理教育案例,提出相应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以及相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符合当前工程教育发展要求以及新形式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先进性和创新
摘 要:在我国现代化经济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属于重要的产业支柱,而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以及果品质量安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于果品的质量以及果树的种植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则需要提高我国林业的全面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生产结构来调整及优化种植技术,促进林业的发展。果树种植技术会影响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需要
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生存表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对数字化生存的技术哲学分析作为理论支撑,从技术本质、技术价值、技术异化和技术实践四个层面对数字化生存进行技术视角下的全面认识,既要肯定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意义,又要警惕数字化技术应用对人本界限的跨越,一旦越界,就会产生技术焦虑、人类经验被取缔和群体性孤独等社会问题,技术力量异化为技术权力。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积极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价值,从而保证数字化生存的高质量发展。
摘 要: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了确保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要不断创新和研究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加强棉花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主要阐述了棉花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提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的发展建议,实现棉花早熟、质优、丰产、丰收,提高经济收益。  关键词:棉花;栽培模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5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