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啤酒罐 集藏也另类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l9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啤酒是舶来品,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我国现代啤酒的酿造历史也只有百年时间。但是近30年来,中国的啤酒销量却蒸蒸日上,成为了国际上屈指可数的消费大国。1993年中国的啤酒产量已超越啤酒发源地德国,而仅次于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应该说,这一切除了源于啤酒的“液体面包”美誉外,与啤酒蕴含的文化密不可分。随着国人对啤酒的青睐,目前啤酒在中国的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已成为主要的酒类消费品。由此,近20多年来中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各种牌号与规格的瓶装和罐装啤酒充斥在商店的货架上,各种啤酒品牌之间的大战正酣,令人眼花缭乱。
  面对国内外啤酒品牌的大战,不仅消费者获得了实惠,而且也使得一些收藏啤酒罐的藏家惊喜不已,至少作为在中国收藏界刚刚兴起的啤酒罐收藏,如此琳琅满目的啤酒品牌,无疑为藏家提供了丰富的藏源,也成了促进国内啤酒罐收藏快步发展的基石。中国的啤酒罐收藏早已有之,但形成规模却是近10年来的事,而且其受到影响最大的却是目前后来居上的可乐罐。但无论怎样,两者均属于易拉罐的范畴,惟罐装的液体不同而已。
  
  国外啤酒罐收藏炙热
  
  国外收藏啤酒罐的历史悠久。自从易拉罐被广泛运用到啤酒上后,啤酒罐的收藏也应运而生。如美国啤酒罐收藏俱乐部就在1970年成立,最初在圣路易斯诞生的这家俱乐部只有6名会员,他们常聚在一起谈论自己收藏的啤酒罐。翌年该俱乐部在圣路易斯郊区举办了首届啤酒罐展览会。今年的展览会已是第36届,与会的800余人均为美国啤酒罐收藏俱乐部会员,大部分是专业收藏者。在这些会员中,不仅有来自美国各州的,还有从日本、德国、新西兰和南美地区远道而来的会员。路途远的与会者动身前先通过海运把自家收藏的“宝贝”运至美国,再把一箱箱罐子搬到旅馆房间或展会现场,交换所藏“珍品”。
  美国啤酒罐收藏俱乐部章程并不鼓励会员出售啤酒罐,会员们想增加个人收藏量,就必须在展览会上与他人交换啤酒罐。不过近10多年来,一些会员开始以出售啤酒罐盈利,导致啤酒罐价格不断上升。
  在美国啤酒罐收藏俱乐部会员中,有一位63岁的著名会员,名叫约翰•阿伦斯,住在费城郊区。阿伦斯初集啤酒罐时是作为一种爱好,当时还是耶鲁大学的一名学生,到毕业时他共收藏了250个啤酒罐。毕业后阿伦斯从未间断收藏,最多时藏品达到3万个,他也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长达15年。
  为了增加啤酒罐收藏量,不少会员们可谓煞费苦心,而俱乐部也曾组织会员到露营地点和水沟里捡拾啤酒罐,居然还用上了先进的金属探测器,去发现人们丢弃在各种夹缝内的啤酒罐,其发烧级的收藏癖让人叹为观止。
  
  国内收藏刚刚起步
  
  与可乐类等饮料易拉罐的普及相比,啤酒罐就相形见绌。这倒不是因为罐装啤酒没有生产,相反国内鼎鼎大名的青岛啤酒易拉罐早就诞生,并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商店内。不过由于国内生产易拉罐啤酒的厂家有限,且面孔多年来一脉相承,很难见到变化,以至于无法吸引藏家的收集兴趣。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内啤酒厂家纷纷重视便携的易拉罐啤酒包装,大量各种品牌的啤酒罐才逐步跃入人们的眼球,也导致了收藏者的不断增加。
  进入二十一世纪,海外的罐装啤酒大肆“入侵”国内市场,精美的画面和各种不同规格的啤酒罐吸引了买家,也引发了国内啤酒罐的日新月异。尤其是过去很少见到的纪念类啤酒罐在市场上出现,令集藏者趋之若鹜,也酿成了国内啤酒罐集藏队伍的快速扩容,以至于近年来不少单纯收藏可乐罐的藏家,纷纷驻足啤酒罐,将他们的收藏范围一下子扩展到同为易拉罐家族的啤酒罐上,使得啤酒罐收藏大军变得名符其实。
  
  集藏有其独特窍门
  
  收藏啤酒罐通常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即根据啤酒罐的材质、规格、印制图案、生产国家(地区)和品牌等不同属性加以分类收集,目前国际上颇为流行的主要是以啤酒罐的图案或品牌以及生产地作为收集方式。
  
  一、罐身图案。
  这是收藏啤酒罐最有文化内涵的集藏方式。以图案的内容说话,也是目前最流行的收集方式。收藏者根据啤酒罐身上印制的不同图案,加以归类,形成专题性质的啤酒罐收藏。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完全不必顾及啤酒罐的生产地与规格,可以从大量啤酒罐中遴选出符合集藏者收集的图案,进行有的放矢地集藏,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专题类的啤酒罐收藏也就水到渠成。专题类收藏除了对某种图案进行针对性收集外,也包括对纪念罐的集藏。而且由于纪念罐的数量并不大、流通时间较短和图案精美等优势,近年来已成为了专题类收集炙手可热的板块。如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国内就有百威啤酒推出了两种规格的纪念罐,罐身上的大力神杯金光闪闪,是近年来国内并不多见的啤酒纪念罐。此外,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国内啤酒厂家也已瞄准商机,磨刀霍霍。而青岛啤酒已先人一步地获得了使用标志的权利,并尝试性地推出了印有北京奥运标志的纪念罐,这是值得国内藏家重视的动向。
  
  二、专注品牌。
  国际上也有不少集藏者专门收集某一家啤酒厂出品的啤酒罐,如美国的百威(Budweis)啤酒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上有不少合资企业。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百威开始推出啤酒易拉罐,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集藏者的眼球。由于该牌子的规格众多,加上在各个国家销售的啤酒罐也存在着文字、图案、色彩等细微的不同之处,因此整个百威品牌家族的啤酒罐蔚为壮观,收集齐全实在是不容易。又如在国际上口碑颇佳的中国青岛啤酒,同样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尽管国内的青岛啤酒面孔很少改变,但是在国外的面孔就不一样了。这些粗看大同小异的同一品牌啤酒罐,却在细微处明显有着销售地的本身特征,能够全面收集难度高,不过却是很有趣的收藏方式。通常,大多数集藏者以收藏本国或本地区的啤酒生产厂家为主,尤其是那些著名品牌的啤酒罐,收集者最多。至于国际著名品牌的啤酒罐,更是深受世界各地啤酒罐发烧友的欢迎,一旦推出限量版的纪念罐,往往会被趋之若鹜的集藏者所抢购。而且一旦市场脱销,其价格也就会出现扶摇直上的情况。至于那些早期的限量版品牌纪念罐,市场价格在上百美元的也不稀奇。
  此外,根据啤酒罐的材料分类收藏的也不少,但近年来已不是很流行,因为绝大多数啤酒罐以铝质为主,那些钢质和马口铁的啤酒罐已越来越少。
  
  几个注意点需留意
  
  收集啤酒罐同样必须关注品相。一般来讲,纳入收集的啤酒罐应具备无凹痕、无擦痕的完美特征,此外也不能有丝毫的锈斑或污迹,否则就不应纳入收集范围。当然,发行量稀少、年代久远且无法轻易藏到的啤酒罐则另当别论。国际上收藏啤酒罐并不特别留意罐上的拉环,但国内厂家可能是受到可乐罐集藏潮流的影响,非常注意啤酒罐的完整性。但笔者认为,拉环仅仅是一个部件,收集主要是集藏罐身的图案,拉环属于附属品,存在与否根本不影响啤酒罐本身的集藏宗旨,因此收集空罐方便易行。同时,保存啤酒罐也是一项重要的功课,许多人在购买时精挑细选,但保存时由于数量多了,却会在疏忽中碰伤空罐,令初期努力前功尽弃。所以保存非常重要,是保证品相的重点所在,在今后交换或出售时,会变得格外重要。这一点对于以投资为目的者尤其关键,千万不可马虎行事。
  应该看到,啤酒罐在国内的收藏才刚刚起步,虽然近两年来的集藏人数明显增多,但与可乐罐收藏相比,依然处于明显滞后状况。随着今后几年我国将先后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各种各样的啤酒纪念罐会纷至沓来,而啤酒便携化的潮流不断在国内蔓延,也会促使啤酒罐收藏进一步发展。至少未来5年国内啤酒罐的销量会直线上升,啤酒罐收藏追赶可乐罐收集的步伐将越来越快,所以收藏和投资啤酒罐的前景非常好,其引发的交换市场形成,也是指日可待的必然结果,其中孕育的投资机遇则是不言而喻的。
  来源:理财周刊 作者:徐海崴
其他文献
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历来为书画家所宠爱,中国历代名画家都很重视“墨趣”和贪享“墨香”,一锭良墨对他们而言不仅是文房用品,同时也是情感寄托之物,而从目前来看,墨在收藏品市场
夫妻一同申请住房贷款,在“贷款人”一栏里填入谁的名字?即谁当“主贷人”这个问题让人犯难。“主贷人”和共同贷款人有何权利和义务上的差异?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却值得我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我们最热闹、最欢乐的佳节,人们多花一些钱,吃得比平时好一些,穿得比平时漂亮一些,玩得比平时痛快一些,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花钱也要有个度,要量人为出,要有长远的打
1999年7月15日上午,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求知》编委会主任罗保铭主持召开了本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编委会副主任左明、张秉诚、高效琨,编委会成员龚建生、荣昌秋、
期刊
经济学家盛洪指出,对网络的盲目乐观及过度投资,使大量互联网公司平均利润下降。
新年伊始,我接到许多读者的询问:现在人的寿命延长了,保费是否也要涨价?听说计算保费的生命表要重新制订了,现在得抓紧时间买保险了吧?还有的人反过来问:现在利率有上调的压力,是不
<正> 20世纪60年代初,郭延礼同志初治中国近代文学时,即宏愿萌发,博采众家之长,积累资料,要编注一部近代诗的新选本。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编成《近代六十家诗选》(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书,对我国近代文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细味此书,我觉得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中国人讲“龙生龙,凤生凤”,这一方面与遗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影响。也就是说,如何让子女成为自己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有意识地教育和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么,在已有
<正> 一、引斥作用并非无机界特有的运动形式吸引与排斥是一对著名的、“古老的两极对立”,在古今中外哲学史上一向引人注目。多年来,众多学者依据恩格斯的有关论述,通常把引斥作用局限为无机界(非生物界)的简单运动形式;近年来,有些学者已逐步认识到引斥作用概念可延伸到生物界和生命运动领域,但仍然仅将“吸引与排斥”列为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的一对关系范畴。这似已成为学术
<正> 郭象哲学的基点是什么?许多文章及教科书都曾论及,其中以“命”说、贵“无”说、“独化”说、“玄冥”的神秘境界说为基点,给郭象下唯心主义断语者居多,以崇“有”论为基点,下唯物主义结论的也有人在。本人读郭象《庄子注》有一些体会,愿提出来供同志们批评指正。《庄子注》主要论及了万物因何而生的问题,如何存在的问题,由何而来往何而去的问题,还有与如上问题密切相关的物与自身、人与自身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郭象哲学的落脚点便显露了出来,它不是“命”和“无”,也不是“独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