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筛查?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是在筛查制度完善的欧美国家,也并非所有的疾病都有筛查。例如,英国就不提供前列腺检查,也只给25岁以上的女性提供宫颈癌检查,这都是为什么呢?
  筛查是健康人的检查
  疾病筛查与疾病诊断不一样(除了乙肝之外,乙肝也是唯一一种筛查与诊断检查相同的疾病)。如果你出现了某种疾病的症状,然后去看医生的话,医生会做一个诊断性检测,判断你患有哪种疾病。而筛查是不同的,筛查是在没有显示出任何症状的健康人身上做的检查。不仅如此,这种检查并不是诊断性的,筛查是为了寻找疾病的标志,也就是预示着一个人可能患病的物质。筛查结果呈阳性并不能证明你患有某种疾病,只能说明你的患病风险很高。


  并非所有的疾病都需要筛查
  虽然筛查是给健康人做检查,但并非所有的健康人都需要接受所有疾病的筛查。这是因为,有些疾病的发病人群是特定的,例如在特定种族、年龄或者性别中发病,所以给不可能患有该种疾病的人做筛查是没有必要的。另外,有的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那么做筛查也就没有意义,因为早期的医疗干预手段并不能给病人带来好处,早发现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经济负担。
  更重要的是,筛查本身也可能存在风险。有时候,疾病筛查过程本身也是有风险的——比如筛查乳腺癌的钼靶检查其实是一种胸部的X光扫描检查,可我们都知道X光检查是有辐射的,所以患病几率低的年轻女性没有必要做。最后,鉴于筛查方法都很快捷且便宜,所以筛查结果并不是完全准确的。这就意味着有的时候,某人经筛查后发现并没有疾病的征兆,但实际上是有的,只是没有检查出来而已。但是还有很多患病风险低的人,经筛查后,却得出假阳性的结果,也就是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没有疾病。
  有时筛查弊大于利
  有人认为,虽然比较麻烦,但还是希望能够接受所有的筛查,因为做了总比没做强。某些不必要的筛查可能真的不做更好。首先,筛查结果呈阳性是一件非常吓人的事,尤其是在等待进一步的检查结果时,每一分钟都是煎熬。假阳性这种结果让人白白担惊受怕一场。所有的筛查都有一定几率出现假阳性,越早见的疾病筛查越容易出现假阳性。假如,某疾病的发病率为2%,筛查的准确率为95%,那么在1000个人里面,检查结果呈假阳性的人要比确实可能患有某种疾病的人要多。对所有人群都进行这种疾病的筛查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不仅如此,所有的阳性检查结果都必须做进一步检查来确诊,其中很多检查手段都是侵入性的,可能引发炎症或者并发症。比如说,结肠癌筛查结果呈阳性可能意味着要做结肠镜检查术,但是每1000名做结肠镜检查术的患者中,就会导致1名患者肠穿孔。
  如此权衡利弊,专家们发现有的疾病不适合筛查,例如,让所有男性都接受前列腺癌筛查和让年轻女性接受宫颈癌筛查就可能起到反作用。
  为什么前列腺癌筛查争议多?
  英国不提供前列腺癌筛查,美国也为到底要不要进行前列腺癌筛查进行了多次辩论。为什么不对这种发病率高的男性癌症进行筛查呢?筛查前列腺癌,就是测量血液中一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蛋白质的水平,因为高水平的前列腺特异抗原是前列腺癌的征兆。但是筛查后的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前列腺癌的治疗并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而且其治疗方法是侵入性的,会增加患者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所以,即使筛查让人发现了患有前列腺癌,可能治疗不仅不能延长患者的寿命,还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不仅如此,前列腺癌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非常危险的,另一种是没有那么危险的。但是仅通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蛋白质的水平升高并不能判断患者的前列腺癌是哪一种,很容易对不危险的前列腺癌采取激进的治疗手法,也就是过度治疗。当我们通观现有的有关前列腺癌的数据时,我们发现,对健康男性来说,前列腺癌筛查带来的风险要高于筛查带来的益处。最好的方法就是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出现疾病征兆后马上看医生。
  宫颈癌筛查为什么要到25岁以后?
  宫颈癌筛查采取宫颈细胞样本,然后检查是否出现了异常。取样是一个侵入性的过程。异常细胞在年轻女性中更加常见,但是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异常细胞与癌症的相关性较小。这就意味着,年轻女性接受宫颈癌筛查,很多人都会检查出异常细胞,但大多数异常其实都与癌症没有关系。这种过度诊断导致女性接受了更多不必要的检查,包括更多的宫颈抹片检查。还没有数据能够说明25岁以下的女性接受宫颈癌筛查能降低宫颈癌死亡率,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不给25岁以前的女性提供宫颈癌筛查的原因。
  在我国,虽然没有完善的疾病筛查系统,但是许多人每年都会进行体检,在选择体检项目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欧美国家的筛查项目,然后询问自己的医生。在特定的年龄开始特定疾病的检查,或者随着年龄增加来调整某些检查的频率。
其他文献
虽然对即将到来的海边假期满怀期待,但又好担心拜拜肉、胖肚腩和大粗腿将自己的缺点暴露无遗!瘦身计划不如提早行动,短时间内针对最容易藏肉肉的地方进行大改造,塑型瘦身,你也能行。  提前2周开始计划  控制饮食  坚持周期:一日三餐  1.控制热量的摄入 想要控制体重,首先的重点就是管住嘴。如果你从来没注意过自己的饮食结构,再大量的运动也无济于事。选择一些健康、有营养且热量较低的食物。成年女性每日大约需
期刊
Airing是全球首款无线的CPAP(持续正压通气)理疗器械,有别于传统的软管式、面具式的治鼾器械。O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常是人在睡眠时,喉咙上方软组织(鼻和鼻咽、口咽和软腭以及舌根部)阻塞呼吸道导致气流受阻进而出现打鼾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来减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则会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记忆功能障碍、体重增加和头痛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目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期刊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牙齿保健还不普及,很多人每天只刷一次牙,不知道牙线是什么,更别说去洗牙。这势必会让我们的牙齿健康也处于劣势中,只有极少数人的口腔健康达标。雪上加霜的是,许多人至今不把牙痛当病,甚至连牙齿掉了都觉得无所谓。曾有数据显示,我国大约80%的牙齿缺失者都不会主动就医。很多老人几乎掉光了牙齿,宁愿每天喝粥或者吃极度软烂的食品,也没有想过去医院。一些年轻人因为事故而缺失了牙齿,似乎也因为
期刊
酮康唑口服制剂此前主要用于念珠菌病、皮炎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系统性感染的治疗。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再评价,认为酮康唑口服制剂存在严重肝毒性不良反应,使用风险大于效益,决定自即日起停止酮康唑口服制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药品批准文号。已上市销售的酮康唑口服制剂由生产企业负责召回,召回工作应于2015年7月30日前全部完成,召回产品在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
期刊
美国FDA批准Entresto片(Sacubitril/缬沙坦)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这款药物已经显示,能够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及与心力衰竭相关的住院治疗。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病症,该疾病患者的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的需要。心脏病、高血压还有其他会影响到心脏的疾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Entresto是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类药物。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包含了超过8000名成年人的临床
期刊
我国约有2亿人患有过敏性疾病,约7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会影响睡眠,94%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其不良影响甚至超过了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而在众多的过敏原中,由尘螨引起的过敏性疾病最为普遍,自然界中螨虫无处不在,病情严重者还会患上哮喘病、支气管炎等。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南中指出,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可能是预防过敏性鼻炎最好的方法。KINCHO金鸟是日本一家专门生产家庭用和农业
期刊
Kingii腕带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水中救生设备,轻巧的设计令其很适合戴在手腕上防止溺水。整体结构由腕带、气囊和气囊仓组成,而二氧化碳气罐是Kingii的核心部分,高压气罐可以瞬间释放大量气体充满气囊,使气囊膨胀、从气囊仓弹出并产生浮力。平常不用时,救生球会被收纳在手腕上的小盒子里。为引起注意,Kingii的救生球都采用亮橙色。当不幸落水被淹时,落水者只需要扳动阀门,就会有一个救生球跳出并立刻充满二
期刊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在静脉中形成的血栓,通常都存在于腿部。不要认为这种血栓离大脑或者心脏远就没有危险,它同样能够造成死亡。美国的数据显示,每年有10万人都死于深静脉血栓。如果血栓破裂,它就有可能顺着血管从腿部跑到你的肺部并且阻塞血流,造成器官受损甚至是死亡。  小腿一粗一细要注意  深静脉血栓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小腿一粗一细。有血栓的那条腿,膝部以下可能会变得肿胀。血栓形成的部位可能会发红、变软并感到疼痛
期刊
肌肉在拉丁文里的意思是“小老鼠”。胳膊上健壮的肱二头肌的确像一只小老鼠藏在皮肤下面。除了减脂瘦身,拥有一身漂亮的肌肉才是现代人的新追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1肌肉占体重的多少?  答案:30%~45% 身材适中的男性,肌肉约占体重的45%,另外骨骼占15%,脂肪占15%。如果是身材苗条的女性,肌肉约占体重的30%,另外骨骼占12%,脂肪占30%。还有25%的体重是器官的重量。  2.全身工作量
期刊
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合并用药,在6个月治疗期内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减少大约一半,这种作用独立于体重减轻或血糖控制之外。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心脏周围的脂肪组织。EAT虽然有好多心血管保护功能,但据迈阿密大学内分泌、糖尿病及代谢部门的医学博士Iacobellis称,EAT增加或过多(2型糖尿病患者更为常见)与冠状动脉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肝脏疾病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