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历史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g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我认为创设历史情境是为了激发思维兴趣。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举例来说,讲授唐朝晚期的历史时,让学生分析"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思维含量相当高。例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我先播放《松花江上》一曲,当学生被悲壮的乐曲感染时,再抓住时机引导:"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当那些被调动西北只准剿共,不准抗日的东北军将士听到此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由此你怎样认识张学良、杨虎诚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得到和平解决",教师的话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进入积极的思考之中,并争先恐后的回答,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总结: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一方面,张学良只想联共抗日,而不想反蒋抗日;另一方面是同蒋介石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中国共产党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以大局为重,与国民党化干戈为玉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原因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博大胸怀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课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问题情景,增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教与学因为时间上的宽度、空间上的广度、气氛上的热度、内容上的深度、方法上的灵活,而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会学"发生根本上的转变,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技能的根本性转变。
其他文献
【项目基金】2012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外事专项)课题"培养大学生英语语感的经典导读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2IN16)  【摘要】张爱玲和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女性特有的思维、独特的视角,真实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同样生活于乱世,却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中西方女性角色-白流苏和斯佳丽。这两个女性角色深入人心,中外学者对她们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往往把她们作为变革时期新兴独立的、女性意识
一个人,要不停行走。朝着前方未知或已知的路。时间在慢慢地悄逝。可是,你能说它很慢吗?——题记1晨起,有雨。新闻播着舟曲泥石流的消息。堰塞湖,曾走过不久的地方已变成电视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研究根据高等医学教育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合理选题和详细分析,运用实验设计的科学原理,确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医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试点方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引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甚嚣。尤其是西方经济学中鼓吹的“经济人”假设,私有化等思想冲击着我国公众的
目的: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疾病预防项目(计划免疫部分)于1996年开始实施,计划至2003年结束。云南、贵州、河南、河北、山西、广西、甘肃、新疆、陕西、湖北等十省为项目省。项目总目标是通过巩固和发展10个贫困省的计划免疫工作,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的传染病,以降低儿童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计划免疫和健康促进工作人员的素质。该项目(计免部分)共分冷链、人员培训、管理与监督、宣传动员四
目的:(1)了解社区领导、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对菌痢疫苗的接受性;(2)探讨保护动机理论是否适用于解释菌痢疫苗的接受性;(3)探讨人们对疾病、疫苗的认识和信息的宣传等因素对疫
学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大发展和滞后的后勤服务保障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落后的后勤服务保障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成了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