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right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为先”、“教学为中心”是学校教育中两句行话,孰轻孰重,很难回答。犹如“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只能回答:“都好。”可从某种意义上讲,德育是我们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清代学者张履祥在他的备忘录中写道:“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德益进则业盖修,业盖修则德益盛,两者交养互发。”道德教育形式是多方位的,它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在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
  20世纪以来,科学理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等迅速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社会的进程。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负面问题,也产生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冲突的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挖掘科学课程本身所蕴涵的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本文就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选择几个侧面予以浅述。
  一、借用科学实验中的“变”,启示人生哲理
  科学是以实验为依托的实用性学科,涉及许多探索和验证性实验。从表面上看,实验过程无非是涉及物质的颜色、状态、种类、性质等方面的改变,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没多大联系。但仔细去推敲,能找到许多结合点。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将蓝色的CuSO4晶体碾碎放入坩埚中,用酒精灯加热,然后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水蒸气便从里面一点点冒出来,纯蓝的CuSO4在里面不断净化,慢慢变得纯白,而且白得很彻底,很光洁。看到这么明显的现象,学生的思维显得很活跃,按要求把实验现象记录到了书本上。可抬起头再看,傻眼了,白色物质变成黑色物质了,变成木炭般的黑色。带着一脸疑惑,学生盯着老师,期待老师解答。“这是CuSO4晶体失水后分解了,”老师慢条斯理地说:“变——了,看来白变黑只需那么短短的一瞬间,只需短短30秒啊!你们可当心,人有时变起来也很快的。”“嘿嘿”学生会心一笑。科学老师借实验幽默人生,虽寥寥数语,却余意未尽。只要仔细去体会,实际上有许多实验可以借“变”喻理的。如普通玻璃在一般情况下是绝缘体,不导电。但在加热情况下却会发生变化,由绝缘体变为导体,出现完全相反的性质。套用前面的方法,同样可以告诫学生:世界万事万物都没有绝对的界限,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在这张纸上,是抹上鲜艳的色彩,还是让它布满瑕庇,完全在于自己的意志,在于你是否挡得住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好比木炭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而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经不起环境的变化,量变引起质变,生成了人人都怕的一氧化碳。
  又如,在讲输血原则,尤其是不得已输异型血时,我讲完常规内容后,补充了一段情感化的描述:“O型血不惜‘牺牲’自己,只要需要它,它就毫不犹豫地给予对方,而自己却要得很少;AB型血是来者不拒,输出却讲究‘本位主义’。O型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提倡。而AB型血却像以自我为中心的狂妄小人,总是要求别人为自己服务,却从不想自己为别人付出多少,这种行为应当被我们摈弃。奉献与索取是一对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再者没有别人的奉献,自己又能索取什么呢?所以我们要做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演讲式的陈述,令学生陷入了沉思,处于思想冲突的状态。当然,随后又回到原有的状态,毕竟还是科学课,但觉得上这样的科学课挺有意思。这方面的教育素材真如《动物实验的人生启示》一书所描述的那样,科学实验中,既蕴涵着丰富的人生意义,又体现了达到成功需遵循的方法。有个“水煮青蛙实验”,学生做起来方便,也很有意思。把青蛙放入水煮沸的热锅里,青蛙由于突然受热难以忍受,奋力一跃逃离险境。把青蛙放进冷水锅中,慢慢加热直至沸腾,青蛙由于感受不到悄悄逼近的危险,慢慢耗尽了体力,等到灭顶之灾降临时,就无力跃起了,最后不得不惨死锅中。该实验所揭示的是: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往往使人奋起,并发挥意想不到的潜力,而慢慢的腐蚀却让人防不胜防,一败涂地。与上述相类似的实验,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只要平时教师有心挖掘,好好利用,能给学生以很大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二、利用正文和阅读材料内容,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和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精神
  科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用科学的眼光对待社会现象和事实。科学教材里有许多典型人物,可作为培养学生不畏强权、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范例。如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的故事,由于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遭到主张“地心说”天主教廷的多次审判。被警告、监视和投入监狱。但他没向被迫害屈服。在监禁的岁月里,全面总结了力学上的成就,终于写成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的巨著。为推翻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认识开辟了新天地。结合这些教材内容,收集一些材料,讲述科学家获得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学生们会听得津津有味,很容易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热情,并会自觉运用科学眼光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如封建迷信、“法轮功”等违法乱纪活动,在科学理论武装的头脑面前,会被当作是“耍把戏”,当作是摧残人性、引人走火入魔的邪教歪术。
  科学家身上往往折射出一股锐气,他们敢于打破陈规,独抒己见,作出前所未有的创举。这方面的素材在教学时更值得利用。如讲到传染病中的病原体时,可引入“非典”时期钟南山院士的事迹。他敢于否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的观点,为广东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论据,为全国性防治“非典”提供了科学依据。倒转时间车轮,可让学生假设,如果当时听从权威,把“衣原体”当作病原体,则全国范围内防控“非典”会是怎样的局面?又如,讲到能源这一章时,可以联系地质学家李四光。面对国外专家的“中国贫油理论”,他敢于质疑,走遍千山万水,终于开发了大庆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科学领域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如牛顿、阿基米德、法拉第、欧姆、爱迪生、焦耳、安培等。每个科学家身上都闪烁着光芒。通过课堂有机渗透,都能强有力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养成在失败面前坚持真理、矢志不渝的精神,在科学事业面前勤于实践、不断开拓的高贵品质。
  三、通过成立科学学习小组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交流,造成了学生自我意识强而集体意识淡薄的现象,如果这种情况任其发展必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新课程的全面铺开,为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时空环境。它所倡导的探究、合作、体验、感受等教育思想,好比一枚银针插在教育躯体的要穴上,激起层层酸痛,促使全身脉络畅通。抓住契机,我们可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外活动开展方式上作些尝试。
  首先,在教师主导下成立科学学习小组。小组组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脾气、兴趣爱好、学科成绩、性别等因素,以利小组活动时发挥最大效益。学习小组的建立缩小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打破了班级内原先自然形成的小团体,拓展了学生之间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在观察、研究、实验等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一些良好的学习态度、思维习惯、操作技能会被相互“传染”,“核心”学生的言行举止会被学生不自觉地模仿。所以,学习小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能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时,不但对个人要进行评定,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比如,八年级科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的课外活动,可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当每一组进行展示和相互评比后,由学生评委会裁定和宣布评比结果。又如“氢气充入气球”兴趣实验。交给学生一支小试管、一把镊子、一只小气球和Mg、HCl两种药品,要求把气球套在试管口,使气球体积增大。先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完成实验,再让两个学生合作下完成实验。比较气球体积增大情况,学生会笑眯眯的回答:“合作时气球体积大”。“为什么?”。“因为Mg和HCl反应很快,单独做,套上气球有点来不及”。这些合作化的教学方式,既能达到了学科教学目的,也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协同完成任务的优良品质,使他们健康成长。
  科学教育中渗透德育,切入点和着力点很多。如可渗透环保教育、美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还可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但不管结合哪方面内容来渗透,都应以教材为依据,精心构思,创设课堂道德情境,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道德体验转化为人生信念,提高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刘迎.学校德育管理的实践和思考[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日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在媒体见面会上宣布,该机构正式推出了一项专门服务于中国数量最多、分布广泛、保险需求急迫的中小企业的产品——中小企业综合保险保单,以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外需的政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中小出口企业利益的保障。  在当前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出口收汇风险不断增高的情况下,中国中小企业群体因出口规模有限,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坏账损失对企
2009年8月25日,商务部第三次全国商务法律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出席会议并讲话。
简介光子晶体及其光纤通信用光子晶体器件(它们分别是光子晶体光纤、光子晶体光波导、光子晶体激光器、光子晶体滤波器和光子晶体波长复用/解复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制作技
研究了全光纤相干合成激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对于目前常用技术的原理,性能,优缺点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分析和比较。
听话和说话是口头语言信息交流的过程,听说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现实生活中的招工面谈、贸易洽谈、学术交流、即兴演讲、法庭辩护等都涉及口语交际。研究证明,听说活动占到人们语文活动的74.3%。因此,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显得很有必要。  下面谈谈我对初中语文听说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初中语文听说教学现状的分析   
摘要:本文在回顾资源诅咒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照徐康宁、韩剑的研究方法对延安的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进行了验证,得出了延安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结论。最后结合延安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克服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诅咒;资源丰裕度;经济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陕北地区的延安,拥有丰富的石油矿产,但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这种现象显然有悖于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的现实值
摘要:企业应在当前金融危机下抢得先机,对适合本企业的优秀人才从招聘、使用、保留等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引进和储备优秀人才,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做好准备。  关键词:人才;优秀;使用;危机    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已经出现了全球性的失业率上升和就业压力增大,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的中国亦不能独善其身。但金融危机总有结束的一天。危机过后,各国、各地、各行业必将竞相加快发展,必然出现人才短
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的优越性和适用性,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基础之上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从而实现了从线性预测到非线性预测的转变.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资观念的改变,以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为目的的投资性房地产已成为人们青睐的投资工具。于是,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用于专门规范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新准则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理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对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财税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新准则;投资性房地产;财税管理    随着我国住宅分配制度由实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拓展,新课程理念正在不断地演变。初中《科学》也正在演绎和形成新的课程理念和体系。本文以转变学生“迷思概念”为视角,以《科学》课程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  一、迷思的相关概念  关于迷思概念的大规模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我国台湾地区研究较多,已经召开了多届有关科学与数学教育中学生的迷思概念的国际研讨会,至今仍是研究的热点。国内对于迷思概念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