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义:全球化的未来之道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h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问题的凸显,世界进入到剧烈变动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以价值和规范研究为基础,为个体权利与全球正义呐喊的世界主义理论,展现出其丰富的价值内涵和鲜明的理论特色。面对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交织的当前世界,世界主义或许能拨开迷雾,引领全球化的未来之道。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主义;未来之道
  一、世界主义: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一词源于希腊语,是希腊语中的cosmos (世界)和polis (城邦,市民)的组合,意为世界公民。最早具有世界主义思想的是古希腊的犬儒学派(the Cynics),他们希望像狗一般生活着,蔑视世俗,认为人应该是宇宙的公民,而非属于特定的团体和传统。这种观念被后来的斯多葛(the Stoic)学派进一步发展。他们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主张人们的生活不应该建立于某个城邦或单个民族,应将所有的人都视为自己的同胞。1795年,康德在《永久的和平:一个哲学计划》一书中提出了一种世界主义的法律/权利的构想:“只有国家按照“共和的”原则从内部组织起来时,也即只有当这些国家为了持久的和平而从外部组织成联盟时,同时只有在它们不仅尊重本国公民的人权而且也尊重他国公民的人权时,真正的世界和平才有可能实现。[1]”康德通过阐明共和政体、世界主义公民身份等思想,推进了世界主义的全面发展。
  而当代世界主义思想的复兴,根植于全球化的社会语境和全球化带来的强烈现实诉求。一方面,随着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跨国资本的流动,文化的传播,信息的扩散,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共同体,全球化带来的经济一体化、文化同质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使人们开始反思全球化的利弊并逐渐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另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的职能受到冲击,经济危机、环境污染、核武器、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已经不能仅仅通过国家内部解决,而跨国的交流与合作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途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认为:“目前以民族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秩序正在创造性地走向毁灭。这个过程为'世界主义视角’提供了可能,或者说,其中孕育着政治向‘世界主义国家’继续发展的可能。[2]”
  与“古老”的世界主义思想相比,当下的世界主义思想是“崭新”的:它不再仅仅拘泥于一種哲学理念,同时也波及到诸多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世界主义者关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全球正义、贫困等各方面的问题,并对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一些当代思想家也对世界主义进行了新的解读。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认为,我们应该忽略文化的差异,逾越民族、国家的限制,使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人类的一份子,是世界的一份子。而戴维·赫尔德(David Held)和丹尼尔·阿奇布吉(Daniele Archibugi)表达了他们对世界主义治理的看法:“世界主义民主理论以全人类为研究视野,以个体的人为终极关怀单位,旨在探求如何在国家、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实现民主治理,力图维护基本人权和人类利益,消除全球贫困,实现全球分配正义,最终建立一个人权得以维护、民主得以贯彻、和平得以保障、正义得以体现的世界主义全球新秩序。”
  以价值和规范研究为基础,为个体权利与全球正义呐喊的世界主义,既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抵抗,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渴求。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理解全球主义的思想核心,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国际关系的本质意义和时代新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全球新秩序的构建。
  二、世界主义的价值取向
  当今世界主义者不仅思考个人的哲学价值,更是竭力于全球问题的解决和世界新秩序的构建。世界主义理论不是一种思想上的“乌托邦”,而是打破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束缚的新发展。对世界主义价值取向的理解可以从“个人、群体、全球”三个层次谈起。
  从个人层面看,世界主义鼓励个人以“世界公民”的身份进行自我定位。玛莎·努斯鲍姆认同斯多葛学派的观点,她认为:“我们首先要效忠的,不是任何形式的政府,也不是暂时的权力,而是所有人的人性构成的道德社群。”在世界主义者看来,个人应该抛开其狭隘民族定位和国家定位,将其对国家、民族的忠诚,转移到对全人类的忠诚上。通过世界主义的教育,人们可以更充分地认识自己,逾越地域和特定社群的局限性,站在全球、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由此形成的世界公民意识,就会对全球问题抱有休戚与共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冲突,建立一个和谐的全球社会。
  从群体层面看,世界主义主张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对话。他们认为,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具有共通性,“文化差异”只是人为建构的“假象”,不同群体之间可以通过对话和交流,构筑开明的全球化社区。正如阿皮亚所说,‘文化差异’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概念。并不是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社会认同,社会认同先于文化而存在,是社会认同虚构了文化的边界。所谓的“文化的冲突”,在根本上往往是政治的、利益的冲突。文化本身并不包含一个妨碍对话、难以逾越的边界。
  从全球层面看,世界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致力于全球治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恐怖主义、环境恶化、金融动荡等一系列问题使人们感到惴惴不安,现实主义逻辑所宣称的民族国家至上的理论在全球化新问题面前无法施展拳脚,全球治理明显不足。这种情况下,一批世界主义者应运而生,他们,质疑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和永恒性,坚持利益的多元化,主张实现全球范围内利益分配的正义。安德鲁· 林克莱特(Andrew Linklater)称:“新现实主义聚焦的无政府状态忽略了政治共同体的特性,低估了现代国家转型的潜力,阻碍了破除集权方案的政治实践。”贝克对现实主义的批判更为尖锐,他们主张通过地方、国家、全球三个层级,纳入公民代表、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实行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和公开化,以便实现全球范围内利益分配的正义。
  世界主义将其古老的价值追求与当代民主政治相结合,试图培养世界公民,制定世界规则,进而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化问题与矛盾,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和正义。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化的未来之道离不开世界主义思想的引领和启发。   三、全球化的未来之道
  现实主义认为,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体,对全球化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靠大国主导。按照现实主义的思路,国家追求的是相对利益,大国既然想在全球化中获利,就不可能照顾到落后国家的利益,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因此现实主义的逻辑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解决全球化问题。自由主义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全球化问题的出现并不会阻挡自由主义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而解决全球化问题需要“看得见的手”,这与自由主义的理论核心是相悖的。另外,自由主义思想也受到了当前各种实践(例如英国脱欧)的打击。而为真理和价值而呼喊的世界主义,,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之所以说世界主义是全球化的未来之道,是因为世界主义的理论内核与全球化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
  世界主义注重道德的教化,认为通过德育,可以使人们形成“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观念,从而用善良和爱对待每一个人。这种思想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真善”,而不同于披着民主人权外衣追逐利益的“伪善”。通过对世界主义思想的传播,能唤醒人类“内心本善”的情感,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世界公民”的阵营中来。正如努斯鲍姆所说:“人类对人的尊严和妇女权利的共识足以克服文化差异的限制”。人们对女性权利的关注、对灾难地区的同情,对人权问题的努力,对恐怖主义的痛恨等等,都跨越了国家和族群的边界,显示出人类共有的情感。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主义的逻辑具有其立足的根基,也就是人类共有的“善”。
  世界主义提供了一种构想,就是培育更多的“世界公民”,使人类实现更大范围的融合,同时包容内部的各种文化和群体,构建多元的身份认同。这种构想并不是“乌托邦”,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原始社会,人们是以部落的形式聚集在一起,随着法律和规范的出现,
  一些部落逐渐吞并了另一些小的部落,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之后,形成了民族国家。在多民族国家中,人们不仅认同自己的国家,也认同自己所属的民族,还会认同自己的家庭,这种身份认同是由小到大,环环相扣的。世界主义的构想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大同小异,即构建更大范围内的世界认同。虽然这种构想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实践,但从历史和理论的意义上说,世界主义的逻辑是可行的。
  世界主义并不是一个遥远的、理想的、终极的目的地,而是一种行走的方式一一世界主义者试图展示的,就是人类以这种方式能够走多远,能够到达什么地方。如果将世界主义视作当下解决全球化问题的具体方案,其作用可能并不会很大,但是如果将世界主义视为全球社会前进的方向,则会产生积极向前的步调。哈贝马斯乐观地说道:“尽管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跋涉,但实现世界主义理论的愿景已不再是海市蜃楼。[3]”况且,“未来”一词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任何理论都无法全面预测世界的未来,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在全球化面前已经节节退败,而世界主义所提供的方向,或许是全球化未来之道的一剂良药。
  结语
  奥尔罕·帕慕克在评价阿皮亚的著作《世界主义》一书时说道:“我读完本书之后,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一一世界主义的观念正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从个体开始,逐渐上升到家庭、国家、世界,那么出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并非幻想。世界主义正是以这样的乐观主义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
  注释:
  [1]王宁:世界主义在当今时代的意义[J].理论学刊,2013.10,(10),第113页.
  [2] [德]乌尔里希`贝克:《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M].蒋仁祥、胡顿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页.
  [3]曹绿、张吉军:世界主义的复兴及其对现实主义的批判: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理论为视阈[EB/OL].外交观察.http://www.faobserver.com/NewsInfo.aspx?id=9696,2014.3.
  参考文献:
  [1][德]乌尔里希`贝克:《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M].蒋仁祥、胡顿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奎邁`安东尼`阿皮亚:《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M].苗华建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12.
  [3][新西兰]吉莉安·布洛克.《全球正义—世界主义的视角》[M].王珀、丁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4.
  [4]王宁:世界主义在当今时代的意义[J].《理论学刊》,2013.10,(10).
  [5]Martha C. Nussbaum,Cultivating Humanity:A Classical Defense of Reform in Liberal Education,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6]D.Miller,Citizenship and National Identity.Cambridge:Polity Press,2000.
  [7]Kwame Anthony Appiah:The Ethics of Identit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
  [8]David Held,Cosmopolitanism:Ideals and Realities,Polity Press,201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流氓无产阶级的定义、本质、特点及其产生背景以及作用,并进一步扩展到当代,简要对流氓无产阶级的现状和影响进行分析,对此提出一些对策,趋利避害的“改造”流氓无产阶级,使其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关键词】:流氓无产阶级;破坏性革命性;历史作用  一、流氓无产阶级的定义及特点  流氓无产阶级指生活在下层社会,没有正当和固定的经济来源且信仰缺失文化素质低
期刊
【摘要】:政府执行力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提升县级政府执行力是提高政府效率的必然途径。通过对县级政府执行力的概念界定,分析县级政府职能和级政府执行力的构成要素,拟对县级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县级政府执行力;政府职能;内涵;构成要素  1.核心概念的界定  1.1执行力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被运用于行政法学领域,即“行政行为的执行力”。国内外学界普遍认为,“行政
期刊
【摘要】: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在于探求一种创新教育模式,workshop教学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填补高等院校创新教育的空白。Workshop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研讨,并结合企业提供实际案例分析教学,给学生营造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来开展自我认知,自我潜力发掘,完善思维理念,让學生懂得在学习设计中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
期刊
【摘要】:如何从思想工作入手,引导青年员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推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青年员工的职业状况、思想状况及如何对其思想进行引导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帮助企业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提高其思想素质,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关键词】:青年员工;思想状况;策略  近年来由于业务发展需要,企业招聘了一大批80、90后重点高校毕业生,为企业
期刊
【摘要】:我国油画发展历史久远,是当代艺术中一颗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近几十年来,我国油画一直处于一个时代的繁荣期,名家新作层出不穷。但是近几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本文我就我国油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阐述,并对油画未来的发展走势提出了我的一点浅薄看法。  【关键词】:发展;民族创新;油画;风格;流派  前言:  我国油画发展历史久远,已经有着近百年的文化积淀。近几十年来,我国油画创作一直处于
期刊
【摘要】:20 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由于当时的政府、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都同受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刺激,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摩登文化”。民国的舞厅舞代表了女性通过展示身体文化的魅力来传达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与自我认同。本文中笔者将从民国时期的上海舞厅舞蹈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它的成因、发展和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进一步阐释舞厅舞在当时的社会状况及社会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步伐加快,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过程中,必须坚持建设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这是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坚强组织保证。  【关键词】: 党建;推进;国有企业;发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习近平总书
期刊
【摘要】:《春到云台》一书以网络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太子李平凡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小到花鸟虫鱼,大到生命安危,于太子李而言,皆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以网络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笔法摇曳多姿,文字行云流水,记录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方土地上驳杂的故事和人物。  【关键词】:太子李;《春到云台》  太子李,原名李茂山。生于六十年代,河南孟州人,网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内有关生态文明与产业结构研究的文献逐渐的增多,但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单一研究生态文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以生态文明为视角研究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少之又少,仅有的几篇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模式探讨上。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视角来分析我国旅游产业结构,旨在找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  (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普及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系统,还使信息化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技术面临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将会不断的得以改进和完善,最后为整个社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上的支持。本文从计算机的应用入手,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在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