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哈佛通识教育解析及其启示

来源 :高教发展与评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0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危机意识和现实困境的驱使,2016年3月,美国哈佛大学审核通过了《通识教育审查委员会最后报告》,决定在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通识教育的新要求。新要求继承了之前通识教育项目的基本原则,对其面临的目标模糊、边界不清和实施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改革;确立了“4+3+1”式的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实施和新旧项目过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明晰了理念、突出了核心目标;创新了课程结构与实施手段;赋予通识教育委员会充分权力,促进其调度使用全校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完善了审查和监督机制;体现了以人为本、过渡有序的改革原则;紧跟
其他文献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说:“研究识字教学,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识字教学途径,实在很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在识字教学途径的探索上存在着盲区。  一、以写促认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对识字教学都有两种要求,有只认不写的,有的字是要必须学会书写的。但很多教师把识字表上的字与写字表上的字不加区分、不分主次、没有重点的地放在了同
期刊
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说过:“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种材料熔治于一炉。”黑格尔说:“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当我们用情感因素来审视我们的教学活动,将会发现我们长期处于只注重认知因素而忽略情感因素,这是违背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  什么是情感?以目前通用的定义来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如顺利完成工作让人愉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