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牧歌中的沉重人生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初具规模,与大多数乡土作家书写乡村的破败荒凉以及带有野蛮色彩地方风俗不同,废名坚持用冲淡、平和、浪漫的写作风格来描写乡村中最平常的人和事,带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感慨,以此表达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他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火神庙的和尚》在冲淡的牧歌风情下,讲述了金喜孤苦悲凉的一生。小说在诗化的风格下道出最沉重的苦难,于孤独寂寞中祈求心灵的超脱,蕴含了作者真挚的人生体验和深深的忧伤。
  关键词:废名 《火神庙的和尚》 田园牧歌 孤独 死亡
  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初具规模,乡土作家们以写实的眼光观照乡村,描述宗法制下农村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与大多数乡土作家书写乡村的破败荒凉以及带有野蛮色彩地方风俗不同,废名坚持在一种诗意的视角下观照乡村,弹奏出一曲优美的田园牧歌,描绘出一幅清新淡雅的乡村图画,表达了对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赞颂。废名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用冲淡、平和、浪漫的写作风格来描写乡村中最平常的人和事,带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感慨,以此表达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以及对生与死问题的独特理解。有论者认为,废名的乡土小说,“常用儿童的目光捕捉若干动人情景,对现实的苦痛有着超越的意趣,往往有一种淡淡的禅味”[1]。废名早期的作品《火神庙的和尚》便是这一主题的重要代表。
  《火神庙的和尚》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金喜的乞丐,他孤苦无依,在三十岁的时候,经由王四爹推荐,到了火神庙里做和尚,其后的数十年里,金喜和尚每日重复着单调乏味的生活,最后在孤寂中默默无闻地死去。小说用冲淡平和的笔调,截取几个生活片段,勾勒了金喜孤苦的一生,使读者从这些零零散散的生活片断中体会到了主人公生命的沉重。
  一、优美的田园牧歌
  废名的小说非常注重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小桥流水,月影竹林,鸟语花香,主人公生活在如画的田园景致之中。即使是写坟墓这样代表死亡的意象,他也描绘得生机盎然,用繁茂苍翠的松树林、青翠碧绿的春草,来消解肃穆萧条的气氛。废名在20世纪初的城市,看到了当时社会人性的异化,看到了资本主义金钱势力对人们的腐蚀和侵袭,因而他有意地采取了一种回避现代文明的态度,将视线投向古朴的家乡农村,把自己的怀恋和向往毫无保留地倾注于所爱的那片乡土。他20年代的乡土小说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他把普通的日常生活融入到诗情画意的景致之中,创造出一个冲淡平和的乡村世界。
  《火神庙的和尚》中写夏夜,以星星、夜风、蛤蟆的叫声、门洞、竹榻等事物,简洁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的乡村夏夜图。虔诚本分的金喜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三十年。他一个人在火神庙勉强度日:每天打扫、挑水,进香,还不允许被打扰。金喜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被王四爹荐到火神庙做徒弟后,就把王四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每次见到四爹,竟然开心得如孩童一般。他每年三次上街割肉,给王四爹煨汤。从这些简单的小片段中,可以看出,在金喜的日常生活中,王四爹是他唯一的情感和心理依靠,给了金喜亲人般的抚慰。同样的,王四爹也把金喜当作了家人,不仅经常带着孩子去火神庙门口晒太阳,还从不让去看他的金喜“空篮转头”,给许多的回礼;并且一心惦记着金喜的生活状况,让他请个老头子做做伴儿。虽然在废名的小说中人物退居到次要位置,作品不刻意描写主人公的外貌形象,人物性格也没有大的发展变化,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轻易地捕捉到人物性格的鲜明特点和闪光点:金喜的本分老实、知恩图报;王四爹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废名给读者展示出了一种原始纯真的人性美、人情美,这些闪光的人物成为田园风景的点缀,和优美和谐的自然景物共同奏响了一曲优美的田园牧歌。
  二、强烈的孤独体验
  废名的小说创作,极力追求一种意境之美、田园之美,在面对凄楚压抑的社会现实时,他往往会用波澜不惊的笔调,不动声色地一路写去,淡化了本应有的压抑和惨烈。但是现实的黑暗使得他不得不走出梦境,正视现实的困境。
  金喜的生活十分艰苦,这种艰苦不只是物质上的。他第一次进入读者的视线,是一个乞丐的形象,赤脚癞头,拄一根棍子。这种打扮连狗见了都要欺负。当他成为了一个沙弥以后,每天要挑二十四担水灌园,导致他在梅雨时节就会腰背酸疼。他饮食条件很差,梅雨季节他只能吃破絮一般的炒米,能饱吃一顿豆腐就是最大的满足了。物质生活的苦并不是最重要的,困扰金喜的是一种孤独的存在感。三十年来,他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金喜被榨油房的小孩取笑,容忍他们向他的狗丢石头,却只能在心里叹惜。三十年来,金喜接不了一个徒弟,人们往往在获得一些实际利益以后就离开了他,日常生活中与他相依为命的只有一只名叫小宝的狗。在废名的小说中常常表现出人生如梦的无意义之感,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体现出“人的存在的意义的丧失”[2]。唯一可以让金喜依靠和交流的只有王四爹,但是作者在文中写道:“这位老爹,三十年前就不大看得清楚人。”作者的这种设置更突出了金喜的孤独感:没有人了解他,甚至没有人看得见他的存在。王四爹向他提起,要找一个人做伴,正说到了他的心坎。可见,他始终浸润在孤独中,感受着心灵的空寂,却不知道如何言说,不知道跟谁去说,也不知道如何排解。小说写到金喜每天给菩萨贡水贡饭,把佛堂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方面是出于他庙中和尚的身份,这些是分内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的生活丧失了意义、丧失了希望,只能沉浸于日常洒扫、挑水的琐碎事务。
  读废名的小说,我们总是能强烈地感受到在他的艺术世界中始终存在着孤独,不管是在乡下的古朴田园,还是都市的热闹喧哗之中,孤独都占据着人们的灵魂。李健吾先生在评价废名及其创作时说,“永远是孤独的,简直是孤洁的”[3],这对于废名的为人和作品都是相当中肯恰当的评价。在黄昏,太阳西斜到树梢,金喜带着他唯一的伙伴小宝到河里洗澡。在黄昏之美的映衬下,孤独的金喜显得更加辛酸和凄凉。
  三、独特的死亡意识
  小说结尾,金喜摔下楼梯死了。“骂声已经是在楼门口,——楼梯脚下突然又是谁哼呢?”一句话就宣告了金喜的死亡,小说写到这里戛然而止。正如王四爹所说,金喜一生寂寞,即使是死亡,也只能靠小宝去报信,人生是如此凄然而无常。废名写死亡,总是用平平淡淡的一两句话交代出来,显然是将死亡作为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人生过程。《洗衣母》写没出息的酒鬼李爷“确乎到什么地方做鬼去了”;《竹林的故事》用“绿团团地坡上从此不见了老程的踪迹”一句,来暗示老程的死。废名用看似随随便便的几笔来描述死亡,结束人物的一生,其实这种死亡在废名的笔下成为了逃离苦难、逃离日常生活虚无感的唯一选择。   废名是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即使他看到了现实的不平、压迫、苦难、伤痛,他也不忍心承认那片乡土是破败萧条的,他用真诚的笔墨书写自己对乡村风景的热爱和对乡村朴实人们的赞颂,用田园牧歌的短笛吹奏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他往往在小说中“刻意淡化生活的伤痛记忆”[4]。然而,现实的黑暗和残酷,再加上西方消极哲学思想的影响,使废名产生了厌世思想。此外,废名的故乡在湖北黄梅,这里是禅宗文化的重镇。20年代中期,废名又深受胡适影响,开始真正形成自己的禅学思想,经三四十年代的思想转变,废名经历了从“超越世俗的虚静境界”转向“神秘不可解的一路去”[5]。在废名看来,“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唯一结局,又是摆脱虚无的最后途径”[6],所以废名选择让他笔下的主人公用死亡来从艰辛的生活和孤独的精神中获得解脱。废名多次写到坟、杀场等象征死亡的意象,几乎每部作品中都有死亡的存在。例如,小说《桥》中,小林对于坟墓的赞美;《竹林的故事》里,三姑娘对死去的父亲渐渐淡漠;《阿妹》中,小小年级的阿妹欣然接受了死亡;还有《桃园》中,患病的小女孩阿毛,追忆死去的妈妈,回忆起城外山上满山的坟……对于他们来说,死亡结束了一切,而活着所要承受的寂寞比死亡更可怕。这也正体现了废名的对于人生的态度:爱人生而不留恋人生。他想超脱世俗人世的樊笼,他想获得心灵的安适与宁静,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智者不追求快乐,只寻求烦恼与痛苦的解脱。”在这种情况下,废名只有通过在小说艺术上的审美创造,“从苦难的世界人生中得到暂时的解脱,达到暂时的否定意志,暂时忘我”[7]。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他正面人生的虚无和孤独,正面生与死的对立,既深爱生命与人间,又不留恋人生;他的作品在诗化的风格下道出最沉重的苦难,于孤独寂寞中祈求心灵的超脱,蕴含了作者真挚的人生体验和深深的忧伤。正如金喜那样,在看似诙谐、平淡的生活中,却蕴藏了最深的悲哀和痛楚。
  参考文献
  [1] 张志忠.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7:27.
  [2] 祝学剑.废名小说的现代主义特色[J].社会科学评论,2006(4):74.
  [3] 李健吾.《爱情的三部曲》——巴金先生作[A]//咀华集·咀华二集[C].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5:4.
  [4] 张志忠.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7:28.
  [5] 周作人.怀废名[A]//周作人自编文集[C]//药堂杂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24.
  [6] 祝学剑.废名小说的现代主义特色[J].社会科学评论,2006(4):75.
  [7] 陈茜.爱人生而不留恋人生——论废名小说的审美情怀[J] .学术研究,2002:121-125.
其他文献
新常态下中国商业地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常态,商业地产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商业需要加快创新转型适应新的形势。结合绿地商业地产的实践,谈一点我们的体会,以及在新常态下对商业地产的思考。  绿地集团商业地产实践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商业地产实现高速增长。经过多年发展,绿地集团的商业地产业务也获得快速发展。2014年集团的商业地产收入达到了1296
期刊
红星美凯龙有两个业务板块,一个是家居连锁。我们在全国已经开了160家红星美凯龙家居,经营面积有1600万平方米;第二个板块就是Shopping Mall,名字叫爱琴海。我们在昆明打出了爱琴海购物公园概念,这也是第一次推出“购物公园”概念,也是为了迎合未来体验式购物的拓展。  我们的家居业务,应对电子商务如何取得市场份额?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做了大促!全国性的大促,我们每年12场。我们的大促并不是赤裸裸
期刊
营销与广告是在意识世界占领高点,今天产品也需要在意识世界占领高点。将营销全方位融入产品,让产品多面化占领市场。  在传统地产时代,连接客户的成本巨大。而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对于广告最本质最深刻的理解就是:产品即广告,产品与广告本身不可分割。互联网时代下,玩转高端地产界的资深广告传播公司世纪瑞博告诉你,从更高维商业文明来看,产品与营销其实是一回事。  产品观系统一:品牌即品类,品牌即情感  产品=功能x
期刊
从去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确实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中国房地产正式进入拐点,从黄金时代转到白银时代。黄金时代的特征就是地价、房价增长超过我们的融资成本。所以在那个时候只要我们有地、有钱,不管好坏我们都可以挣到钱。那么在白银时代就是房价和地价的增长,可能低于我们的融资成本,这时候可能就给我们带来风险和压力。你有了钱、有了地不能迅速地变成效应,或者是有效产品,就会被你的地和钱给拖得很沉重,甚至于给你带来
期刊
实体商业是否会被电商颠覆?我们先要探讨一下究竟实体电商功能属性的维度是怎样的。在中国,目前的实体商业受冲击比较大的是百货公司,百货公司是一个买东西的地方,而购物中心是一个生活场所,就生活场所维度的定位,我认为它跟互联网会有一个很大的差异,所以在颠覆的维度上,我认为基本上不存在。  未来三种实体店一定会面临最大挑战,三无店:无客户、无品牌、无服务。目前互联网去掉了很多中介的环节,但是没有一个行业会允
期刊
我们都在讲“体验”,但是大家考虑过没有体验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内涵是什么?或者是说我们要做好一个体验的项目,它的灵魂是什么?什么能够让体验的项目和事业能够可持续地,能够真正具备主题的,能够真正具备内容的,能够真正形成品牌持续地走下去,而且越走越好,能够将我们的商业也好、旅游也好、娱乐也好紧密地结合起来,提供更强大、持久的支撑。从这个方面讲,实际上道理也很简单,就是文化。  这个世界上在旅游和娱乐行业
期刊
毫无疑问,新时期,中国商业地产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国内主流商业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各有其“杀手锏”:万达以快制胜,为政府增添政绩;华润的卖点是提升城市形象;中粮则以引领时尚见长;而绿地商业独辟蹊径,用建设摩天大楼换取优质土地资源;在新常态下,这些招数是否依然会屡试不爽?  对于当前商业地产的理解可谓是“行外乐观,行内悲观。内行乐观,外行悲观”。“泡沫化”背景下的中国商业地产俨然已经是红海一片。
期刊
“轻奢”是最近才出来的词,但事实上,这十几二十年都有,我的理解就是可行承担的奢侈。  中国这20年改革开放,中国消费者消费实力飞速增加。04年以前中国加入WTO,零售和批发是开放度不高的。04年以后中国变成全球最开放的零售市场,根本不保护自己的零售产品,当然也是有好处的。04年以后,很重要的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消费者购买力强劲增长,并且中国的消费者大多数没有历史库存没有历史包袱。另外,市场是高度开放
期刊
爆发——竹竿传媒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  web22.0时代造就了“社会化媒体”这一概念,因为每个人传播信息的能力都被不同程度地放大了。广告传媒历经了以报纸为中心的平媒体时代、以电视为中心的流媒体时代、以网络技术手段为推动的富媒体时代之后,目前已经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它作为全新的引擎,已经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所产生的价值将会令人刮目相看。  变革——从“乌合之众”到“我合之众”  勒庞经久不
期刊
案例:2013年秋季,刘女士以32万镑的合同价格,在伦敦的格林威治区购入一开发商开发的大型住宅区里的一套一室单元房,只支付了合同款的10%,即3万镑,就拥有了该期房的产权,合同约定该期房预计会在3年之后完工。  一年之后,该区的房价直线上升,开发商在同一楼盘的同类户型,售价已达38万镑。刘女士最后以37万镑的价格转让了她的合同(assignment of contract),除去律师费、中介费等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