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我根据自身实践,从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三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历史教学活跃起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的生命源于生活。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
  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人教社新教材不仅包含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增加了不少社会生活、习俗,即社会史的内容,显得更加亲切、丰满和人文化,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立体化的历史,丰富生活常识。
  2.尽力发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寻找历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帮助学生知古鉴今,拓展思维,追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尽量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3.适时适度导入乡土历史,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把课本上的历史与乡土历史相联系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课本知识,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以更好地理解现在,更坚定的走向未来,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为历史教学增添“情”“趣”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它要求我们教师都应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使教学趣味化、游戏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意愿和学习主动力趋于一致,而不是主要靠外界力量强迫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实现教学过程的趣味化呢?
  1.导入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象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思维的兴奋之门,对于新课的讲解,我注重.导入趣味化。
  2.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历史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历史教学应以问题教学为中心,通过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掌握、理解和判断,来得出相关的结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积极思维的快乐。这种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一般而言,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积极反应,本身就说明问题引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教师把握好教学的节奏,使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这样学生不仅享受到思维的快乐,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历史教学别出心裁
  1.情境教学法 历史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当然课前要精心选用好情境资料,比如影片、图片、古诗、漫画、故事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2.多元思维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巧设疑难,激活思路。“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3.串联知识教学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4.运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 初中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在课堂上适当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性,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处于极佳状态,教学印象极为深刻。同时,竞争的结果也会使胜利的一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一方不肯服输,双方都产生了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经常有同学向我要求,以后的课堂教学多用这种形式。
  5.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围饶某项主题出历史板报、写小论文等。
  总之,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风趣的教学过程,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化龙中学535400 )
其他文献
情景交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热情,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可以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本文分析了小
数学具有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广泛性等特点.在教学课堂中往往显得枯燥乏味,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动口说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素质教育观深入人心,开展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因而,小学科学学科受到的关注与重视,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只有紧跟学生思维的课堂才是一节有成效的课堂.作为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跳跃
随着个性化阅读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该理念较比其它理念的优势之处逐渐凸显出来,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在社会民生领域所关注的焦点。由于前些年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其一系列后果直接危害了相关社会公民的身体健康、该产业行业的持续性发展,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如何明确政府食品监管中的责任,通过加强行政监管体制改革来促进食品安全领域的长治久安,是当前政府公共管理领域需要重点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所遇到的问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开发小学生智力,提高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小学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小学数学课程的属性,要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
作为工业化一般规律和中国国情共同作用的产物,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新的组成部分,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严
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社会迈入了全面转型阶段。此外伴随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普通民众的权益意识也随之觉醒,多元化利益诉求的社会也逐渐形成;因此,社会环境的改变和社会利益的重新整合就要求公共政策必须要能够反映民众需求。同时,由于政府的决策管理系统在公共管理环境的日渐复杂下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要实现公共管理活动的综合化、专业化、战略化以及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全面借用社会中的不同学者、专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估算内容,所以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就要做好估算教育工作,培养好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借助估算来解决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