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三历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是还教育之本色、本味的教育模式。教育之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高三教学一度是在打造“高考机器”,现在新课改提出核心素养是要给“机器”赋予灵魂。课改专家成尚荣教授说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教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知识分数是带不走的,能带走的是方法、是能力、是智慧,学科教师要研究本学科的教学,把握和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而历史课堂是承载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高三历史课堂改革刻不容缓。
  本文就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主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如何去应对和改革进行实例探讨。
  核心素养意蕴与主旨
  核心素养意蕴
  高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文化的学习与积累,学生素质、品德、价值观、生活观等多方面的培养,是学生知识、能力、品德、文化多种素质的综合完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自主发展、责任与创新的社会参与、人文科学的文化基础等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突出反映了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学生发展过程中个人、社会、国家的密切关系,体现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与社会性、人文底蕴与科学意识,包括“珍爱生命”这一根本的人文精神。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具有适应当下的时代性,又有泽被久长的普适性,也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博学、慎思、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和修齐治平的育人观念,具有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
  核心素养主旨
  核心素养以育人为主旨,体现由以学科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以教书为主旨到以育人为主旨的理念提升。中学阶段高三学生最需核心素养的渗透,高三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学生即将离开家长,自主成长,步入大学、融入社会,因此培养高三学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素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迫切性。基础教育课程中历史学科含有丰富核心素养内容,不管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担当、国家参与、国際理解、开放意识,还是文化修养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等,都与历史学科中的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高度一致。
  如:程朱理学的责任担当、世贸组织的全球意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詹天佑的工匠精神,都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度契合。
  核心素养下,高三历史课堂教学要把高三学生发展必备的学生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起来,运用历史学科的特色,把核心素养的教育元素融入学科教学中,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个体,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念、历史理解能力等学科素养,不仅做到有效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实际成绩,还对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意识、科学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把具有专业性的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普适性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通过落实学科素养来培养学生素养。高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是为高考一时,而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的品质。因此,高三历史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育人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中“怎样培养人”的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传统高三历史课堂效力与张力
  核心素养教育的本旨是立德树人,但功利的选课方式和固化的教学模式,导致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着教着把“学生教没了” “素养教没了”, 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去观察当前的高三历史课堂,学科教育的素养特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张扬,课堂教学张力不足,效力低下。
  “木头人”课堂,效力低下
  针对江苏高考要求学业水平能力测试除语数英的六科中任选四科必须达C这一门槛,一些语数英成绩弱同时历史学科成绩很差的学生,为了规避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不过关影响高考而选修了历史,导致历史学科成绩最差的学生选学了历史。这类学生目标明确,采取“弃卒保车”的战略,为放弃历史而选择历史。这种功利选科的怪现象,给历史教师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这些学生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十分匮乏,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如同“木头人”,对课堂活动无动于衷。教师困顿、迷茫、失落,师生疲于应付,课堂效力低下,长此以往,历史课将“失去历史”。
  反观“没了历史的历史课堂”,还是要从学科的角度去观察,而非从“人”发展的角度去观察课堂。现在,恰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提出,历史教师不妨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深入思考,采取对策,运用历史学科的魅力与智慧,对当前“失去历史”的历史课堂现状进行绝地反击,以实现历史课堂的重生、复兴并发现“人”、培养“人”。
  “机器人”课堂,张力不足
  当前许多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缺少对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为了应付高考的需要,狂轰滥炸、密集训练,教学效果是明显的,但过程是麻木的,学生成了高速运转“机器人”。在给这些“机器人”进行“智能化”过程中,历史课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与开拓,成为只重知识与能力、“不见素养”的课堂,历史课堂缺乏意蕴而张力不足。
  在高考时间紧迫、课务紧张的情况下,灌输式教学盛行,教师占据课堂成为课堂主体,而忽略了课堂的自主性、生动性,教着教着“学生不见了”。在应试教育皮鞭驱使下,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其素养目标距离相差甚远,“刚性的教育设计理念导致教学模式过于呆板,与核心素养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相距甚远”。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素养命题将是必然。高三历史复习恰逢核心素养出台,这给予了高三历史课堂以方向、理念与力量,高三历史教师要解放思想、放手作为,赋予高三历史课堂以素养和张力。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对策与践行
  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就是要赋予历史课堂以灵魂与品味。子曰:“志于道游于艺。”高三历史课要明理、得法,《礼记》中写道:“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聚焦核心素养,一要调适目标以明理;二要调整方法以乐学。   聚焦核心素养,调适目标以明理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准,直接影响到整体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核心素养背景下育人目标的调整,要求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要及时适调。目前高三历史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双基”训练,从而忽视素养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不够理想,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不够健全。高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脱离实际,教师要以班级实际为教学基础,注重基础文化知识学习、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教育,对此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理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教授《千秋功过秦始皇》这一课时,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应该结合考纲要求和核心素养,教师围绕“千秋功过始皇帝”:统一大业——责任担当、制度创新——社会发展、文字发展——文化摧残、雄才大略——短命王朝这一主旨设计教学目标,打破过去常规的双基目标或三维目标设置,在目标中涵蕴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精神等素养的目标要求。
  之后,学生按照时间先后,对秦始皇时期的历史事件自主进行知识梳理,并分类汇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如:围绕秦统一的主要原因是嬴政的雄才大略展开讨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顺应历史潮流分组讨论,学生在组内交流个人所得知识,并推选代表上台阐释,教师点拨英雄史观、唯物史观。
  再如: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评价 “孤秦陋宋”之“亡秦孤立之败”。这样从目标、内容的设置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素养和文化素养,同时有利于学生史料论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调整教学方式,创设情境以乐学
  高三历史教学的课堂模式往往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加之几轮“烫剩饭”,历史课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三历史教师更应该积极创造自主轻松的教学环境,进行情景式教学,把抽象知识具体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度,并有利于培养其核心素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本知识,最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如,教师在教授《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首先教师让学生在素养目标要求下自觉温习课本知识,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给出15世纪与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让学生讨论两幅世界地图不同并指出原因,教师点拨引入主题:“世界被发现”——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通过“以哥伦布的名义写信给西班牙女王力谏开辟新航路的必要”这一方式,让学生罗列具体史实,力求以给女王上书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开启学生参与热情,并培养自主善学和史料论证能力。
  对于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教师辅以四条动态航线,史料直观,有利学生樂学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系列素材进行小组讨论其文明与野蛮之后,教师播放印第安名曲《最后的莫西干人》,箫声呜咽,倾诉岁月的苦难与动荡、驱逐与挞伐,哀叹一个古老部落文明的悲情消亡,学生在伤感的音乐中速生悲悯,感触文明碰撞中的残忍。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革命史观、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并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紧张。最后抛出问题:“如果是郑和下西洋发现新大陆、发现世界,会不会产生不同影响?”从而使课堂活力与生命力得以延续。
  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是最高的价值。”核心素养教育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今教育的重要诉求。目前高三历史教学有着一定的缺陷,要求教师聚焦核心素养,针对高三历史课堂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求打造高效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在教学实施中目标设计要创意,过程设计要创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高效课堂,要尽可能地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素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志于道、游于艺,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c/2016/34)
其他文献
听  听,指听音乐教研活动课的教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具现,一教一学,教师与学生由此互联。一节课能否成功,并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体会到多少。要做到听与看,听看相结合。  听音乐教师讲课  该怎样来听?一听教师能否把课讲清楚,采纳什么形式完成,如何指导学生温习回顾,回顾哪些内容;二听教师新课导入模式,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三听任课教师启发诱导性地设疑为学生提出思考
期刊
本文以江苏高考试题Communication Principles为例,探讨了如何从语篇教学和专项突破两个角度进行任务型阅读课教学,解决任务型阅读中学生常遇到的困难。  江苏高考题型任务型阅读以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主,但更体现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检测学生用英语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任务型阅读水平,是值得我们高中英语教师思
期刊
在几种牧草不同生长期,采取不同的使用方法,施入不同浓度的稀土溶液进行试验,观察到稀土对牧草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①在牧草上施用稀土,无论用哪种方法(包括浸种、拌
比拼硬件配置,几乎是各大Android手机厂商每年的例行公事。进入2014年,价格便宜的4核手机已经不再能吸引到人们的目光,拥有高性价比的8核手机才是现在消费者所追求的。本期《
作为一名教师,能够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会教学生们一些提高学习成绩的学习方法,但每个学科不同,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也不同,学生在教师那里学习到的学习方法也千差万别,取得的成绩差别也很大。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总体不高,学生学习成绩对比城里的学生来说相对较低。虽然有少部分尖子生成绩不错,但大部分学生的物理成绩都相当一般,每年物理科排名在全区乡镇中学里都不
期刊
高中新课程是为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对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无疑是巨大的颠覆和挑战。对于我们高中教师来说,改变自身教育教学观念,把高中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成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