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百货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s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75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对人民币知识的认识;
  2.提高100以内加、减运算的技能;
  3.加深对加减法数量关系的理解;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类整理等数学意识。
  教学步骤:
  
  1.模拟“百货店”一角,巧设购物环境。
  教师把毛巾、肥皂、牙膏、巧克力、奶糖、钢笔、铅笔、书包、练习本等商品放置在桌面上,每件商品的旁边都放上由学生制作的价格标签,并挂上“欢迎到百货店购物”的字样。上课前,让同学们看一看。
  
  2.化静为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其观察能力。
  首先,教师利用电教平台出示如下一组文具、日用品及其价格:


  然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百货店”的欢迎语,同时出示题目:小勇高高兴兴地拿着 10元钱到“百货店”购物,假如你是小勇,你能用 10元钱买到哪些文具或日用品?
  
  3.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各自独立思考后,纷纷举手作答:
  生1:用10元钱可以买到1支钢笔、1支圆珠笔和1盒巧克力。
  生2:用10元钱可以买到2本练习本、1支圆珠笔和1盒奶糖。
  生3:用1元钱可以买到4条毛巾和2块肥皂。
  至此,教师不急于作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4.每组选派代表到“百货店”按各自需要自由选购。
  经过各个小组的热烈讨论,每个小组拟定选购方案若干个,然后派代表按各自的购物方案到“百货店”选购文具或日用品。
  
  5.巧设问题,激发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问购物代表:“你们拿10元钱选购到哪些文具呀?”“你们拿10元钱选购到哪些商品呀?”……各组代表积极地发言,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了。
  
  6.采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发挥同学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采取了学生自我评价、合作评价、教师评价等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巧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巧选文具的活动、巧评合作得出的结果。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口、脑、手并用和求异思维的激发,使学生懂得:用同样多的钱,可以按需要购物,按价格大小巧安排,做到合理消费。这对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其他文献
复合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已知条件与问题和不同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需要学生根据应用题叙述的意义合理地选择、组合已知条件,经过多次分析综合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复合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
期刊
     
期刊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是战斗,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他们在平等、自由、开放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就要讲究“用兵之道”。闲暇阅读《三十六计》,在感慨古人非凡智慧的同时,深受启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用我国古代兵法的精华“三十六计”,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期刊
[题目]小明放学后,沿着18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的速度步行回家,该路公共汽车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次车,并以不变的速度不停地运行。每隔10分钟就有一辆18路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过他,每隔6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18路公共汽车。问:该路公共汽车每隔多少分钟发一次车?
期刊
年近不惑,回首16年的教育生涯,“感谢差生”四个字涌上了心头。  作为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我的职责,但我深知那些被称为“差生”的学生更值得我钦佩。他们有的基础差成绩跟不上,有的自觉性较差管不住自己,但在课堂上都咬紧牙关坚持听课,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要知道,很多中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的时间超过10小时,这样的“枯坐”,有多少成年人能够坚持下来?  尤为重要的是,“差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鲜活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0~21页。
期刊
1.学生能熟练数出6以内的数,能比较数的大小,区分基数和序数。  2.在合作中感受6的组成,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3.渗透“可能性”等概率知识和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6页。
期刊
“比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期刊
这个点子的灵感来源于一位学生问我一道数学趣题:将3,8,3,8这4个数字用“+,—,x,÷”连接起来使它等于24。我让他把题抄给同学们做,没想到同学们劲头很足,连上课铃声响都没听见。我分析学生这么热情参与的原因:一是这道题的趣味性吊起学生的胃口;二是来自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更有兴趣探究。那何不让学生搜集自己看过的数学难题或趣题抄在黑板上,每节课挤出5分钟让学生做趣味题呢?我的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