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ji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学生能熟练数出6以内的数,能比较数的大小,区分基数和序数。
  2.在合作中感受6的组成,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3.渗透“可能性”等概率知识和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其他文献
一、疑惑  教学完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后,有这样一道习题:  题1:一个包装盒,如果从里面量长28厘米,宽20厘米,体积为8.4立方分米。爸爸想用它包一件长25厘米、宽16厘米、高18厘米的玻璃器皿,是否可以装下?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多是从比较体积的大小入手:25×16×18=7200(立方厘米)=7.2(立方分米),因为8.4立方分米>7.2立方分米,所以可以装下。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包装盒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04~10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收集到的百分数信息的解读,知道百分数的特点和用百分数表示数的好处,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读写百分数,并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读懂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  3.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掌
期刊
甲、乙两个运输队同时运送一批货物,运完时甲队运了这批货物的4/9。甲队单独运8小时运完,乙队单独运几小时运完?  这是一位教师教学“工程问题”时的一道课堂练习题。不少学生认为。题中要求乙队单独运几小时运完.而提供的条件仅是甲队完成的工作量和甲队单独运所需的时间,条件和问题之间好像是两码事。  如何面对学生的这一疑问?  师:问题提得很有意义。从题目上看,确实看不出条件和问题有什么联系。但能不能说这
期刊
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复杂,变化大,比较抽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解题时,确定单位“1”和找对应量与对应分率的关系比较困难。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关键是在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并根据等量关系,确定单位“1”,正确找出对应量及对应分率,从而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1.一个单位“1”的分数应用题。这类分数应用题,学生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单位“1”,从而直接找出对应量和
期刊
复合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已知条件与问题和不同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需要学生根据应用题叙述的意义合理地选择、组合已知条件,经过多次分析综合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复合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
期刊
     
期刊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是战斗,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他们在平等、自由、开放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就要讲究“用兵之道”。闲暇阅读《三十六计》,在感慨古人非凡智慧的同时,深受启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用我国古代兵法的精华“三十六计”,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期刊
[题目]小明放学后,沿着18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的速度步行回家,该路公共汽车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次车,并以不变的速度不停地运行。每隔10分钟就有一辆18路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过他,每隔6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18路公共汽车。问:该路公共汽车每隔多少分钟发一次车?
期刊
年近不惑,回首16年的教育生涯,“感谢差生”四个字涌上了心头。  作为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我的职责,但我深知那些被称为“差生”的学生更值得我钦佩。他们有的基础差成绩跟不上,有的自觉性较差管不住自己,但在课堂上都咬紧牙关坚持听课,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要知道,很多中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的时间超过10小时,这样的“枯坐”,有多少成年人能够坚持下来?  尤为重要的是,“差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鲜活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0~21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