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师控制美沙酮减量方案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tx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与既往处方减量方式对比来评估药剂师控制美沙酮减量方案效果。

设计

回顾性图表研究并与历史对照相对比。

场所

1家96张床的儿科四级医疗机构,PICU床位24张,多数研究患儿于PICU住院。

对象

32例1个月~16岁患儿,于药剂师控制减量方案实施前应用美沙酮戒断阿片类药物;20例1个月~15岁患儿,按药剂师管理美沙酮减量方案戒断阿片类药物,比较组间差异。

干预措施

实施药剂师管理美沙酮减量方案。

测量指标和主要结果

组间患儿年龄、性别、体重及戒断风险相似(P值无显著差异)。药剂师介入后,美沙酮平均减量时间由24.7 d缩短至15 d(P=0.002 6)。组间阿片类药物额外给药次数及戒断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剂师介入组阿片类药物输注时间平均缩短1.54 d(P=0.003 9),且住院时间较短(P=0.023)。

结论

药剂师控制美沙酮减量方案利于尽快减停美沙酮,利于尽快中止额外阿片类药物输注,且或可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证实明尼苏达州安普莱茨大学儿童医院制定的药剂师控制美沙酮减量方案可有效帮助患儿戒断阿片类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婴儿痉挛的控制效果。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66例婴儿痉挛症采用静脉冲击甲泼尼龙20 mg/(kg·d)连续应用3~5 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片1~2 mg/(kg·d),4~8周后减量停药,总疗程8~12周,对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 66例患儿中治疗有效者51例,总有效率77.2%,28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
目的通过对23例溺水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儿童溺水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23例溺水儿童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溺水患儿年龄分布6个月~12岁,现场心肺复苏5例,溺水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19例,其中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6例;神经系统并发症7例。23例患儿中经综合治疗痊愈16例,死亡3例,退院4例。结论溺水患儿以学龄前
目的了解影响危重症患儿父母抉择的重要因素。设计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场所单中心三级医院PICU。对象做出重大治疗决定的患儿父母。干预措施采用'第二代好父母开放式问题工具'与患儿父母进行一对一交流,请其描述监护患儿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及医生该如何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眼中的'好父母'。按回答主题进行分析。请患儿父母采用'好父母排序练习'对主题重要性进行排序。测量指标和主要结果共53名父母符合入选标准,其中43名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东莞地区的儿童哮喘社区干预模式以提高哮喘患儿及家长的认知水平和防治能力,降低社区儿童的哮喘发病率。方法通过建立社区居民动态档案,经调查访问收集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对患儿及父母实施系统化的社区干预,包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监督患儿合理规范用药,建立哮喘患儿日常记录卡,成立社区哮喘防治小组进行健康教育等,定期随访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过为期一年系统化的社区干预,患儿家长对哮喘知识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术对小儿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因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包括撤机困难)而行支气管镜检查的1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2例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患儿中,喉、气管、支气管先天畸形54例,呼吸道炎症32例,气管、支气管继发性狭窄23例,呼吸道异物11例,肿瘤或肉芽增生9例,未发现异常3例,支气管镜的病因诊断率为97.7%(12
绝大多数PICU患儿都会接受镇静镇痛治疗,无论是过度还是不足均会导致不良反应。自我评估是疼痛评估的"金标准",但常需结合行为和生理学指标进行判断。镇静镇痛评估方法繁多,但各有利弊,理想的评估方法应该简单、实用、可重复性好;但是目前尚无一种被大家完全接受的客观评估方法,也没有一种方法能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及不同病情的患儿。因此,临床医师需根据不同的环境、病情、患者特点等选择适宜的评估方法,甚至需要不同的
目的在倡导限制性输血策略的背景下分析儿科重症医生对于红细胞输注的实践情况。设计自填式问卷调查。场所多家PICU。对象儿科重症监护医生及主治医生。干预措施无测量指标和主要方法对北美及欧洲三级PICU工作的危重症医生进行情景式调查。要求其报告对病情稳定的危重症患儿(包括细支气管炎、脓毒性休克、创伤或法洛四联症修补)所做的红细胞输注决定。所获结果与1997年进行的类似调查进行对照。结果研究共保留97位调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近年来发现的感染性疾病的标记物,研究认为在细菌所致炎症或感染性疾病中特异性升高,尤其在血流感染、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的鉴别、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预测疾病预后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有很高应用价值的诊断指标,而PCT在新生儿感染疾病诊断中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对PCT的构成、体内来源、代谢、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更深刻了解PCT
严重脓毒症是PICU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抗生素和综合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其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目前,研究证实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能显著降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专家公认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方案,旨在指导儿科医师尽早规范化地治疗严重脓毒症患儿,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目的探讨运用自动充气式复苏囊(self-inflating bags,SIB)+PEEP阀手控高频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重型肺透明膜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重型肺透明膜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转运途中使用SIB+PEEP阀设备手控高频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患儿病情加重、并发症发生,监测并比较转运治疗前后患儿不同通气时间的血气值。结果转运途中病情无一例加重,无一例并发肺气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