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设情景 注重感悟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顆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教学中我用以读为本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中,我重视“感悟”,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感知,主动地领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引发情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我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设想处理水的种种方法和理由,既能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为凸显文中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于是上课伊始,我利用FLASH动画课件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我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接近时空距离,然后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第一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有了水认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二、通过想象,补充课文隐藏情景
  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小姑娘找了很多地方,她可能回找过哪些地方?”同学们根据问题展开想象,想象出小姑娘在小溪边,大河旁,山脚下,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的情景,想象出她的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等动人的二轻局情景。从而感受到小姑娘的爱心。
  三、转换角色,创设情景。比如,在让学生转换角色时,学生就是小姑娘,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的啊?”这时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那种情景之中,此时学生都知道,便不约而同地说:“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水,却舍得给小狗喝。小狗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这一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到小姑娘是多么富有同情心!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水罐竟变成银的。在母亲把水让给女儿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后用采访的形式问扮演母亲的同学:“这位母亲,你为什么在这种极需要水的情况下把水让给女儿呢?”这一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四、设计生活情景,激活语文课堂
  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以往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我们有时会因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有时会因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有时会因片面追求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最可贵的好奇心、想像力、独特性、创造力将会日渐流失。这些,无不是教育的遗憾和悲哀。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那么我们就要建构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用生活激活语文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把生活引进课堂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
  课文的最后,我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欣赏,全班起立,边唱边做手语,在歌声中学生明白了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至此,主题的揭示水到渠成。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得也比较好。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学生就已经比较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生活的本质是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最后我要说: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语文引向生活。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文本设计教案时,最首要的是找准一个切入点。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切入点,教学设计就成功了一半。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好一个切入点,就是定好基调,就是确定思路,这是非常基础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找好了切入点,教学就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效率就高;否则,就会随意盲目,头绪混乱,高耗低效。  那么,什么叫切入点呢?我以为,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阅读教
期刊
【摘 要】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也就是赏识。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尤其是在面对“差弱生”的时候,收起你指责的食指,多多竖起你赏识学生的大拇指。  【关键词】赏识教育 差弱生  作为教师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鼓励和赞美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差弱生”。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优秀学生的赏识,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赏识,教师就难做到了。有的老师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能力既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老师的重任,是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下面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一、树立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自信心是产生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考英语写作技巧,作文如何在中考中取得高分。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写作的题型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书信,日记等,词数要求大约在80-100左右。其提示的形式有:看图写作,话题作文。常常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考试题型表达意在考查表达能力,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作文,在考试中作文取得高分呢?下面我从几个环节进行阐述:审题,列提纲,写作,检查,抄写。  【关键词】中考
期刊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双方互动的一种语言活动。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而言,学会听说汉语是他们学习汉语的基础知识、掌握汉语基本技能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素质,让每个学生都想说、会说、善说。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
期刊
组长:张举兰  课题组成员:申 华、兰 静、张凤明、熊大荣、兰 章、夏锦会、冉启宇、王家玉、周明军、夏传权  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研究找到适合我省中小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措施,从而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标。  一、提出背景  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与完成新的课程改革的难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
期刊
课题组长:李文霞  课题副组长:郝艳枫  课题组成员:张宏亮 王燕果 崔月英 李云霞 裴晋懿 杨 梅 崔 娜 王惠平 赵 宁 王 璐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调查发现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家长方面的:一是独生子女较多,家长过分溺爱,包办代替太多。二是职业不稳定的家长较多,自身不良
期刊
组长:李世春 胡玉玲  课题组成员:李中英 兰玉昆 阮君思 阮福林 刘志友 阮振文 李 军 吴希民 倪学英 王书华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也为老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依据和参考。可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假预习”“伪预习”。那
期刊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也是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学生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中学生物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过程与方法: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语文情感  教学重点: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教学难点: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阅读、归纳总结。  教学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了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