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点滴谈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yz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也是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学生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中学生物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如野外实习、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生态调查、课外活动、环境保护等等。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法制教育的渗透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以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或生物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鱼的形态”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会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如,讲“酶的特性”之前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肝脏剪碎放入试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再放入余烬木条,即可看到余烬复燃现象。用这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很好。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
  三、加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的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
  例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不能成功的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得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甚少的初中学生中有的竟吃惊的“啊!”了出来。这当中,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如果遭到了严重污染,或者破坏,比如,大量砍伐树木,我们人类呼吸所需要的大量氧气,就不是简单的“金鱼藻放氧”了,而是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协调配合的问题了。为此,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违反保护森林法规,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他们说,类似的问题以前想都不曾想过,现在会想了,觉得很有意思,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2、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
  例如,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初一时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
  3、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
  只要课时允许,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如初一的植物课我增加了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红辣椒果皮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等等。
  几年来,我把许多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做到每人一组,增加了动手机会,在动手中动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长了才干。
  四、讲究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时,首先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决不能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①语言要简炼,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在讲述物质过膜方式时,可将自由扩散比喻为坐滑梯,将协助扩散比喻為骑自行车下坡,将主动运输比喻为骑摩托车爬坡。讲血液循环系统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时,把血管比喻为暖气管道,而毛细血管就相当于暖气片。③语言有节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低些。④教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于生物科学的研究。
  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此外,生物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具,优化教具组合,辅助使用录象片、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出现一个个高潮,造就一种气氛,使学生在欢乐中求学、求知、求会。
其他文献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策略  长期受西藏地理环境,信息不流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西藏经济落后。种种迹象表明,其根本因素是人才不足,劳动者素质不高。从而造成西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起来。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水平,引进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实现西藏的现代化,必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1世纪的教育,以学生为本已经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准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作为一种有
期刊
【摘 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
期刊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文本设计教案时,最首要的是找准一个切入点。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切入点,教学设计就成功了一半。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好一个切入点,就是定好基调,就是确定思路,这是非常基础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找好了切入点,教学就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效率就高;否则,就会随意盲目,头绪混乱,高耗低效。  那么,什么叫切入点呢?我以为,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阅读教
期刊
【摘 要】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也就是赏识。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尤其是在面对“差弱生”的时候,收起你指责的食指,多多竖起你赏识学生的大拇指。  【关键词】赏识教育 差弱生  作为教师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鼓励和赞美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差弱生”。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优秀学生的赏识,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赏识,教师就难做到了。有的老师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能力既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老师的重任,是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下面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一、树立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自信心是产生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考英语写作技巧,作文如何在中考中取得高分。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写作的题型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书信,日记等,词数要求大约在80-100左右。其提示的形式有:看图写作,话题作文。常常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考试题型表达意在考查表达能力,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作文,在考试中作文取得高分呢?下面我从几个环节进行阐述:审题,列提纲,写作,检查,抄写。  【关键词】中考
期刊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双方互动的一种语言活动。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而言,学会听说汉语是他们学习汉语的基础知识、掌握汉语基本技能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素质,让每个学生都想说、会说、善说。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
期刊
组长:张举兰  课题组成员:申 华、兰 静、张凤明、熊大荣、兰 章、夏锦会、冉启宇、王家玉、周明军、夏传权  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研究找到适合我省中小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措施,从而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标。  一、提出背景  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与完成新的课程改革的难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
期刊
课题组长:李文霞  课题副组长:郝艳枫  课题组成员:张宏亮 王燕果 崔月英 李云霞 裴晋懿 杨 梅 崔 娜 王惠平 赵 宁 王 璐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调查发现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家长方面的:一是独生子女较多,家长过分溺爱,包办代替太多。二是职业不稳定的家长较多,自身不良
期刊
组长:李世春 胡玉玲  课题组成员:李中英 兰玉昆 阮君思 阮福林 刘志友 阮振文 李 军 吴希民 倪学英 王书华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也为老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依据和参考。可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假预习”“伪预习”。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