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亚低温和高温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4组(n=12),常温对照组(A组)静脉注射37℃生理盐水;常温内毒素组(B组)静脉注射脂多糖(LiS)5 mg·kg-1;亚低温+内毒素组(C组)静脉注射LPS 5 mg·kg-1,维持直肠温31.5~32℃;高温+内毒素组(D组)静脉注射LPS 5 mg·kg-1,维持直肠温39.5~40℃.动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 Hg即ALI模型制备成功.于ALI 6 h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清洗固定后测定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标:肺湿/干重量比(W/D)、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BALFpro)、肺通透性指数(PPI)、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数(PMPI)及肺组织硝基酪氨酸(NT)、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PPI、W/D、BALFpro、PMPI和肺组织MPO、MDA、NT均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上述指标降低,D组上述指标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PPI、W/D、BALFpro、PMPI和肺组织MPO、MDA、NT升高(P<0.05).结论 高温加重内毒素血症大鼠ALI程度,亚低温通过抑制ONOO-生成,抑制了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可减轻大鼠内毒素致ALI。

其他文献
本刊除“继续教育”、“病例讨论”、“个案报道”栏目的论文外,其他所有类型论文均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并标引2~5个关键词。
期刊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健康志愿者体外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MNs)呼吸爆发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12名,年龄20~40岁,体重55~65kg,取肘静脉血5 ml抗凝.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立实验因素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实验水平数为5水平,即瑞芬太尼空白对照、溶媒(甘氨酸)对照、瑞芬太尼5、50、500 ng/ml和异丙酚空白对照、溶媒(脂肪乳)对照、异丙酚5、50、500μg/ml,用正交表L2
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长,术中对血液动力学的平稳性要求高,术后要求病人能快速苏醒,以便及时对病人的意识和神经功能作出准确评估。
期刊
目的 比较双管喉管和双管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通气效果.方法 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ASA 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 kg/m2,随机分为2组(n=25),双管喉管组(L组)和双管喉罩组(P组).两组均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5 μg/ml)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6 ng/ml),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待BIS40~60时置人适宜型号的双管喉管或双管喉罩,置入成功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告别了难忘的2006年,迎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07年,谨此代表《中华麻醉学杂志》第八届及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向多年来为杂志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专家、作者、读者、编辑及商业厂家,致以节日的问候、新春的祝福和诚挚的感谢!
期刊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告别了难忘的2006年,迎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07年,谨此代表《中华麻醉学杂志》第八届及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向多年来为杂志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专家、作者、读者、编辑及商业厂家,致以节日的问候、新春的祝福和诚挚的感谢!
期刊
异丙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在人体内其生物转化途径主要有两条:在肝脏内进行葡萄糖醛酸化和羟基化,后者主要由CYP酶系催化,约代谢异丙酚总量的40%[1].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大多是竞争相同CYP的结果,异丙酚常与其它麻醉药复合使用,异丙酚可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2,3],所以阐明催化异丙酚代谢的具体CYP酶对预测异丙酚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很重要。
期刊
全麻患者术后残余肌松效应发生率较高,易诱发患者呼吸抑制,导致机体缺氧而危及生命.罗库溴铵作为起效快的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本研究拟评价罗库溴铵对小儿和成年全麻患者的残余肌松效应,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期刊
期刊
患者,男性,33岁,锅炉工.工作时被煤粉淹埋超过10min,挖出时神志不清,急送当地医院行气管切开术后转入本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