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感悟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多注重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的主观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创新阅读思维,创建学生与阅读之间的有机联系。本文旨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新思维的现代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语文学科是初中阶段的核心课程,必然受到学生的重视,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阅读自然必不可少。但是在平时阅读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比较肤浅,只是简单地浏览并不能用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手法的用意。这也使得阅读失去原本的趣味,带给学生的只是枯燥的体验,因此学生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使得阅读学习流于表面,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帮助不大。
  针对学生这样的阅读现状,我们必然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及时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阅读。因此,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一)加强阅读朗诵,在朗诵中形成独特的体悟
  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的双向能力,阅读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阅读也就谈不上理解。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阅读的初期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将文本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在朗读过程中去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利用眼、耳、口等多种器官的相互作业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将学生与文本紧紧地相连,形成学生、文本和作者三者之间有机的对话,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涵。
  我们在朗读文本过程中并不能单一地运用齐声朗读、学生自读这类简单的朗读方式,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的不同,灵活多样地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努力将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更准确地理解语境内涵。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配乐朗读、个性化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利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本文的深刻意蕴。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可爱、富有生机的景象。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方式。首先,教师可以示范朗读,其次我们可以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为学生提供朗读的环境,接下来让学生自我模仿朗读,最后请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的展示。这样丰富多彩的朗读过程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及书写的用意。
  (二)引导激烈的文本讨论,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当下的阅读教学提倡开放性、多元性的阅读交流,主张让学生在多维激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初中生具有相对成熟的思维能力,他们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避免一味地将教师主观的阅读理解和所谓的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俗话说得好:“阅读教学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因如此,在设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地增添一些阅读交流环节,将阅读与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认真阅读、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及时关注学生的讨论进程,给予他们帮助和启示。
  例如在教学阅读文本《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探讨本章背后的金钱社会、人情冷暖这个主题,教师可以就这个话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章主旨的挖掘。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谈谈自己的理解。何为主人公,就是文本中作者竭力描绘的人物,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一般而言,主人公的设定都是作者写作意图的缩影,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展开的。在学生的激烈讨论后,有的认为是叔叔于勒,有的认为是文中的菲利普夫妇。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辩论,最后学生知道于勒只是文章的线索,真正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于勒遭遇的不断变化导致菲利普夫妇的态度随之改变,随之揭露文章的主题,折射出菲利普夫妇的内心受到金钱的腐蚀,让我们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认钱不认人的丑陋现状。正是由于学生的逐层讨论,才能理解到文章的内涵。
  在平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交流讨论的情境,注重每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三、总结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们具有丰富的人文气息和时代内涵,每一篇丰厚的文本都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因此教师要重视每一篇阅读文本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在不断的朗读体验与讨论交流中激发学生热爱朗读、勇于交流的品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山华.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专探[J].语文学刊,2007(3).
  [2]张新村.激发初中语文中学生情感教育的思考[J].中学语文园,2006(6).
其他文献
当代风景荒芜化的视觉呈现,源于当代文化进入一种荒芜感,有一些艺术家正用风景的形式表达着文化衰退的担忧,面对精神不断的荒漠化、荒芜化,我们需要从微醉麻痹的精神状态中清醒过
本研究主要对液压油铜片腐蚀关键组分、液压油精制油硫分布、现行精制工艺优化三方面开展。
油田前期石油的开采中,固井作为加固井壁,保证继续钻进,封隔油、气和水层,保证勘探期间的分层试油及在整个开采中合理的油气生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程,固井施工水泥浆体的配
蔬菜产业是开化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深入剖析开化县蔬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明确发展思路、壮大生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市场主体、增强科技储备、实施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着变化。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的是学生的真实需求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其在语文的课外阅读方面应当说是有一定兴趣的,但是往往在进行课
介绍了透明聚丙烯的化学结构、应用以及生产方法,着重分析了聚丙烯装置试生产高透明无规共聚聚丙烯T5015的生产控制,为了控制无规物的生成,需要降低反应温度,从而降低催化剂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良好文化氛围,有效实施研究性互助学习方式,强化词语实践锻炼,增强应用所学词语及其相关知识的能力。和谐文化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培养运用词语的兴趣。通过互助合作教学的探索,促进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在语文课堂教
摘要:对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产生、发展分别进行阐述,通过实例对两者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传统音乐;现代音乐;艺术精神;传承与发扬  21世纪的音乐像万花筒般出现了很多变化。变化之大,可比之前一千年的总和,反映出人类环境的变迁。大千世界,能否找到一种充分宣泄人们的情感方式呢;找到最适合的表现方法来记录这个时代的生活、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  “现代人”欣赏艺术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