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材料作文备考策略

来源 :新概念·中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标精神的落实,材料作文在中考中悄然升温,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靓丽风景。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完成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从审题立意上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去确定文章的主旨,材料对考生的审题立意起着很大的限制或暗示作用,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从取材上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对考生作文立意起着限制作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考生的取材。作者行文时必须顾及材料,材料或为作者的议论提供论据(如读后感),或为作者的记叙创设情境(如续写、片段描写等),在语言表达上还要兼顾材料的语言风格,不能违背原材料另起炉灶,造成与原材料的风格不一。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相比,在审题、构思等方面都有特别的难度。那么,该如何突破难点,在写作中考材料作文时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紧抓审题“三部曲”
  
  其一,反复阅读,整体把握。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命题作文的审题有所不同,考生所关注的不再是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而是几十字甚至几百字的文字材料或内涵丰富的图画材料;所推敲的不再是词语的结构与内涵,而是故事、警句或画面本身的思想内容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点。所以审材料作文题,首先要读懂内容。
  审读的内容,一是材料,二是作文要求。材料,是供运用、分析、引申、借鉴的依据,对材料了解不全面就容易步入写作误区;作文要求,是对作文内容、主题、体裁、篇幅等方面的限定,考生应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读懂材料,是为了执行要求;明确要求,是为了进一步吃透材料。从材料到要求,从要求到材料,反复阅读,吃深吃透,是审题的第一步。如2007年湖北宜昌的中考作文题: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这样一些议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色恶不食(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臭恶不食(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割不正不食(肉切得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这道作文题材料虽短,却极富文采和文化底蕴,拓宽了考生的写作思路,暗示了考生立意的方向,括号中的翻译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难度,能迅速激发考生的写作激情。首先,反复品读材料可知,材料所引用的4句论语中的名句,前一句从正面暗示,后三句则从反面强调:无论处世、赏花、读书,还是立志、交友等,人生所有的追求都要追求高品位,追求高品质。读不懂这段材料,就有可能把立意定在吃上。这样,不但立意不高,而且还有偏题的危险。其次,推敲作文要求:“选一角度,由此及彼,生发联想”,即构思时应尽量展开联想的翅膀,如读书,要读有品味的经典之作;立志,要志当存高远;生活,要追求乐观向上;交友,要与君子相交,等等。由此选择一个角度,大写特写如何讲究品位,如何注重生活质量,文章就一定不会跑题。
  其二,抓住关键,仔细推敲。
  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要善于抓住其关键。如对于梗概片段型材料,关键是要选准扩充或续写的角度,然后考虑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贯注其中,使之与材料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以故事、寓言、典型事迹等为主要构成的情节型材料,关键是要理清情节的发生、发展与结局,并且紧扣结局寻根究底,深入探索材料的内蕴。对于名言警句型材料,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其哲理,然后考虑如何评析,如何从生活中寻找典型事例来阐释,来印证。对于图画型材料,关键是要弄清画面的内容,如以人物为主体的画面,应该从观察人物的衣着、身份、年龄、动作、神态等入手,弄清人物以及人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将画面内容与活生生的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从二者的关联点中把握画面的主旨。对于组合型材料,关键是要归纳综合,融会贯通,然后考虑如何在材料的共性上做文章。
  抓材料的关键,应该在弄清作文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材料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往往是由作文要求决定的。即使是同一则材料,如果作文的要求不同,关注的要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意。如2007年甘肃兰州的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者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而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这一材料的主体是由对话的形式构成的,我们可以从关键人物的话语中寻找启示,然后围绕这个启示立意行文。这则材料中最关键的话在材料最后,就是老者说的:“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而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抓住这句关键的话,细细品味便知:这则材料旨在启发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看生活、看人生、看世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如果用欣赏的态度看周围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周围的人,世界便会更加精彩。从这一角度立意,再结合作文要求“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则可选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鉴于材料寓意的含蓄性,观点明确的散文性议论文,应为得高分的首选。当然,假如你擅长记叙文体,就不妨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故事中说人生,揭示正确的人生态度。
  其三,消除误差,客观分析。
  对文题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时,要强调把人和事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切不可跨越时空,随意想象,也不可给冷峻客观的事实抹上浓厚的感情色彩,主观臆断,妄加褒贬,出现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如2007年江苏一考生根据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自拟了一个题目《借口——弱者的托辞》。细推敲材料及题目,此“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意义上来看,“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但该考生构思了一位母亲为读初三的儿子整夜上网玩游戏的事找借口开脱,甚至赞扬儿子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这样的考场作文其感情色彩显然是不正确的,此文也被无情地归到四类文的行列。笔者曾抽样分析了200多份2007年的中考作文,发现个别考生不尊重社会公认,不服从真善美的标准,不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想着一鸣惊人,便主观臆断,妄加褒贬,提出危言耸听的观点。比如,有考生提出现代社会讲诚信吃大亏,还是虚伪一些、实际一些好的观点;有考生认为应该尊重个人自由,允许中学生谈恋爱;还有考生则说牺牲自己去救人是犯傻,不如明哲保身,等等。实践证明,考场作文出现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即使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生动、富有文采,也不会获得高分。
  
  把握构思“三扣住”
  
  其一,扣住材料,明确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扣住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扣住材料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都应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文章的开头、主体以及结尾部分都有所体现,所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尤为重要。
  如2007年山东胶州的中考作文题,它提供了一则“让座风波”的短文材料,来引发考生对这一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思考。有位考生以“我干什么去了”为题,扣住材料“让座风波”来进行构思,开篇即用“努力地读了这个小片段——给人让座却遭到非议……”来点明材料,引出了文章的话题;主体部分有5处都出现了“早干什么去了”一句,来体现材料中的关键句;最后作者在问自己的同时,还勇敢响亮地责问大家,以“那时候我干什么去了”作结,向大家、向社会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值得深思的问题,再次扣住材料,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其二,扣住主题,突出重点。
  若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能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若写议论文,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
  如2007年吉林的中考作文题,它给出了一段介绍科学家袁隆平事迹及言论的210字左右的材料,要求考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一考生以“做永恒的追求者”为题,以材料中袁隆平所说的“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为切入点,先结合材料论述科学家袁隆平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是怎样努力的,然后选取中国女排队员不懈追求的例子深入论证,很好地突出了永恒追求的价值和意义。全文的论述部分引用了大量的事实论据,一气呵成,无枝无节,有力地突出了“做永恒的追求者”这一主题。
  其三,扣住重心,写出亮点。
  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都需要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如此作文才能为文章增添亮丽的色彩。
  如一位考生在面对2007年山东胶州的中考作文题时,经过快速审题、立意、构思后,完成了一篇亮人眼眸的佳作。该文的主要亮点:一是拟定了一道颇有新意的标题《?》,制造了悬念。二是以发问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从种种社会现象问起,无论是“人们忙忙碌碌中碰撞”,还是“对大师名画的品味”,抑或“公交车上的接触”,这些现象都让人深思,无处不在告诉读者,人人都生活在现实中,关键是你怎样对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尾处作者又用强烈的反问语气,连续地问自己、问社会。标题为《?》,全篇发问;问而不答,答在问中;问出亮点,亮点在问。这样的考场材料作文怎能不被评判为一类文呢?
其他文献
豆豆哥,我有一件事,不太好意思说。  我一到考试前,就特别想上厕所。有时候一想起中考就要到了,也会想上厕所,你说我是不是心理有毛病啊?  清远
期刊
在上一期的“作文·素材”中,为大家设计了一些以北京奥运为主题的作文题目,不知同学们练习得怎么样。本期则为同学们安排一些与奥运有关的素材链接,请大家根据自己文章立意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材料为我所用。暂时用不上的就存在自己的素材库中,也许中考作文时用得上哦!    1    【素材】  2002年,我参加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那是我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是我和他第一次同场竞技
期刊
物质的构成一直是中考化学中的重要组成与热点,它涉及到微粒知识、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元素符号、化学用语、化合价、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等许多化学学习的基本知识,是我们走进化学世界、了解化学知识的基本工具与必备常识。    一、2007年各地考查分值统计    2007年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有关“物质构成奥秘”的知识考查统计如下:上海,选择、填空、计算,占12%;江苏常州,选择、填空,占11%;辽宁沈阳,选
期刊
题型内涵诠释    半命题作文是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的一种作文形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已经命出的起限制作用的半个题,一部分是用“___________”或“×××”等符号表示的应填的半个题,这部分要求考生自己根据所选题材自行填充。因此,半命题作文具有开放性和限制性两个特点。所谓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未命定的半题上,考生可在已命半题提示的范围内,根据个人的爱好特长与生活经验,选择最能表达
期刊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学习化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考化学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逐步加大了对实验操作的考查力度,实验题型也推陈出新,形式多样,综合程度不断加强,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以及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将2007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题分类解析如下:    1 考查对实验仪器的选择    例1 (2007年天津市考题)在实验室
期刊
一只鲨鱼吃下一颗绿豆,它会变成什么?  答案:绿豆沙(鲨)。     是太阳叫公鸡起床,还是公鸡叫太阳起床?   答案:是公鸡,因为太阳不会叫!    五成熟的牛排碰到八成熟的牛排,它们为什么互相不打招呼?  答案:因为它们不熟。    白色的马叫白马,黑色的马叫黑马,黑白相间的马叫斑马,那么黑色白色红色相间的马叫什么马?  答案:害羞的斑马。    忘情水是谁给的?   答案:啊哈。理由:啊哈,
期刊
鼠笼迷宫    下图的大笼子由216个开放的小室组成。一只电子鼠被放在笼子右下角如图所示的小室内。你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移动它。规定电子鼠左右移动时,每次移3步;上下移动时,每次移两步(一步对应一个小室)。  你能设法让它到达鼠笼最中间的那个小室吗?如果可以,电子鼠最少需要走几步?    答案:  因为216是偶数,所以在这个6×6×6的笼子里所谓的最中间的小室是不存在的。    数学定位    在
期刊
四边形是继三角形后的又一封闭图形,其中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内容更是中考命题的要点. 中考常考查与四边形有关的角、周长、面积、线段、折叠、证明等问题,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与四边形有关的开放探索题、操作题,以及四边形与函数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题型灵活多变,常以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证明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一般占12分左右.    三、中考题型预测.    预测2008年中考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命题从以下方面
期刊
今天,奥运竞技场已经成了展示现代尖端技术的舞台。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将看到什么?     数字技术塑造不一样的奥运    担心看不到奥运会吗? 数字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无论是在火车、地铁上还是公交车和飞机上,届时我们都能收看到高清质量的奥运直播节目。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从自己喜欢的角度欣赏正在进行的比赛。这一系统由安装在运动场上部的天顶录像机、运动场周围的约10部录像机和负责图像处理的计
期刊
初三是考试最多的一年,有的同学很会考试,甚至可以在考试中超常发挥,轻松地取得理想的成绩;有的同学则不会考试,本来准备得挺充分,却考得很糟糕,就连平时会做的,也答错了……    电子邮件 | 通讯录 | 记事本  收信 | 写信 | 返回 | 回复 | 转发 | 删除 |     日期:2008年2月11日   发件人:xyfqs2004@yahoo.com.cn   主题: 回复:拿到试卷,大脑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