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野鸭闹出的政治风波(外一则)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0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瑞士第三大城卢塞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只野鸭在城中的五谷广场花坛边做了个窝,孵了一只小野鸭,7天后死了。
  小野鸭死后,一个民间鸟类保护组织向市长发难:市长为了树形象、拉选票去探视小野鸭,使它受到惊吓,这一做法严重侵犯了动物的生存权。为了平息事态,市长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并对小野鸭的死表示愧疚,同时向市民道歉。
  就在市长道歉的第二天,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发难。他们认为,野鸭从湖里跑到市政广场来,可能是卢塞恩湖的水受到污染。这样,居民的饮用水就有问题。于是,市民到广场游行。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对湖水水质进行鉴定,发现湖水污染度上升了0.1%。市议会马上开会研究,拨出2000万法郎用于减污。市长引咎辞职。
  市长辞职后第45天,瑞士为发展旅游业,就加入《申根协定》进行全民投票。由于受那只小野鸭的影响,卢塞恩人害怕开放边境后,会有更多的外国游客涌向卢塞恩湖,居民的饮水将会更加糟糕,因而有93%的人投了反对票,加入《申根协定》没有通过。
  死了一只小野鸭,竟闹出一场政治风波,实属“小题大做”。有人说好,也有人不以为然。在瑞士,它可能是一件平常事;在我们国家,恐怕就是天方夜谭了,甭说死了一只小野鸭,就是死了一头大象,也没人把账算到市长头上去。
  瑞士人认为,“小事情”往往是“大问题”的先兆。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乃是一种智慧。据说,他们的民主制度,就是靠“小题大做”一点点建立和完善的;公民的民主意识,也是在一次次“小题大做”中培养和提高的。野鸭风波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野鸭一死,两个民间组织首先发难,穷追不舍。政府所属的环保监测部门闻风而动,议会也立即开会研究,拨款治污,接受市长辞职。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民众提出的所有问题解决好,没有一个部门在任何一个环节上扯皮、踢球或拖延、敷衍,更没有一个人出来为市长说情、打招呼,市长也没有找任何借口为自己辩解。
  我们的一些“聪明”官员不仅“小题”不去“大做”,就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题”也不愿“小做”,相比之下,国人也许会觉得瑞士人有点怪,甚至有点迂腐,常常做出一些有悖情理的傻事。殊不知,民主法治建设,往往是由这样一些“傻事”累积起来的。
  
  前议员当清洁女工:“这没什么”
  
  今年58岁的弗里德里希女士,从1998年到2004年曾为德国联邦议员。2005年初退出政坛后,家庭生活日渐拮据。按照德国法律规定,当议员7年可领7个月的过渡期津贴,每个月7000欧元。之后,要等年满65岁,才有资格领取每月1600欧元的退休金。
  为了维持生计,弗里德里希花了近半年时间去各大公司求职,但用人单位以她年龄太大、太出色、太自信为由予以拒绝。无奈之下,弗里德里希放下身段,卷起袖管开始当清洁女工。
  一个当了七八年联邦议员的“大官”,退出政坛后竟找不到工作,卷起袖管去当女清洁工?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其实,从政这么多年,在社会上不可能没有一些关系,她自己也确认有两家保险公司曾请她做代表,但她认为有些人看重的并不是她的人,而是她的关系网。如果用“关系网”寻租,虽能解决暂时的困难,却会因此而损害公众利益和自己的人格。所以,她宁愿当清洁工,也不依赖“关系网”,并断言“这不是我要干的事情”。弗里德里希的这种选择,从表面看似乎迂腐固执,实则充满自信与自尊,反映出一种高尚人格和淡泊名利的涵养。
  据有关资料反映,弗里德里希式的徳国官员并不鲜见。法兰克福50岁的国会议员皮斯特“下岗”后,担任起一家酒店的门童;48岁的下萨克森州部长因一时找不到工作,当了保姆;而竞选失败的吉夫霍恩市长更放下“身段”,重操旧业做泥瓦工……很多德国官员表示“这没什么”,生存最重要,工作不分好坏。
  “没什么”,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心态,是在科学机制下长期锤炼而成的一份修养、一种“习惯”。德国人重生存,轻名分,讲实惠,淡虚名。在他们的规则里,只有民主、公平和竞争,遵法规,守诚信,没有“官本位”,也不靠“关系网”,更不兴“走后门”。这恐怕就是令人敬佩的“德意志精神”。
  我曾想,什么时候我们的官员对升迁去留,特别对离开政坛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有了“没什么”的感觉,那绝对是值得庆贺的进步。
其他文献
1942年4月至1944年2月,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它又是特殊语境下的政治事件和产生深刻影响的文化事件。    毛泽东领导改版工作,陆定一调任总编辑    《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是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进行的。1942年1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社论、新闻、广播三者应并重。重视社论与专论,并出题目分配中央同志写文章,报社要组织写文章的工作
我不敢说知识分子没有接触过马,可是知识分子中间,留下这么多人与马的悲欢记忆的,可以说“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了。我童年生活在农村,有过马背童真。但让我想象不到的是,儿时
2004年2月16日在香港"鲁迅节"上,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指出:"时代造就英雄,现在不可能再有第二个鲁迅出现。这是由于时代不同了。那个时代需要批判,才会有鲁迅,现在就没有需要
不少人怀疑毛笔书法的前途,余秋雨就曾写过一篇《笔墨祭》的文章,预言毛笔书法将退出历史舞台。但实际情况似乎比余秋雨的预言要乐观得多。
一"以吏为师"是李斯的发明,经秦始皇认可,便成了秦朝的国策,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二私学起于孔子,但他的学说在当时始终未被各国君主采纳
秦始皇的一项“形象工程”,是他晚年亲自主持修建的规模空前的朝宫——阿房宫。计划中的这座宫殿,前殿修建于阿房村,“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阿房宫只不过是这座朝宫的前殿,如果整座朝宫真的建成,当属世界第一。  可惜,这座后来普天下妇孺皆知的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新华社2005年1月30日有消息
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在日本生活的第一课就是学会丢垃圾。  日本人将垃圾分为“可燃”、“不可燃”、“可以回收”三大类,从政府部门到饮食店,从学生宿舍到每一个日本家庭,垃圾桶上都贴有分装三类垃圾的标识,而且装垃圾的袋子都是透明的(以便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东西)。如果谁将“可燃”与“不可燃”的垃圾混装了(哪怕是少许),收取垃圾的工作人员是绝对不会取走门前的垃圾袋的。不仅如此,凡是可以回收的垃圾,如塑料制的饮
一位画家,是个好人,老实人;但也是个极寻常的人,从为人处世到艺术造诣都是如此。大概就因为太寻常了吧,直到退休,才在"不占指标"的前提下得到一个"教授"头衔。之后办了一次个
许多年以来,我都被两个蒲城人感动着。一个是晚清军机大臣王鼎,一个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鸦片战争时,王鼎对道光帝以死相谏;抗日战争时,杨虎城对蒋介石发动兵谏。在近百年里
2005年10月24日,非洲裔妇女罗莎·帕克斯在睡梦中安详去世,享年92岁。经美国国会提案通过,帕克斯女士的遗体安放在国会大厦圆形大厅供民众瞻仰,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