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国重器(组诗)

来源 :诗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掘进的中国


  ——致敬“京华号”盾构机
  以超过16米的特大直径
  为使中国的道路通向未来
  开掘出一条迎来曙光的隧道
  意志的刀盘,坚硬无比
  任何顽固的艰难险阻,都拦不住
  你强力掘进的坚定步伐
  在这个龙的传人的国度里
  终于建成了一条,让世人惊叹的
  150米长的钢铁巨龙
  并以它4300百吨的足够分量
  跃上世界盾构机的舞台
  彰显出中国人不断开拓的无畏决心
  科学家们还从各种冷漠的刀具中
  浪漫地嗅到了国粹艺术的味道
  用一张鲜明奪目的京剧脸谱
  把所向披靡的利齿刀盘,装扮成了
  一位京味十足的忠实票友
  你一开腔,就会大地震颤般语惊四座
  在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的工地上
  路过这里的老北京人,总能听到
  一种起早贪黑的熟悉唱腔
  它隐约从地下轰隆隆传来,直到
  把一条曾经拥挤不堪的道路
  演唱得异常通透,宽敞明亮

国家名片


  ——致敬“华龙一号”
  一张简洁大方的名片
  从不罗列花里胡哨的头衔
  从构图设计到精心制造
  中国核电人,花了30年的心血
  终于向全世界,递交了一份
  排名第一的精彩答卷
  一个决定走出国门的核电大国
  手中必定紧握着几张过硬的王牌
  比如,领先世界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
  再比如,经过反复验证的双套安全屏障
  让中国的福清,彻底告别日本的福岛
  每当人们谈起那场核泄漏灾难时
  心头的愁云笼罩,忧心忡忡
  即使同样遭遇全厂停电的极端考验
  福清的华龙也有足够的自信
  确保满足72小时电厂自治的要求
  让世界海啸般的极度恐慌
  不在中国,也绝不在世界上演
  只有扎根在中国人的哲学理念
  才会生长出,一棵大度的包容之树
  无论是堆芯的内部发生叛乱
  还是遭到恐怖分子来自外部的袭击
  智慧的核电机组,都会在双层盔甲的庇护下
  做到泰然应对,临危不惊

两栖利器


  ——致敬075型海南舰
  以不事张扬的极简风格
  将巨大浪花在海水中留下的足迹
  隐蔽到最微弱的程度,并以身作证
  为小与大这对难题,寻找到
  一个领先世界的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新型家族里的长子
  你必将担负起更重的责任
  大度,不仅仅表现为外在的平静
  更要蕴藏起多种超凡的能力
  并时刻准备着代表身后的祖国发言
  开口,就要做到说了就算
  无论在中国的南海还是台湾海峡
  无须划分,都是你神圣的责任田
  所有的国家利益,全部都能搭载
  吃水线越深,越会为自己肩负的使命
  感到发自心底的激动与自豪
  今天,当一只有力的大手
  在航泊日志上郑重地签下名字
  就签订了对一个伟大梦想的庄严承诺
  世界的聚光灯,在中国的海军节这一天
  聚焦海南,更加清晰地看到了
  一个民族致力于伟大复兴的意志与力量

从大连出发


  ——致敬055型大连舰
  从大连的船坞出发
  把一万多吨的海水,哗的一声
  转换成了钢铁的力量
  舰身吃水的深度,恰好可以
  换算成为舰舷的肩头上
  扛起的蓝天的广度
  由浅蓝到深蓝的渐进色彩
  描绘出一条昂扬的曲线
  把舰艇家族一脉相承的发展轨迹
  展示成一副立体的形象
  寓意一个大国海军的航程指向
  以按剑在侧的卫士姿态
  与乘风破浪前进的祖国,并驾齐驱
  时刻擦亮眼睛,警惕天空与海底
  每一道闪过的鬼鬼祟祟的黑影
  以绝对的忠诚,守护着国家的尊严
  无论航行到哪里,都会被人们
  羡慕地联想到浪漫的大连
  家乡的每一滴海水,都与大洋相连
  在你身后,不仅站着一座最美的城市
  更站立着一个强大的中国

杀手锏


  ——致敬长征18号艇
  只有手握利器的人
  才有可能,在疯狂的强敌面前
  自信地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空爆弹的吼叫声再响亮
  永远也抵不过,一把隐忍的匕首
  沉默,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宣言
  你把每一句有分量的话
  都浓缩在那块“龟背壳”的下边
  一旦它喷着火焰发出反击的怒吼
  冲出深海的利剑,必将对准敌人
  在后发制人中一剑封喉
  你把庞大的身影,浓缩到了极致
  像一个海底的隐身者
  游弋在珊瑚丛林与鱼群之间
  阳光是绝对的稀有金属
  哪怕是投来几缕黄金般的光泽
  都会令一些无悔的青春激动不已
  你在最狭窄的空间里
  安放下最辽阔的大地、蓝天和海洋
  在一盘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
  作为最后一枚决定胜负的棋子
  牢牢地被握紧在祖国的掌心

数字的力量


  ——致敬“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
  枯燥的数字,从不流露出激动的表情
  当你决定把6513项知识产权
  和1052项国家授权专利
  铸成一块胸牌,代表一个东方大国
  跻身于世界核电俱乐部的会场时
  却迎来异常热情的惊呼、掌声与拥抱
  用数字说话,已是一个自信的国家
  与世界打交道的习惯语气
  你以高达60年的安全设计寿命
  请全球人放心,旺盛的精力与体力
  足可把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
  与二代核电机组相比,降低至少100倍
  至少有2200万居民的心中最清楚
  家中大大小小的用电设备
  每一件都与你的默默工作息息相关
  这只是单台机组的年劳动强度
  而背后的另一个数字,更使你自豪——
  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了900万吨
  没人计算过,你在每个小时里
  为电网提供的150万度电,能照亮
  多少个乡村的夜晚和山区的学校
  也不曾有人想象过,从你身上
  每年源源不断地输出的130亿度电
  是否像奔流的江河,灌溉了
  所经流域的亿万亩粮田和草木
  人们常赞叹,十月怀胎的艰辛
  而你从2008年受孕开始
  却被千辛万苦地孕育了整整12年
  从二代到三代,仅仅一个数字的差别
  却染白了许多攻关人的黑发
  他们用青春配制的染料
  终于将多项中国核电技术与工艺的空白
  一一填补上了醒目的亮色
  2021年4月17日
其他文献
黄昏的风  一直没去看老余  甚至不敢打听他的消息  我怕看到那个孤独的人  头上添了新的白发,脸上有了新的皱纹  怕听到他沙哑的声音  一个失去父亲的男人  我无法安慰  我怕我的拥抱无力  怕我的语言多余  怕我们会像孩子一样哭泣  我告别过许多亲人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呼喊  可他们头也不回  被黄昏带走的风  头也不回简介  鹤轩,焦作博爱人  一网友看到  屏幕上伸出一排大拇指  然
期刊
1  城里路边的丁香开了  无人去采摘  我庆幸,哈尔滨  是一座文明的城市  一家祖孙三代路过  爷爷告诉孙子  丁香花的故事  我的眼睛亮了,这也是  一簇流动的丁香花啊2  雨断断续续  在哈尔滨的夏夜里  非雨季的雨错时而来 莅临即是深情的叮咛  就像喜欢一座城市  一提及它的名字  嘴角就噙满丁香花般的笑容3  有风,吹落一地花香  沉醉整个夜色  我的哈尔滨  作为诗人,这么多年  我
期刊
在大雪中飞舞  我希望天空能低下来  以最短的距离亲近通红的脸庞  如蝴蝶一样,雪花翻飞  那声响,无人聆听  无可言喻的气息加重了一种轻盈  只有在大雪中飞舞  用暗喻的方式,想起天使  诱惑我,或更多与我相关的人  从不向一些苍白妥协  想起雪花,并非散乱无序的枝条就像雪花一样飘落  用一片或更多的白,落下来  刺伤一个人的眼睛  茫然啊,多像雪地里的麻雀  一粒草籽,增加欲望  一夜之间,我
期刊
尘埃之匙  如何能从无边夜色里分出  今日尘埃明朗?  如何能从微弱尘埃中找出明火以及蛮荒之力?  如何聚来更多的光阴以延长我  热爱的黑暗?  如何让睡眠迟滞,也迟滞一颗芒果从悬空  到脱枝坠地的生长期?  如何才能回到镜子里,重新站到  命运对面的那个现实?  茶水寡淡而余味散香  人类永在与星辰对峙的生活中  我提醒过自己——  必须适应人所不齿的孤独  必须相信这诗中雪藏了万千尘埃  真实
期刊
想起大雪,就想起少年时的轻狂  不可救药,曾经狂妄地  拒绝大雪落下,也许是我的法力无边  也许是天空未动真情  那天的大雪,真的没有落下  只在村庄上空盘旋一会儿,便离开了  顺便带走了一个说书的瞎子  从此,村庄再也听不到  京胡、三弦和大鼓的声音  村庄变得异常宁静  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也变得异常清晰  逃不出乡邻们的耳朵  雪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十年了  滴雪未落。没有雪水滋润的  冬天
期刊
像依恋早年的星光  呼吸着蓝色花园里的气息  那些过着平民生活的昆虫  低调而温和,在孤独的风雨中安家  月光照耀着窗前的波斯菊  洁净的花瓣  用整个心房聆听夜露滴落的回响(那是多么美好的声音)  被月光反复洗过的波斯菊  犹如细雨洒落的星辰  装饰着诗人的梦境  又像一阵微风  完美地划过萼片秋光  时光悄无声息  河流像一首老歌  鸟儿漫无天际地在空中逡巡  家园多么纯粹  风的背影是孤独之
期刊
日常的温度  早晨,我轮番洗两套茶具  精致紫砂杯,白色陶瓷壶  无法确定用哪一套去招待你  白色陶瓷是他送的  好久没用,蒙了厚厚一层灰垢  清洗多遍后,露出玉白光泽  我盯着它看,生气  污垢没有完全消失,像谁有意或无意  造就生活的困苦  从未彻底消失  白色茶具上的荷,像我和他的姓  方言里同样的发音  曾被你写成南辕北辙的风景,等同于  褐色紫砂和白色陶瓷  在一个消毒锅里,沸腾  再慢
期刊
如何把握自我与世界、读者的关系,于作者而言,是用词语保持生命擦痕的关键。诗歌,尤其是那些具有超越性的诗歌,总是在语言的峭壁攀援,留下辞海澎湃的浪花。在阅读诗人、文学批评家程一身先生新诗集《有限事物的无限吸引》之后,我仿佛诗海拾贝,目睹了他自青年至中年的人生途旅:求学时的孤独、对亲情的眷恋、对生命和社会的冷静观察和热切求索等。这是一本封面简约精要,规格小巧而不失厚度的书。这部经过精选而浓缩的诗集,向
期刊
题成都宽窄巷子  一般明月一般风,只是今昔人不同。  巷子依然寬更窄,草新何以问刀兵?秋日感怀  一夜西风锦色装,热情未减只秋凉。  独酌长月吟长调,鬓上霜铺到雁乡。访春  京桃千树粉初匀,一路循芳到小村。  试问舍翁春几许,庭前绿韭寸余深。杂感  惊蛰花事了无痕,何向衡阳问雁心。  幸有春风堪解意,庭前绕尽作微吟。
期刊
1  荔枝熟了。莺飞草长  罗浮山下杜鹃啼血。遥望也是坚守  宛如东江纵队的战士  蜂拥而至。惠州、博罗到处都是战场  广阔天地,星星之火可以照耀中国  被歷史印证的再次被文字抒写被情感抒怀2  临水而居。枪炮声呐喊声闯入之时  正是血色黄昏。万物的倒影  有时安详,有时静美  心中磨了多年刀的人  手起刀落。  一招一式都举重若轻3  这是高度。你我无法抵达和超越  斩日寇,扬国威,毙顽敌  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