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安全性

来源 :药物评价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0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RBL-2H3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及丹参多酚酸B、D的致敏性.方法 RBL-2H3肥大细胞分为对照(PBS)组、C48/80(阳性对照,4 mg/mL)组和梯度浓度(0.025、0.050、0.100、0.200、0.400、0.800 mg/mL)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参多酚酸B、丹参多酚酸D组,孵育30 min后,通过中性红染色试验观察脱颗粒现象,化学荧光法测定组胺释放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类胰蛋白酶释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阳性药C48/80组、质量浓度≥0.2 mg/mL的丹参多酚酸B组、质量浓度≥0.4 mg/mL的丹参多酚酸D组、质量浓度为0.8 mg/mL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组的细胞脱颗粒度显著升高(P<0.01、0.05);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没有引起RBL-2H3细胞组胺释放率增加,C48/80组、质量浓度≥0.025 mg/mL的丹参多酚酸D组、0.8 mg/mL的丹参多酚酸B组组胺释放率即显著升高(P<0.001、0.05);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丹参多酚酸B组类胰蛋白酶释放量无显著性差异,质量浓度≥0.025 mg/mL的丹参多酚酸D组类胰蛋白酶释放量显著增加(P<0.001);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没有引起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增加,0.8 mg/mL的丹参多酚酸D组、质量浓度≥0.1 mg/mL的丹参多酚酸B组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显著增加(P< 0.001).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在致敏性方面有较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研究银马解毒颗粒与肺力咳合剂、桔贝合剂、复方鲜竹沥液的祛痰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根据体质量分层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银马解毒颗粒低、中、高剂量(小鼠3.1、6.2、12.4 g/kg,大鼠1.55、3.10、6.20 g/kg,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等效剂量的0.5、1.0、2.0倍)组,肺力咳合剂(小鼠12 mL/kg,大鼠6mL/kg)组,桔贝合剂(小鼠8mL/kg,大鼠4mL/kg)组,复方鲜竹沥液(小鼠10 mL/kg,大鼠5 mL/kg)组.除银马解毒颗粒组,其余各组均采用临床成人日等效剂量.
目的 应用斑马鱼模型评价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的心血管毒性和肝毒性.方法 受精后48 h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未注射组)、溶剂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nL)和YQFM 10、20、100、200、400、600、800和1000 ng组,iv给药4h后统计各剂量组斑马鱼死亡数量,计算最大非致死剂量(MNLD)和10%致死剂量(LD10)值.心血管毒性和肝毒性评价剂量设置为MNLD/10 (20 ng)、MNLD/3 (60 ng)、MNLD (200 ng)和L
目的 总结康龙化成(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评机构临床病理实验室2014-2016年测定的SD大鼠和比格犬的血液学、生化、血凝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收集并分析了2014-2016年的SD大鼠和比格犬的血液学、血清生化、血凝指标数据,其中548只SD大鼠(266只雄性和282只雌性)和2010只比格犬(998只雌性和1012只雄性).SD大鼠平均10~12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350~400 g,雌性SD大鼠体质量220~270 g.比格犬平均7~9月龄,体质量8~11 kg.收集终末期剖检时对照组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