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门齿兽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ing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万年前,澳洲大陆西南部鸟语花香,即便是内陆地区也因为湖泊和森林的存在而充满了生机。一大群红袋鼠蹦蹦跳跳地从湖边的草地上经过;在草原与森林的交界处,一群庞大的动物正在进食,它们正是双门齿兽。
  与袋鼠相比,双门齿兽既高大又粗壮,但是行动速度相对较慢。
  一些双门齿兽正在用嘴巴拉扯灌木丛中新长出来的嫩叶,另一些则懒洋洋地趴在草地上晒太阳。几头小双门齿兽的好奇心显然更强,行动也更加敏捷,它们在成年双门齿兽的身上爬来爬去,玩闹个不停。不过,成年双门齿兽并不喜欢这样,它轻轻侧身让幼兽滚落到地面上。小双门齿兽随即互相追逐着向湖边跑去。
  一头小双门齿兽在湖边顽皮地踩着水,同伴见状也纷纷加入进来。小双门齿兽的声响引来了一条鳄鱼,这个冷血的大家伙将脑袋浮出水面,一双冰冷的眼睛盯着眼前的猎物。
  鳄鱼悄悄地游向小双门齿兽。突然,一张血盆大口划破了水面,鳄鱼瞅准时机一口咬住了距离自己最近的幼兽,然后将其拖入水中。其他小双门齿兽被吓坏了,纷纷跑到自己妈妈身边,钻进了育儿袋中。几头成年雄性双门齿兽来到湖边,想要解救被鳄鱼咬住的幼崽,但是一切都太晚了。湖面上已经恢复了平静,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山洞中的巨兽遗骨
  当欧洲人登上澳洲大陆时,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奇特动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有袋类动物。
  与其他大陆相比,澳大利亚缺乏巨型动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巨大化石,证明曾经有巨兽漫游在这片土地之上。
  19世纪30年代,居住在新南威尔士州惠灵顿镇附近的乔治·兰肯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一些巨大的动物骨头,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当地驻军。不久之后,托马斯·米切尔少校跟着兰肯来到山洞,并带走了这些骨头。米切尔回到英国后,将骨头交给了著名的学者理查德·欧文,欧文经过一番研究,断定其属于一种已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后来,欧文收到了更多来自澳洲的化石,他对这种动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根据保存完好的化石,欧文在1838年将这种来自澳洲的巨大生物命名为双门齿兽,这一学名的意思正是“两颗大门牙”——这种动物的门牙实在是太明显了!双门齿兽属于有袋类动物,它的身体下面有一个向后开口的育儿袋。现存动物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袋熊。
  体形最大的有袋类动物
  双门齿兽是有史以来体形最大的有袋类动物,雄性体长可达3米,肩高2米,体重近3吨,与犀牛、河马差不多大!雌性双门齿兽的体重要轻得多,只有1 吨左右,这是典型的两性异形现象。
  无与伦比的大门牙
  双门齿兽的脑袋特别大,几乎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双门齿兽长着大大的鼻子,鼻子下面是包住一对大门牙的厚嘴唇,不过有人认为它的嘴唇根本包不住门牙。
  和老鼠牙齿的功能类似,双门齿兽的大门牙主要用来切断坚硬的食物,而嘴巴里面的臼齿才是用来咀嚼食物的。
  爱吃植物的大块头
  从外形上看,双门齿兽酷似河马或没长角的犀牛,但是它的身上却长着长毛。
  双门齿兽身材粗壮,四肢强健,如果不看脑袋,它的身体和四肢倒是与熊有些相像。身材粗壮的双门齿兽是性情温和的植食性动物,它们成群漫步在平原上,寻找可口的食物。
  双门齿兽的消失
  双门齿兽的外形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古生物学家认为,在求偶季节,雄性双门齿兽为了获得雌性的青睐而进行的争斗应该是相当文明的——它们通常采用炫耀的方式来比试,很少出现身体上的对抗,因为它们的身体构造并不适合撞击或是扭打。
  作为澳洲大陆上体形最大的动物,双门齿兽也同样面临食肉动物的威胁,其中就包括像老虎一样威猛的袋狮和放大版的科莫多巨蜥——古巨蜥。面对威胁,双门齿兽只能依靠身体优势进行对抗,毕竟它不具备防御和反击的能力。
  尽管不好斗而且缺乏防御能力,但是双门齿兽却曾经遍布整个澳洲大陆。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至少出现过3 种双門齿兽,另一些古生物学家则认为双门齿兽的种类多达20种!
  双门齿兽最早于160万年前出现,直到4.4万年前消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双门齿兽的灭绝呢?
  过去,我们总是将双门齿兽的灭绝归结为人类的猎杀。人类在5万年前甚至更早就登上了澳洲大陆,然后包括双门齿兽、巨型短面袋鼠、古巨蜥、巨鸟在内的巨型动物就统统消失了。
  将巨型动物的灭绝归因于人类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当人类来到澳洲的时候,这里的环境正在发生剧变,大陆变得干旱,植被越发稀少,巨型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如此看来,人类的到来只是加速了巨型动物消失的速度,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巨型动物消失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于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其他文献
大家好,我的观星同好们!冬天已經来临,但某些人可能还觉察不到。  晚上八点钟的时候,如果你观测到猎户座出现在空中,那么这就是冬天即将来临的信号。
期刊
在诸多种类的蛞蝓中,有一种生活在北美洲东海岸和加拿大的盐沼地中的绿蛞蝓格外特殊——虽然是动物,却可以像植物那样通过阳光获得养分。  綠蛞蝓的学名为绿叶海天牛,因为体内含有叶绿体,所以即使不吃不喝,也能依靠光合作用维持生命,十分神奇。一些科学家认为,绿蛞蝓通过进食海藻,将藻类中的基因转移到了自身基因组中;另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绿蛞蝓体内原本就已存在叶绿体基因。
期刊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参观了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一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居住过。故宫内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故宫的建筑主要分为两类:前朝和后廷。前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的主要场所,而后廷则是皇家的日常生活区。  我们以天安门为起点,一路向北,穿过端门,从午门进入故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宽阔的广场和雄伟的太和门,庄严宏伟,充满了帝王气息。绕过太和门,我们参观
期刊
砀(dàng)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是历史古邑,已有上千年的种梨历史,素有“世界梨都”的美誉,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  中秋节前后正是砀山酥梨上市的时候。这时,整个砀山城便进入了忙碌的采摘期。我的爷爷奶奶是果农,我也想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天刚蒙蒙亮,我便起床、洗漱、吃饭,一切就绪,准备出发!  坐上爷爷的三轮车,我兴奋地喊道:“摘梨去喽!”刚出村头,便扑进了一片绿色。穿过成片的果园,终于到了自家
期刊
春天,红色的嫩叶十分可爱;夏季,黄色的花朵逐渐绽放;秋日,果实累累,如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梢。  每種树都有它最美的时节,而栾树尤其特别——从春到秋,呈现着不一样的美,随着季节的脚步而变奏。  植物也会“错峰上班”?  栾树是非常优秀的绿化树种,在城市中很常见。大多数植物是春天开花,而栾树却选择“错峰上班”——夏秋两季开花。不仅如此,虽同为栾树,但开花、结果的时间却不尽相同。如果你看到这棵栾树繁花满
期刊
如果你在沙滩散步的时候无意间看见了这样的图案,心里肯定会好奇:这些“沙画”出自何人之手?  其实,“沙画”的创作者并非艺术大师,而是一群叫作圆球股窗蟹的小螃蟹。  圆球股窗蟹身材迷你,体长只有一厘米左右,身体颜色和沙子十分相近,所以很容易逃过大家的眼睛。不过当成群的圆球股窗蟹进食的时候,场面十分壮观。  趁着退潮,一只只藏身于沙洞中的圆球股窗蟹纷纷爬出来,用小钳子抓起一把沙粒,放到嘴里滤食附着在沙
期刊
我是一只蝶,我出生时,依附在一根树枝上,那时的我,被裹在一颗灰黑色的卵里。我什么都看不见,却能感觉到有一双充满童真的眼睛在远处看着我,我感受到了他的好奇。  奇妙的是,那个孩子连着看了我几天,却不曾伸手触摸我。于是,我把最初的担心放下,全神贯注地长大。很快,我能触摸到阳光了。我从卵里挣脱,长成一只绿色的毛虫。我看到他了,那个比我大太多的男孩子睁着大眼睛在看我。他不怕我,我有些开心。  我能飞了,他
期刊
我们知道,非洲最大的草原,即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就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边境,肯尼亚一方是马赛马拉大草原,坦桑尼亚一侧是塞伦盖蒂大草原。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对草原的第一印象,我想很多人都会选“一望无垠”这个词语吧!但是,如果你看见一片被群山“拥抱”的草原时,你能想象得到自己是站在一个火山口上面吗?  火山口中的人间天堂  火山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而常见的火山口就算再大也不会大到以公里来计
期刊
在陆地上,我们有冷杉做的圣诞树;在海洋里,也有一种“圣诞树”——长得像圣诞树的圣诞树虫。圣诞树虫是生活在深海中的环节动物大旋鳃虫的别名。  大旋鳃虫那一对螺旋状的触须像极了挂上彩带的圣诞树树冠。不但形似,圣誕树虫本身的颜色也很丰富,一点不比圣诞树彩灯逊色。  圣诞树虫的一对螺旋触角由羽毛状的辐棘组成。辐棘上有很多纤毛,像人类的手一样,可以困住猎物并把它们送到嘴里。不但如此,这些辐棘还可以用来呼吸,
期刊
在安第斯山脉海拔三四千米、人迹罕至的荒原上,生活着一种神奇的植物,它们独特的外表令人着迷。当地人给这种植物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安第斯女王。  南美洲西岸,坐落着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绵延8900多公里的安第斯山脉,被称为“南美洲的脊梁”。这里的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超过6000米的山峰就有50多座。  这条绵延的山脉,自北向南穿过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及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