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翼”农户万元增收的主攻方向与路径选择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feng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在振兴“两翼”,振兴“两翼”的关键在繁荣农村,繁荣农村的关键在农民增收。为加快山区脱贫步伐,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到2012年,在渝东北和渝东南17个区县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三年内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户均增收一万元。
  强大的产业支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核心。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要牢牢把握以下主攻方向:继续稳定粮油生产、提升主导产业、壮大非农产业,突出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业农村全面繁荣。
  
  凸显优势:特色农业和二、三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最终依靠本地发展。重庆直辖以来,劳务经济发展很快,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了24.5%,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达54.8%。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两翼”已转移农村劳动力的53%,再靠大规模输出劳动力增收的潜力有限,因此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和重心,决不放松劳务经济,着重抓好本地发展。
  一方面,做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柑橘、榨菜、生态渔业“三峡三宝”,建成亚洲最大的橙汁加工和晚熟鲜销柑橘基地、全球最大的榨菜标准化生产加工区、全国知名的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发展生猪,培育壮大中药材、草食牲畜、高山错季蔬菜、烤烟、蚕桑“武陵五特”。
  另一方面,跳出农业抓增收,大力发展工、商、建、运、服等二、三产业。特别要高度重视“两翼”旅游开发、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旅游既是“两翼”的资源优势,又是一个带动力极强的产业。据测算,旅游直接收入增加一元,能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能增加5-7个间接就业机会。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以渝东北峡江生态文化观光游、渝东南民族风情体验游为重点,打造旅游精品,形成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深入挖掘农村山水田园、风土人情、农耕文明资源,放手发展乡村旅游,建成40个森林公园。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行动,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区,扶持一批返乡创业重点企业,带动全民创业和就业增收。
  
  做长“短板”:林业和林下经济
  
  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革命,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释放了山林经营的巨大增收潜能。“两翼”有林地面积4743万亩,其中可开发利用面积1000万亩,目前亩均产出不到50元,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不足1%。据调查,林下养殖土鸡每只可赚十元以上,养殖本地肉牛每头收入4000元左右,山羊每只收入400元左右,种植食用菌收入更高。尤其是“两翼”林下产品绿色、天然,倍受消费者青睐。通过发展林业和林下经济,如果把1000万亩可利用林地亩均产出水平提高到1000元,则“两翼”农户户均可增收3000元。着力抓好养禽、养畜、种植、林产业、经果业等五大产业,开发400万亩林地养鸡、养鸭、养鹅,利用430万亩林地发展牛、羊、兔,抓好蔬菜、杂粮、食用菌等林下种植,做大速丰林、油茶和林产品加工等林产业,积极发展水果、干果等经果业。在工作中把握四点——
  一是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二是突出特色,走“一村一品”之路,以“一村一品”带动“一乡一业”,形成“一县一特”。
  三是适度规模,既要培育一批林下经济大户,带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又要正确引导农户根据其生产经营能力扩大规模,避免“规模不经济”。
  四是保护生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切实把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做到林业资源保护与发展林下经济并重,促进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
  
  扩大开放: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
  
  三年内要使“两翼”300多万农户户均收入增加一万元,达到2.5万元,至少需要1000亿元以上产出。能否实现顺产顺销,成为农户万元增收的决定因素。
  一是坚持龙头带动。龙头组织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农产品市场的开拓者。目前,“两翼”地区161家市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00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参合率仅为23%。要立足本地培育龙头,扩大开放引进龙头,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入驻,发展大龙头,带动大基地,形成大产业。到2012年,培育2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基层供销社、各类专业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领办或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两翼”区县全面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工作,力争三年内发展到3500个,农民参合率超过40%。
  二是突出市场销售。开展农林产品市场建设、农超对接、企业建基地、展会推介、商务网络促销五大行动,规划建设一批专业性、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农产品市场,组织一批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引导一批商贸、餐饮企业到“两翼”建立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利用供销网络,在“两翼”培育十个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0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1000个农产品集散配送點。实施林下产品品牌战略,对“两翼”农产品进行整体包装营销,确保“两翼”农林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久、卖个好价钱。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支撑农民增收的产业能否迅速发展起来,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迅速抢占市场,产业的效益能否迅速提高,关键看科技的推广普及,核心在农民的科技素质,最终靠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竞争能力。坚持良种先行,建设150个良种繁育场和一批扩繁大户;建立主导产业首席专家制度,组织万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结队帮扶;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扶持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在大力完善产、加、销一体化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最近召开的市委常委会议精神,下大力气推动全市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
  一要认真分析梳理“两翼”区县的“亮点”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深度包装,集中打造一批区域性、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力争在两三年内推向全国,走向全球。
  二是把土鸡、脐橙、柚子等深具重庆特色的农产品,推荐给全国的四星级、五星级酒店。
  三要加强农商对接,利用全市商业系统,设立重庆农副产品专柜。适时举办大型农产品展示交易会,吸引四面八方的客商,利用重庆开放大平台,把农副产品推向全国。
  (作者系重庆市农委主任)
其他文献
投资4000万元、吸纳1000余人就业的西南首家覆铜板厂,日前在开县白鹤工业园区破土动工。当年的外出打工仔、如今的董事长涂德军,是在老乡的感召下回到家乡创业的。  这个老乡就是开县返乡创业者协会会长武俊平。  1990年,武俊平跟随同乡到广东东莞打工,从后勤主管、车间主管做到总经理助理。1995年,他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产品远销海外。在数十万开县打工仔中,率先成功的武俊平,对贫穷落后的家乡,有一种
一条条废旧轮胎经过一圈“旅游”后,神奇般地脱胎换骨,变成了新轮胎。  这可不是天方夜谭,在重庆超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把“神话”变成现实。  从兼并一家濒临破家的国企开始,到成为西部“轮胎翻新王国”,超科用了10年,其翻身的绝招是什么?公司董事长黄益荣一语中的:“我们掌握了轮胎翻新的独门绝技。”     ■ 兼并惊魂    1998年,国企改制风潮渐起,重庆翻胎厂厂长主动找
2006年12月的一天,北碚区某单位科长刘某和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单位领导的一个电话,打乱了她平静的生活。一位领导要约她谈话。刘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领导的办公室,这位负责人告诉她,在区里组织的民主评议中,她因评议排名靠后,并且社会各界对她意见很大,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对她进行免职并调离原工作单位的组织处理。刘某手捧着处理决定,惊呆了。党内民主评议使她在仕途“搁浅”,不仅自己是头一遭,以前
收藏不应是一蹴而就的投机行为,它是一项需要用生命去衡量的事业。热爱收藏的人,纯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诉求,在收藏的世界里,发现历史,找寻心灵的寄托。他们发掘出藏品独有的艺术价值,并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历史得以再现,让文化得以传承。  收藏家们为那些艺术品优美的造型而着迷,为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而感慨,为重拾曾被遗弃的文化而寻觅,这才是收藏的魅力所在。为《平复帖》遭绑架的张伯驹  20世纪30年代初,张伯驹在
沙坪坝区:探索实施政府雇员制    沙坪坝区政府雇员是政府为完成某个重点项目而引进的专门人才,与政府的关系是合同雇佣关系。该区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166名报名者中选出5人正式聘用签约。政府雇员的收入由年薪和效益工资构成,雇用年薪3-6万元,效益工资视工作业绩确定。根据签署的岗位责任书,5名雇员要在2009年12月31前完成500至2000万美元的高新技术招商项目落地任务或引进世界500强、中国
李大钊(1889—1927),男,汉族,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16年,李大钊留学日本归来,到北京大学任教。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在遇到“凤凰鸟”之前,向道全在创业路上一直走霉运。  在遇到“凤凰鸟”之后,他找到成功的方向:瞄准高端市场!    涅之翼    2008年春天,41岁的向道全盯着电视,目不转睛。  电视节目里,一个农民正在讲述养山鸡致富的故事。  向道全感到心里痒痒的。这个16岁离家闯荡的汉子,卖过凉菜,经营过煤炭,还开过雪糕厂,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现在,他决定饲养美国七彩山鸡——一种小名叫“凤凰鸟”的珍稀鸟
8月1日,一个寻常星期天的上午,却是合川农民陈刚的人生转折点。  当解放碑派出所民警将一本崭新的城市居民户口簿递到他手中时,他的手微微颤抖。  这一天,他等了20多年。    城市里的农村人    陈刚的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  1986年,21岁的陈刚从合川区龙市镇龙头村来到渝中区,是村里首批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  新婚燕尔,却要撇下妻子来到陌生的城市,陈刚充满了无奈:“农村太苦,只能吃饱
2011年盛夏,以色列工学院。  诺贝尔奖得主阿龙·西查诺瓦博士的邮箱里,收到一封来自重庆的邮件。  邮件中,重庆诚邀阿龙赴渝,参加10月举行的“国际发育与疾病高峰论坛”。  “哦,重庆。”阿龙眼前一亮,“那是宋博士工作的城市!”  这位医学泰斗欣然应邀。  和他一样,十多位国际医学大师受邀后都表示:愿赴重庆!  这就是“两江学者”宋伟宏的号召力。  成为“两江学者”特聘教授的一年中,宋伟宏交出了
用3500万元去境外投资,能够做些什么?  宗申集团凭着一笔3500万元的境外投资,实现了一次堪称完美的三级跳。    ■ 第一跳,境外收购    2004年5月,宗申集团投资3500万元收购了加拿大派姆科技33.7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按宗申集团副总裁李耀的话说,之所以看上派姆,是因为后者在氢能源研发领域的领先优势,与宗申的摩托车主业有着先天关联。    宗申集团一直在思考,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