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修复心灵,毁容女儿走出重度后遗症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厄运突降,
  母爱点燃女儿生命之光
  
   “妈妈,快来救我!”一声凄厉的呼救划破静寂的中午。正在家里看电视的张秋玲如离弦之箭冲进邻居家的客厅,眼前的一幕让她魂飞魄散:餐桌上的酒精炉炸开了,碗筷和菜碟四分五裂,桌布和毛巾熊熊燃烧着,七岁的女儿郭艳洁上身全是火,撕心裂肺的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张秋玲扑上前去,火焰把她的胳膊烧得血肉模糊,她忍着剧痛拼力把女儿身上的火扑灭后将她送进了沧州市中心医院。
  张秋玲的丈夫郭国才闻讯后马上从单位赶到医院。医生告诉他们,孩子的烧伤面积达52%,属三级烧伤。
  郭艳洁被烧得面目全非,医生小心翼翼地用钳子把她粘着肉体的衣服剥开,然后清洗创口。她锥心刺骨的惨叫声整个医院都能听见,张秋玲不敢看这惨烈的一幕,靠在走廊墙上,牙齿把嘴唇咬出血来。
  


  漫长的三个小时过去了,张秋玲和丈夫有气无力地走进病房,眼前的女儿已经没有了人样:上半身缠满纱布,只露出两只惊恐的眼睛,眼角的一滴滴泪花表明她还活着。张秋玲恍然如梦,几个小时前还欢蹦乱跳的女儿转眼间变得惨不忍睹。七岁的女儿是那么美丽活泼,她有一双纤细灵巧的手,弹得一手好钢琴,酷爱舞蹈的她还在少年宫学习芭蕾舞,她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一名芭蕾舞演员……张秋玲深深的懊悔与自责:中午她要去邻居家还电饭煲,乖巧的女儿说她去还,谁知邻居家吃涮羊肉时酒精炉爆炸,飞迸的火花溅到女儿身上,将她的一切梦想和憧憬都击碎了……
  这一天是1992年9月19日,像刀一样刻在张秋玲心头。
  张秋玲和郭国才是河北省沧州市的一对普通夫妇,郭国才在市法院工作,张秋玲在市燃具厂上班。医生告诉他们,郭艳洁的嘴烧没了,下巴与肩膀粘在一起,胳膊与身体粘在一块儿,两只手的手指也都粘在一起,要恢复需要漫长的过程。痛不欲生的张秋玲办理了停薪留职,开始一心一意地在医院护理女儿。四个月后,郭艳洁的嘴、脖子、胳膊和手指等通过极其残酷的手术分割渐渐恢复了正常形状。而后,张秋玲和郭国才把女儿接回了家。女儿在医院的四个多月里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
  尽管伤势得到了控制,但郭艳洁身上的伤疤疯长。张秋玲夫妇听说北京某医院有位老专家自配了一种治疗伤疤的特效药,带着女儿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把药买回家后,张秋玲将药小心翼翼地敷在女儿的伤疤上,让它溃疡、结皮;再溃疡,再结皮……女儿的痛苦让张秋玲几乎喘不过气来。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两年多,在这近千个日日夜夜里,张秋玲每天都在刀尖上过日子,她从来没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虽然郭艳洁腮部以下和两条胳膊全是伤疤,虽然她的上半身已经没有了汗腺功能,但生命保住了,嘴巴、脖子、胳膊和手恢复了正常功能和形状。张秋玲夫妇痛苦的心有了一丝安慰。
  两年多的时间里郭艳洁几乎没有出过门。伤好后,张秋玲要送她继续上学,郭艳洁从抽屉里翻出一面镜子——两年多来,母亲把镜子藏了起来,她一直没有照过镜子,如今对镜一瞧,里面出现一张恐怖的脸:腮部以下全是红色的疤痕,像一条条狰狞的蜈蚣。这是自己吗?再看看胸部和胳膊上的疤痕,郭艳洁放声大哭。张秋玲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她一直忧心忡忡,女儿这么小,她该如何面对未来的一切?张秋玲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告诉女儿:“孩子,你就是身上多了几条疤痕而已,又不缺胳膊少腿,有什么可怕的?”
  第二天,张秋玲把女儿送到学校,两年多后重返校园,见昔日的同学用惊恐的目光看着自己,自卑、沮丧和痛苦像毒蛇一样咬噬着女孩的心,上完第一节课后,郭艳洁哭着跑回了家。
  张秋玲知道,女儿心头的伤痕不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能抚平的。她轻轻走过去,把女儿搂在怀里,让孩子尽情地宣泄和释放……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秋玲陪着女儿去上学,女儿在教室里上课,她就在外面等着。下课后,有调皮的男生围着郭艳洁叫她“丑八怪”,往她身上扔粉笔头,张秋玲冲过去护住女儿:“你们不许欺负她!”男生们一下子跑开了,郭艳洁哭倒在母亲怀里。
  张秋玲与郭艳洁的老师取得联系,希望老师能对女儿厚爱一层,同时,为“笼络”孩子们的心,她每到双休日就分批把艳洁的同学请到家里来,让女儿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她为孩子们做香喷喷的饭菜。熟悉起来后,孩子们不再欺负郭艳洁,反而和她走近了。
  
  含辛茹苦,母亲引领女儿走出“毁容后遗症”
  
  进入沧州二中后,郭艳洁的身体开始发育,她和同龄的女孩一样也有爱美之心,看到女同学们打扮得像花朵一样漂亮,她内心充满说不出的悲凉。
  学校举行文艺汇演,班上排练的任何节目都没有郭艳洁的份儿,她只能孤独地站在窗前,远远地眺望着同学们在台上展现青春和美丽……因为“丑”,郭艳洁紧紧封闭自己,不让人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在校园里,她像独行客一样离群索居。
  长期的压抑与精神上的痛苦让郭艳洁越来越敏感多疑,睡眠出现严重障碍。有一次,她放学回家,路边的一家店铺起火,看着熊熊火焰疯狂燃烧,当年悲惨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她感到恶心、恐惧,慌慌张张跑回家,浑身抽搐不已……张秋玲痛不欲生。她一遍又一遍地安慰女儿,要她坚强,不要自卑,但这些话就像水一样从郭艳洁心头流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那个冷清的晚上,郭艳洁绝望地对母亲说:“妈,我不想活了,活着太没意思了。”女儿的话仿佛一声闷雷,震得张秋玲头皮发麻。张秋玲边流泪边对女儿诉说她小时候的美丽和聪明,诉说女儿的坚强和死里逃生的艰辛,她哽咽着告诉女儿:“孩子,我们一家人就是几根柱子支撑起来的房子,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有谁离开了,这房子就会倒塌……”这天晚上,张秋玲整整陪了女儿一夜。女儿正值花季,应该有飞扬的青春、灿烂的笑脸和阳光般健康的心灵,是火灾剥夺了女儿的一切,她想把青春的一切美好还给女儿。
  第二天上午,张秋玲带着女儿来到省城石家庄,找到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医生看过郭艳洁脸上的伤疤,仔细询问她最近的表现后告诉张秋玲,孩子患上了后创伤性精神与心理障碍症,属于典型的毁容后遗症。医生为郭艳洁进行心灵按摩,让她和他面对面坐着,要求她的眼睛看着他的眼睛,让她大声回答他提的问题。接着,医生让郭艳洁躺在沙发上,播放《绿岛小夜曲》等旋律舒缓的音乐,郭艳洁渐渐进入一个安宁、祥和、温暖的世界。醒来后,她感到浑身轻松,内心的不安与紧张缓解了许多。在医生巧妙的引导下,郭艳洁把自己的苦闷、痛苦不自觉地倾泻出来,消除了恐惧、焦虑和悲观情绪,她对自己的疤痕有了科学、正确的认识。此后,张秋玲每个月都要带郭艳洁看两次心理医生。三个月后,郭艳洁心头的阴霾一点点散去,脸上的阴郁渐渐被笑容替代。医生告诉张秋玲,要对郭艳洁的治疗进行巩固,多与她沟通,让她对自己不要有过高的目标,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让她主动和别人沟通,大胆地接受别人的检阅。
  每天晚上,张秋玲都要陪女儿说上一个小时的话,了解女儿内心的真实想法,要求她每天讲一件快乐的事:女儿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她又结交了一个新朋友;她的一次考试得了个“A”……这些对别的孩子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张秋玲听了却是那么高兴,她鼓励女儿写日记,把一天中快乐的事记下来。她微笑着告诉女儿:“当日记累积成几大本后,回过头再翻这些日记,你会发现你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张秋玲还在女儿的床头贴一些小纸条:“挑战厄运!”“人可以被打败,不可以被打垮!”……每天早晨一睁眼,郭艳洁的目光就会触及这些铿锵的话语,这一天,她做任何事都信心百倍……
  不仅如此,张秋玲有意带女儿到亲戚家做客,去公园、商场等人多的地方,鼓励女儿主动和别人打招呼。2004年国庆节,张秋玲的单位组织文艺汇演,她主动报名,准备一家三口表演节目。已是沧州职业中专学生的郭艳洁却不愿意,不自信地问母亲:“妈妈,我这样子能上舞台表演吗?不会把人吓跑吧?”“你从小就能歌善舞,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艺术才华展示出来呢?妈妈相信你能行。”郭艳洁被母亲说动了。
  国庆晚会上,张秋玲夫妇深情地唱起了《朋友别哭》,郭艳洁为父母伴舞。刚开始郭艳洁还有几分紧张,渐渐地,她放开了,像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观众把最热烈最真挚的掌声献给了他们,并不是张秋玲夫妇唱得多好,也不是郭艳洁的舞姿多美,而是他们被郭艳洁这个毁容女孩的坚强和勇气深深打动了。
  坚持可以改变一切。郭艳洁从沧州职业中专毕业时已长成1.65米的大姑娘,她开朗活泼,青春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健康的笑容,除腮部以下的疤痕,她和别的女孩没有什么区别。
  
  圆梦美丽,述不尽母爱情深似海
  
  中专毕业后郭艳洁一时找不到工作,因为面部缺陷,她脚下的路注定要比常人坎坷。郭艳洁想过做营业员,做幼儿教师,但她最想做的还是成为一名美容师。这些年来,她真切地体会到一个有缺陷的女孩内心的压力和痛苦,她想通过自己的手让爱美的人变得美丽,让她们少一份烦恼和忧伤,多一份喜悦和自信。
  郭艳洁开始一家一家地跑沧州市的美容院,她告诉老板自己想学美容,哪怕不要工资都行。老板用不屑的语气对她说:“瞧你那张脸,瞧你的手,不把顾客吓跑才怪呢,还想学做美容,真是痴人说梦话!”这些尖刻的话不仅没有泯灭郭艳洁的梦想,反而更坚定了她的信念:我一定要成为美容师!她告诉父母:“我想去美容学校学美容,将来做一名美容师。”张秋玲惊讶不已:“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你不适合做这一行!”郭艳洁伤心地抽泣起来:“妈妈,连你也不理解、不支持我!我知道,在你心目中我与其他孩子还是不一样。”张秋玲的内心波涛翻滚,自己反对不就等于承认女儿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吗?女儿从小到大遭受了那么多磨难都没有向他们提过什么要求,这是女儿提的唯一要求,怎么能拒绝?女儿说,她没有美丽的外表,但她拥有美丽的心灵。张秋玲和丈夫决定帮女儿圆梦。
  2006年2月,张秋玲从网上查到代表中国美容最高水准的高等学府——北京中国驻颜美容学院正在春季招生。她和丈夫带着郭艳洁直接来到该学院。走在美丽的校园里,看着身边经过的女孩一个个气质高雅、面容娇美,郭艳洁的心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轻舞飞扬,她多想成为她们中的一员!张秋玲的心却有些沉重,太多的拒绝让她为女儿担忧,这样美丽的学校会接纳女儿吗?来到招生办,郭艳洁脸上和手上的疤痕让负责招生的刘京林等老师惊讶,他们非常同情她,可根据学校十多年来的招生条件与规则,像郭艳洁这样面部及手部严重烧伤的女孩,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不可能被录取。张秋玲几乎是带着哭音哀求:“求求老师,收下我女儿吧,她太想学美容了……”刘老师爱莫能助:“录取一个被毁容的女孩,全国的美容学院都没有先例。”这残酷的话语让郭艳洁忍了多时的泪终于落了下来。她带着满腹委屈和绝望随父母离开了学校。一路上,她的眼泪没停过。看着女儿如此忧伤,张秋玲心痛如割,她轻轻拍拍女儿的肩,微笑着说:“别难过,学不了美容咱们可以学别的,只要用心哪一行都可以干得很好。”不管母亲怎么说,郭艳洁眼里的绝望就是无法散去……
  回到沧州,在街道的一个拐角处,张秋玲指着一个修鞋的中年男人对女儿说:“你看,他左腿没了,老婆和孩子都在车祸中丧生,命运对他是多么残酷啊!可他依然坚强地活下来,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与他比起来,你这点挫折算得了什么?”看着修鞋师傅忙忙碌碌的背影,有热辣辣的东西堵在郭艳洁的嗓子里。再看看母亲憔悴的面容,这些年来,为了她,母亲放弃了工作,把生活的重心都转移到她身上,为她付出了多少啊!那一刻,郭艳洁告诉自己,无论将来做什么,都要好好活下去。
  送走张秋玲一家三口后,郭艳洁失望的眼神与忧伤的背影一直在刘老师眼前挥之不去,她也是做母亲的人,也有一个爱美的孩子,她能够体会到郭家父母的伤心和郭艳洁的绝望。第二天,刘老师把郭艳洁的情况向张春彦院长做了详细汇报,张院长的心受到很大震动,马上召开院委会讨论毁容女孩郭艳洁能否被录取的问题。张院长动情地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对郭艳洁这样一个身心遭受重创却强烈追求美丽的女孩我们没有理由将她拒之门外,没有理由剥夺她追求美、创造美的权利。”经讨论,学校决定破例录取郭艳洁为美容与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得知消息,郭艳洁没有表现出老师们想像中的高兴,因为她被拒绝过,对走进美容学院少了一份当初的勇气。在这种情况下,张院长决定亲自把郭艳洁接到学校。
  2006年3月25日,张院长带着十多名老师和学生代表,开着专车亲自赶赴沧州,把录取通知书交到了郭艳洁手里。一切恍然如梦!郭艳洁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这一次她没有流泪,只感到梦想重来的惊喜与幸福。张秋玲紧紧握着张院长的手:“谢谢!是你们帮我女儿实现了人生的最大梦想!”
  郭艳洁成为中国烧伤毁容美容女大学生第一人。一所充满人文关怀的美丽大学,因为有了郭艳洁这个毁容女孩而变得更加美丽!
  2007年12月,郭艳洁受北京大学邀请,来到素来只接待国家元首和各界名流的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郭艳洁在台上深情地讲述了她的痛苦往事、不屈的人生梦想,以及母亲引领她走出重度毁容后遗症的艰难岁月……台下的北大学子为之感动,掌声不断。一旁的张秋玲听着女儿的肺腑之言,眼中的泪花一直在闪烁,她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其他文献
1931年,“喜剧之王”卓别林与“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美国洛杉矶受到大批群众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说:“他们欢呼我,因为他们了解我;而他们欢呼你,是因为没有人了解你……”的确,很少有人能全面地理解爱因斯坦,他的存在以及他所创造出的成就,似乎就是为了向世人完美地诠释——什么,才是真正的“谜”。    天才人物除了世人皆知的斐然成就之外,他们不为人知的爱情、家庭、信仰甚至性癖好对我们凡夫俗子都有一股
期刊
听说了两个沙子的故事。  其一是一位鞋厂老总,欲提升两位青年员工之一为中层骨干。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到一个贫穷的沙漠城市去推销一款新式运动鞋。第一位员工看到当地的男女老幼都不穿鞋子,就不假思索地给厂里发了一份电报:“毫无希望。此地无人穿运动鞋!”而第二位员工调查的内容刚刚相反:“此地每人都需要鞋子穿,大有市场!”最后,老总的目光定格在第二位员工身上。一年之后。那个城市的男女老幼都穿上了他们生产的运动
期刊
讲述/融融    1    船离开那个城市的时候,我趴在栏杆上看着夜色中寂静的码头,隐约可见楼房的轮廓,还有岸上昏黄的灯光。夜风刺骨,吹得我颤抖。  我想我和秧子的这段故事,算是走到头了。三个月的甜蜜,说完就完。甚至我还没有弄明白该怎么解释这场混乱呢。  这个海边的城市,是秧子现在生活的地方。夏天有台风,街边长满了梧桐树,很多暴发户,还有很多出名的人,祖籍都在这里。一周前,我在这里登陆,心情如广场
期刊
ChristieChen  在山水之间行行摄摄,于古筝乐海自在遨游。  喜欢湛蓝澄澈的大海、碧绿起伏的山峦、茫茫无际的草原……热爱大自然,热爱来自大自然的一切。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csky      我喜欢大自然,哪怕是一只小虫、一株小草、一朵小野花,甚至只是一把泥土……  摄影是我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喜欢摄影,从那个连一台胶片口袋机都买不起的时候
期刊
糖醋排骨    新婚燕尔,他告诉她,自己最爱吃排骨,糖醋排骨。  她听了,便买了一只小小的砂罐。那天晚上,他吃到了香喷喷的糖醋排骨,它盛在小巧的砂罐中。他连声说好吃。她温存地一笑,说,好吃你就多吃点。我小火慢炖,整整炖了四个钟头呢!  他感动地夹一块排骨放进她的碗里,深情地说,原来如此,这里面盛满了爱情。  一晃十年,每周她都做糖醋排骨给他吃。  没想到,有一天,他有了外遇,回家逼她离婚。  那天
期刊
19年前,秦文康外出卖菜时遇上车祸,右脚落下了残疾。当时,他的女儿只有一岁多,妻子却绝情地提出了离婚。19年过去了,凭着父亲对女儿的爱,秦文康不仅成了当地有名的“蔬菜大王”,而且还将女儿培养成了一个在省级作文比赛中获奖的“才女”!    遭遇车祸,发妻绝情离去    秦文康45岁,家住四川省双流县正兴镇。1987年10月,秦文康24岁时,与同村女子刘春芳(化名)结了婚,第二年便有了女儿秦红梅。当时
期刊
复婚,为了女儿的成长    二十多年前,在一个瑞雪纷飞的日子。命运给了徐增芳一个残酷的玩笑——在大连市一家工厂车间上班的她突然被女儿幼儿园的老师喊了过去,老师告诉了她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天,幼儿园老师点名,叫了鲍庆玲好几遍,她竟毫无反应,可能孩子的听力有严重问题。徐增芳不敢相信,她连续领女儿跑了三家医院,可结论完全一样:听力64分贝,比普通人弱三倍,鲍庆玲的双耳可能会永久失聪f在医生的提醒下,她想到
期刊
小小少年留学出国    李冰冰1989年出生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属小浪底移民,高中时在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就读。他的父亲在发电厂工作,母亲操持家务。他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一家人就靠父亲每月900元的工资生活。  李冰冰天资聪明,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志气又很懂事的孩子,在上初中时就梦想着有一天能考入大学少年班成为一名大学生,并且还能读博士。不过,他知道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非常困难。于是,他想要早
期刊
亿亿:26岁,自由职业。  亿亿穿着绿色的大氅,看起来很阳光的样子。手上的钻戒是唯一的首饰,戒指如一朵盛开的花,花瓣上镶满了钻石,戴在她纤长白皙的手指上。让她整个的人有了一种隐约的贵气。    心寒的时候给我温暖    康是我初中时的同学,学生时代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交往。我在工作两年后的一次聚会上重新与他相遇,出于礼貌互相留了电话。但这之后,他就开始不停地给我打电话。说实在的,他完全不是我和
期刊
不防盗    一次,汤米问他的朋友:“你的手表都有什么功能?”  他的朋友回答:“我的手表功能很多,既防水,又防尘,还防震。”  汤米非常羡慕:“你的表在哪儿,能让我看看吗?”  “不过,我现在没有手表了,”他的朋友说道,“它什么都防,可就是不防盗。”    丈夫的妙计    “你总是这么晚回去,老婆不会生你的气吗?”  “我总是和她打赌,说我会准时回家的——每当我回去晚了,她就特别高兴,因为她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