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患病留学生引来八国学生大救援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小少年留学出国
  
  李冰冰1989年出生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属小浪底移民,高中时在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就读。他的父亲在发电厂工作,母亲操持家务。他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一家人就靠父亲每月900元的工资生活。
  李冰冰天资聪明,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志气又很懂事的孩子,在上初中时就梦想着有一天能考入大学少年班成为一名大学生,并且还能读博士。不过,他知道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非常困难。于是,他想要早点毕业,然后赚钱以供养家庭和弟妹,因此他学习非常刻苦。
  有耕耘就有收获。2006年,16岁的李冰冰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是每年的高考大省,当年从河南进北航的学生都是全省的高考尖子。中国教育部和新加坡教育部在1992年签订了两国互派留学生计划,派出的留学生通过本国的考试产生。2006年刚入学两个月的李冰冰也参加了这次考试,最后以优异的成绩从北航3200多名大一新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北航当年到新加坡留学的15名学生之一,不仅如此,他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深造。
  和李冰冰同去新加坡的,还有他在北航的同学陈焕龙等人。李冰冰年龄小,同学们总是习惯地称他为冰冰,冰冰爱笑,傻傻地笑,笑得让人温暖。他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就像小弟弟。在北航时,李冰冰和陈焕龙一个班,寝室是门对门,自然李冰冰和陈焕龙也就成了亲兄热弟、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2006年12月,李冰冰和同学们启程去新加坡。李冰冰的父母和陈焕龙的母亲到北京机场给两个好朋友送行时,陈焕龙当着三位老人的面说:“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冰冰的。”
  到新加坡后,李冰冰和陈焕龙住进了同一个宿舍。
  冰冰在新加坡的生活特别节俭,多数情况下都是方便面充饥,有时还吃白饭就榨菜,经常胃不舒服。同学们调侃地说他“小气”,见到他吃方便面就说“没品位”。他总是笑眯眯地说:“填饱肚子就行。”
  其实,同学们也知道,冰冰也很想吃好点。但冰冰说,他要攒钱,他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弟弟辍学了,妹妹正在上学,他要给妹妹攒学费和生活费,不能让妹妹过得像他那样苦。
  陈焕龙听后没有说话,他哽咽了。半晌,陈焕龙说:“不要怕,还有我呢!”
  不幸的是,2008年开学后,冰冰开始间断地咳嗽发烧。他以为是感冒,没有理睬。几天后,没有好转,室友们催了好几次,冰冰终于去了医院,拿了一些药。谁知,他依然发烧,但是不高,他也就没有在意。之后,冰冰又去看了几次医生,还是没有明显的好转。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冰冰突然高烧,躺在床上不说话,室友们又是找药又是用冷水敷,好歹是降了下来。第二天冰冰又去了医院,回来后跟陈焕龙说做了详细的检查,抽血,心电什么的。陈焕龙没有在意,因为,陈焕龙读高中时由于患鼻炎,也经常感冒发烧,再加上他知道冰冰有咽炎,就想不会有多大的事。
  2008年2月27日,陈焕龙一大早爬起来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去爬山,冰冰还在睡觉。晚上回来,他们煲了鸡汤,冰冰躺在床上说他不舒服,有点低烧,不想喝。之后,冰冰就先睡了。
  
  异国他乡突患血癌
  
  2008年2月28日一大早,陈焕龙还在昏昏沉沉地睡觉,突然听到有人用力敲门。李冰冰自己打开门,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李冰冰回来了。陈焕龙迷迷糊糊地问是谁,他说:“是医生,医生说血检有些不对劲儿,让我去做更详细的检查。医生怀疑是登革热,你也小心点。”
  陈焕龙没说什么,甚至认为医生有点小题大做,就又睡过去了。
  这天,李冰冰进行了血检,直到吃过午饭还没回宿舍,陈焕龙就发短信询问情况,过了好久,冰冰没回短信,陈焕龙就直接拨了过去。冰冰在电话里说:“血检结果出来了,但他们没有直接告诉我具体情况。但是有三个医生问了我几乎是同一类的问题:有没有家族白血病史、有没有大出血……看来,血检有些问题,他们说各项指标偏低,要住院观察。”
  陈焕龙安慰李冰冰:“可能是医生们喜欢吓唬人,没事。”
  冰冰说:“可能要抽骨髓化验。”
  很快,陈焕龙跑到了医院。虽然李冰冰有说有笑,但是当陈焕龙坐在他床边时,他明显地感觉到李冰冰安静了许多。冰冰说:“医生说情况不太好,从血检来看可能是贫血、白血病什么的。”
  2008年3月1日,骨髓化验的结果出来了,有50%的成分是癌细胞,基本确诊是血癌。
  冰冰在第一时间把结果告诉了陈焕龙。犹如晴天霹雳,在场的所有同学瞬间呆住了。陈焕龙问:“医生说严重程度了吗?”
  “说了,说如果治疗的话,有30%的机会活下去。”冰冰平静地说。
  过了好大一会儿,陈焕龙说:“没事,没事。你跟家里说了没有?”
  “说过了,他们都知道了。详细结果下周才会出来,到时候再看是在这边治疗还是回国治疗。”冰冰的话依然非常平静。
  陈焕龙想,冰冰还是个孩子,单纯天真。他的QQ就叫年华,MP3里面也全是水木年华的歌,美丽的年华,懵懂的少年,多么美好啊!怎么会和血癌联系在一起?
  陈焕龙和同学们回到寝室,开始上网搜索资料。所有关于白血病的情况:类型,症状,费用等。很晚很晚,他们又开始讨论可能的应对方法以及筹款问题。
  同学们陪着冰冰说话,陪着他看电视,看着他睡觉。他们心里很苦、很痛。
  很多人打来电话询问冰冰的情况。陈焕龙跟同学杜若谷商量,由陈焕龙发帖说明冰冰的情况,同时联系其他人开始筹款的准备活动,杜若谷则到医院陪着冰冰。
  
  同学发出“SOS”
  
  陈焕龙回到宿舍已是第二天早上6点,他就冰冰的情况简单地写了一篇日志:“从来不会在博客中写这些东西,可是这次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了……冰冰得了白血病,父母亲戚都不在身边,顶着外国人的身份,我们生活在这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
  陈焕龙当时只是想把冰冰患病的事情写在日志上告诉北京的同学,他知道,校内网日志有一项“分享”功能,只要一位同学“分享”了,他页面上所有好友就都能看到。刚开始只是新加坡和北京的同学“分享”,后来“分享”的人越来越多,不长时间,就有数千名大学生互相“分享”,除了中国和新加坡大学生外,还包括美国、韩国、法国等国家的大学生“分享”了该日志。
  冰冰的同学们的初步筹款方案是:由学校出面牵头,红十字会等其他社团联合举办一个大型的筹款活动;将冰冰的情况反映到报社,争取能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联系中国大使馆,由大使馆出面争取华人社团的捐助。哪怕只有1%的希望,他们就决不会让它溜掉!
  国内北航的老同学也联系上陈焕 龙,说他们会尽快做好筹款的准备。
  2008年3月2日是冰冰住院的第四天。早上9点多,陈焕龙拨通冰冰的电话,电话中,冰冰在笑,说等结果出来,就开始进行化疗。
  下午陈焕龙与几个同学又到了医院,问医生如果让李冰冰回国治疗是否可行。医生说,冰冰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回国颠簸,第一个阶段的化疗一定要在新加坡做。
  医生还建议,一定要冰冰的父母来新加坡陪同,在化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亲人陪着他。同学们还不清楚冰冰的父母和学校商谈得怎么样,就算是能来新加坡,办理加急的出国手续,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因此,在冰冰父母到达新加坡之前的这段时间至关重要。当天晚上,同学们排出一个详细的时间表,争取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有人陪着冰冰。在化疗的最重要几天里,他们安排跟冰冰比较亲近的人去陪伴他,鼓励他。
  让人们没想到的是,李冰冰父母的签证很快办妥,并于3月7日飞到了新加坡。
  陈焕龙等人在去新加坡樟宜机场接冰冰的父母时,杜若谷盯着行李传送带,陈焕龙则开始回想冰冰父母的模样。一会儿,三三两两的人群从海关的方向出来。很快,两个憔悴的身影穿过人群向陈焕龙走来。陈焕龙刚想开口,却发现什么都已说不出来。冰冰的妈妈紧紧地握住他的左臂,双眼噙满泪水,即将夺眶而出。陈焕龙只能用力地搀扶着她,不断地说:“冰冰还好,冰冰还好。”
  冰冰的妈妈一直紧抿着嘴唇。路上,陈焕龙向他们详细地诉说着这几天的一切,从查出病况起一直到现在的筹款进展。说完后,车内陷入沉寂。陈焕龙跟杜若谷开始大声讲话,聊新加坡的房子,说在新加坡要注意的事项,想借此分散冰冰父母的焦虑。结果,他发现他的努力是徒劳的,他们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
  陈焕龙继续向他们述说冰冰的情况,说大家都很关心照顾冰冰,也希望他们待会能控制住情绪,给冰冰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冰冰父母则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谢谢同学们,谢谢热心的人们。”
  到了医院,护士正在做检查,窗帘已经拉上,冰冰的父母只好在外面等。护士做完检查,陈焕龙跟着出去问冰冰的情况。回来时,冰冰的父母已经围坐在床头跟冰冰低声说着什么。冰冰终于不再强忍内心的痛苦,时不时地甩甩手发发小脾气,脸上也不再挂着笑容。
  下午1点左右,医生来跟冰冰的父母说了治疗的情况。仍然是以前说的4+1方案,也就是4个化疗加1个可能的骨髓移植。更详细的染色体报告会在几天后出来。之后,护士给冰冰放了一个关于化疗的介绍短片,让他们了解基本的情况和注意事项。
  冰冰安静地睡着了,他的妈妈在旁边轻轻地抚摸着他的手。这几天,从来没看过冰冰这么安稳地睡过。
  不大一会儿,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兄学姐学弟学妹们来看冰冰,浩浩荡荡。陈焕龙安排他们分组看望。本打算看看就走,结果冰冰睡醒了,心情也好了很多,就聊了起来。女同学们拿来了布偶,加上之前的几个,排在床头整齐地笑。
  晚上11点,陈焕龙打开电脑才发现网上“炸开了锅”,各种消息纷涌而来。
  
  8国10万大学生的关注
  
  北航外派留学生李冰冰患急性白血病的消息,经室友以网络日志形式公布后,立即引起中外大学生的关注。北航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还在校内网上建了一个“为冰冰加油,与白血病奋战到底”的群。很快,该群中已有来自8个国家的超过5000名大学生进入,有为冰冰祈祷祝福的,有帮忙联系骨髓配型的,还有联系慈善机构捐款的。
  从3月10日开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为李冰冰组织了募捐,当地学子与来自中、法、美、韩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踊跃捐款,到3月11日,两校已经捐款6万新币,约合人民币30万元。
  与此同时,一场跨越国界的捐助行动逐渐升温!
  在北航,大家纷纷解囊相助,为千里之外的冰冰传递力量和祝福。
  在北航的校友和老师眼中,李冰冰是个健康快乐的大男孩儿。虽然李冰冰的学籍已经转入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但曾经和他朝夕相处了短短几个月的老师和同学却怎么也放心不下。于是,一场自发的爱心捐款承载了他们对冰冰的所有希望。
  3月11日上午,在北航校园内,上百名同学发起了捐款行动。李冰冰的同学们在南区小绿园广场、在二号公寓楼前、在第六食堂广场等地点设立了募捐点,印制了条幅和宣传单,准备了爱心展板,每当有行人路过,这些爱心使者们都会热情地走上前去向行人介绍这位急性骨髓白血病患者的情况,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更多的路人。
  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不止学校的学生,还有学校的教职工,当得知有这样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大家纷纷往捐款箱内投入了爱心。
  除现场募捐外,北航学子们还积极与多个慈善组织联系,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帮助。
  在网上,关注冰冰病情的网友越来越多。“加油!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等着你呢!”“冰冰,加油!一定能战胜病魔的!”
  北航校内网专门制作的主题为“海内外学子同携手,与冰冰一起抗病魔”的页面,已有逾10万名中外大学生浏览,纷纷留言鼓励冰冰。
  3月11日下午1时30分,冰冰发布了入院后亲自写的第一篇日志:“今天由于学姐和玉峰的帮忙,可以自己上网了。首先感谢一下大家的支持,我想我会挺下去的。昨天晚上输了两袋血,今天感到好了一点,但是因为继续输入化疗药物,副作用变得更加明显,不过还好,只有3天的化疗药了。”
  根据冰冰的病情,医生建议目前需要4个疗程的化疗,大约需要15万元新币(约75万元人民币)。如果情况乐观,之后冰冰依靠静养就可以痊愈。但如果情况不见好转,则还需要18万元新币做骨髓移植手术。
  据留学生会成员及南洋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官员初步统计,至3月13日,共募集捐款约8万元新币,约合人民币40万元。相对于冰冰所需的基本化疗费用相差还是很远。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校一直很关注,也常常去人探访李冰冰;李冰冰父母的住宿也是由学校免费提供;在捐款的过程中,学校不断地宣传号召。
  3月14日,是李冰冰第一轮化疗的最后一次用药,晚上,药物已经注射完了。冰冰憔悴了许多,脸上的皮肤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并产生了少量的脱发。
  所幸的是,冰冰精神尚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消息,经过医生的诊断李冰冰得的虽是白血病,但只要巩固、强化治疗,也可不做骨髓移植。这个消息对于处在焦虑中的李冰冰父母和关心他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李冰冰在网上留言道:“在异国他乡最无助的时候,是你们托起了我的生命……谢谢你们,我的同学,我的同胞。”
  我们祝他早日恢复健康,重返校园。
其他文献
那年冬天,运气真的很背,由于我经验性的错误,致使公司的一单生意受到了损失,老板二话没说就把我开除了。刚刚工作没多久的我,每次发薪不是添置衣物就是和朋友们一起出去撮一顿,久而久之,竟成了习惯,所以口袋里并没有什么积蓄。  收拾好东西,才发现并没有落脚的地方,加上年底了,各单位都不招用新人,所以我只好拎着东西回家,像落魄的浪子,厚着脸皮回到父母家里。  父亲和母亲都没有说什么,但我还是隐隐地感觉到空气
期刊
我从第一天上班起就讨厌朱迪,她开着一辆银灰色的三菱跑车,霸道地停在我们写字楼前最显眼的位置上,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地拎着包下来。我们这个楼里每一个见到她的人必须率先跟她打招呼,无论男女,都要恭恭敬敬地停下脚步彬彬有礼地跟她说:“早上好,总裁。”有一天,我们部门的小武就因为看见她的时候没来得及吐掉口香糖,结果当天被炒掉。朱迪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她的原则:“没有下不为例”。  我就是她手下的主管。身为一个有尊
期刊
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不主动要求老板涨工资,因为裁员往往从工资高的裁起;存钱,买国债,别买股票,别买车;危机的后期最难过,现在还没开始,别觉得自己很强……  危机来袭,你总是能听到上述“好心”的规劝,但常人的目光总是这么短浅,所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没错,我们必须承认,这次“冬天”真的来了,但这并不是你“冬眠”的理由。  “机会转瞬即逝!”诺亚(中国)财富管理中心首席投资策略分析
期刊
1931年,“喜剧之王”卓别林与“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美国洛杉矶受到大批群众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说:“他们欢呼我,因为他们了解我;而他们欢呼你,是因为没有人了解你……”的确,很少有人能全面地理解爱因斯坦,他的存在以及他所创造出的成就,似乎就是为了向世人完美地诠释——什么,才是真正的“谜”。    天才人物除了世人皆知的斐然成就之外,他们不为人知的爱情、家庭、信仰甚至性癖好对我们凡夫俗子都有一股
期刊
听说了两个沙子的故事。  其一是一位鞋厂老总,欲提升两位青年员工之一为中层骨干。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到一个贫穷的沙漠城市去推销一款新式运动鞋。第一位员工看到当地的男女老幼都不穿鞋子,就不假思索地给厂里发了一份电报:“毫无希望。此地无人穿运动鞋!”而第二位员工调查的内容刚刚相反:“此地每人都需要鞋子穿,大有市场!”最后,老总的目光定格在第二位员工身上。一年之后。那个城市的男女老幼都穿上了他们生产的运动
期刊
讲述/融融    1    船离开那个城市的时候,我趴在栏杆上看着夜色中寂静的码头,隐约可见楼房的轮廓,还有岸上昏黄的灯光。夜风刺骨,吹得我颤抖。  我想我和秧子的这段故事,算是走到头了。三个月的甜蜜,说完就完。甚至我还没有弄明白该怎么解释这场混乱呢。  这个海边的城市,是秧子现在生活的地方。夏天有台风,街边长满了梧桐树,很多暴发户,还有很多出名的人,祖籍都在这里。一周前,我在这里登陆,心情如广场
期刊
ChristieChen  在山水之间行行摄摄,于古筝乐海自在遨游。  喜欢湛蓝澄澈的大海、碧绿起伏的山峦、茫茫无际的草原……热爱大自然,热爱来自大自然的一切。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csky      我喜欢大自然,哪怕是一只小虫、一株小草、一朵小野花,甚至只是一把泥土……  摄影是我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喜欢摄影,从那个连一台胶片口袋机都买不起的时候
期刊
糖醋排骨    新婚燕尔,他告诉她,自己最爱吃排骨,糖醋排骨。  她听了,便买了一只小小的砂罐。那天晚上,他吃到了香喷喷的糖醋排骨,它盛在小巧的砂罐中。他连声说好吃。她温存地一笑,说,好吃你就多吃点。我小火慢炖,整整炖了四个钟头呢!  他感动地夹一块排骨放进她的碗里,深情地说,原来如此,这里面盛满了爱情。  一晃十年,每周她都做糖醋排骨给他吃。  没想到,有一天,他有了外遇,回家逼她离婚。  那天
期刊
19年前,秦文康外出卖菜时遇上车祸,右脚落下了残疾。当时,他的女儿只有一岁多,妻子却绝情地提出了离婚。19年过去了,凭着父亲对女儿的爱,秦文康不仅成了当地有名的“蔬菜大王”,而且还将女儿培养成了一个在省级作文比赛中获奖的“才女”!    遭遇车祸,发妻绝情离去    秦文康45岁,家住四川省双流县正兴镇。1987年10月,秦文康24岁时,与同村女子刘春芳(化名)结了婚,第二年便有了女儿秦红梅。当时
期刊
复婚,为了女儿的成长    二十多年前,在一个瑞雪纷飞的日子。命运给了徐增芳一个残酷的玩笑——在大连市一家工厂车间上班的她突然被女儿幼儿园的老师喊了过去,老师告诉了她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天,幼儿园老师点名,叫了鲍庆玲好几遍,她竟毫无反应,可能孩子的听力有严重问题。徐增芳不敢相信,她连续领女儿跑了三家医院,可结论完全一样:听力64分贝,比普通人弱三倍,鲍庆玲的双耳可能会永久失聪f在医生的提醒下,她想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