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普林斯顿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系的彼得·格兰特(Peter Grant)与罗斯玛丽·格兰特(Rosemary Grant)教授夫妇,年复一年地带领学生来到加拉帕格斯群岛,用最简单的研究工具——环子和卡尺,详细记录雀鸟的谱系并测量它们的形态学指标,研究100多年以前激发达尔文思考物种起源的那个关键科学问题:为什么在这些个面积狭小、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竟然分化出了10余个雀鸟物种。
众所周知,这个现象根本不符合生物学常识:在狭小的地理范围之内,如果这些雀鸟相互之间可以自由交配,那么它们应该归属于同一物种,绝无产生物种分化的可能。在此情形下,自然界中必然存在极其强大的选择压力,年复一年地迫使小岛上的雀鸟维持形态分化和生殖隔离,最终导致新物种的起源。由此看来,加拉帕格斯群岛被称为进化论的圣地,不但有1835年达尔文到来所赋予的荣光,显然,它也是一个研究自然选择和物种分化的理想场所。
格兰特夫妇的研究前后持续了几十年,他们的一系列科学发现令人赞叹。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结论带有一种客观朴素的美感和动人心魄的残酷。正如读者们将在书里读到的故事之一:资源丰富时一切皆有可能,但在旱灾导致食物匮乏的年份,鸟喙上仅仅0.5毫米大小的长度差异就能决定雀鸟的生与死。喙略大的雀鸟能够嗑开蒺藜的种子吃到食物,而喙略小的雀鸟只能饥饿至死。正如达尔文所预言的那样:微小的差异决定了谁将生存,谁将毁灭。这就是自然选择!这种现实意义上优胜劣汰的结局,使得大喙的雀鸟在随后的年份里数量越来越多,占据优势。然而,自然界的发展总是令人难以捉摸。大喙的雀鸟虽然在旱灾到来时优势明显,但在水灾来临,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大种子的数量相对较少时,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反转:大嘴巴成了大负担,这种体型的雀鸟吃不到足量的种子,个体数量锐减,而体型小的雀鸟则可以勉强度日,维持生存。自然选择在不同的年份恣意摆弄和操纵着雀鸟的体型与生存,这是一种动态的、在纯物理世界当中很少看得到的自然现象,这就是活生生的进化。尤为重要的是,观察到它并不要求你也活个上百万年。
如果《雀喙之谜》(大陆中文版称为《鸟喙》)这本书仅仅只是文学化地叙述格兰特夫妇研究的点点滴滴和有趣过程,那么此书充其量也就是一本还像点儿样的报告文学。然而,作者乔纳生·威诺(Jonathan Weiner)的视野其实并不局限在格兰特夫妇的研究上。事实上,在无声无息当中,他把进化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结构都揉了进来,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当中开始认真思考进化研究,有时甚至思考生命如何存在的意义。恐怕,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在1995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非虚构类)的最重要原因。此书不但是一本绝妙的“科普”著作,就连乔治·利迪亚德·史坦宾斯,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进化生物学学家之一,在过世前两年(1998年)回顾总结自己一生的思想发展时,也高度赞扬这本书,认为它对自然选择过程进行了最透彻的诠释。有意思的是,这本“报告文学”出版以后,也立刻成为新时代神创论者们努力攻击的对象,破格让其“享受”达尔文和《物种起源》一直“享受”着的待遇,这从反面反映出了本书的价值和巨大影响。
众所周知,这个现象根本不符合生物学常识:在狭小的地理范围之内,如果这些雀鸟相互之间可以自由交配,那么它们应该归属于同一物种,绝无产生物种分化的可能。在此情形下,自然界中必然存在极其强大的选择压力,年复一年地迫使小岛上的雀鸟维持形态分化和生殖隔离,最终导致新物种的起源。由此看来,加拉帕格斯群岛被称为进化论的圣地,不但有1835年达尔文到来所赋予的荣光,显然,它也是一个研究自然选择和物种分化的理想场所。
格兰特夫妇的研究前后持续了几十年,他们的一系列科学发现令人赞叹。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结论带有一种客观朴素的美感和动人心魄的残酷。正如读者们将在书里读到的故事之一:资源丰富时一切皆有可能,但在旱灾导致食物匮乏的年份,鸟喙上仅仅0.5毫米大小的长度差异就能决定雀鸟的生与死。喙略大的雀鸟能够嗑开蒺藜的种子吃到食物,而喙略小的雀鸟只能饥饿至死。正如达尔文所预言的那样:微小的差异决定了谁将生存,谁将毁灭。这就是自然选择!这种现实意义上优胜劣汰的结局,使得大喙的雀鸟在随后的年份里数量越来越多,占据优势。然而,自然界的发展总是令人难以捉摸。大喙的雀鸟虽然在旱灾到来时优势明显,但在水灾来临,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大种子的数量相对较少时,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反转:大嘴巴成了大负担,这种体型的雀鸟吃不到足量的种子,个体数量锐减,而体型小的雀鸟则可以勉强度日,维持生存。自然选择在不同的年份恣意摆弄和操纵着雀鸟的体型与生存,这是一种动态的、在纯物理世界当中很少看得到的自然现象,这就是活生生的进化。尤为重要的是,观察到它并不要求你也活个上百万年。
如果《雀喙之谜》(大陆中文版称为《鸟喙》)这本书仅仅只是文学化地叙述格兰特夫妇研究的点点滴滴和有趣过程,那么此书充其量也就是一本还像点儿样的报告文学。然而,作者乔纳生·威诺(Jonathan Weiner)的视野其实并不局限在格兰特夫妇的研究上。事实上,在无声无息当中,他把进化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结构都揉了进来,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当中开始认真思考进化研究,有时甚至思考生命如何存在的意义。恐怕,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在1995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非虚构类)的最重要原因。此书不但是一本绝妙的“科普”著作,就连乔治·利迪亚德·史坦宾斯,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进化生物学学家之一,在过世前两年(1998年)回顾总结自己一生的思想发展时,也高度赞扬这本书,认为它对自然选择过程进行了最透彻的诠释。有意思的是,这本“报告文学”出版以后,也立刻成为新时代神创论者们努力攻击的对象,破格让其“享受”达尔文和《物种起源》一直“享受”着的待遇,这从反面反映出了本书的价值和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