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好歹”非偏义复词说——兼论反义复词的中性词语义偏移现象

来源 :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静”、“好歹”并非偏义复词.“动静”与“好歹”均通过概括其正反两极的意义而发生词汇化,分别形成了“行为举止”义、“(探察的)情况”义和“(好坏的)结果”义、“(好坏的)情况”等多种整体概括性意义.其中,“动静”和“好歹”的“情况”义后又都在“有/无+N”句式中发生了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现象,在语境中临时偏指“动(变化)”的情况与“歹(不好)”的情况,并在高频使用中逐渐固化,分别引申出“动作或说话的声音”义和“危险、灾祸”义.这种“偏义”是在业已形成的词汇整体意义基础上通过语用推理形成的会话含义固化而来,跟通常所说的“偏义复词”的定义和性质截然不同.
其他文献
谐音词在阿尔泰语系语言中分布广泛,一个谐音词由词基和谐音成分共同构成,谐音成分的语音形式与词基密切相关.从构词方式来看,谐音词主要通过回音型的部分重叠方式构成,谐音
从反切结构的角度重新分析《史记索隐》中的反切,发现其中存在“等第及开合一致”型反切以及“准直音”型反切.文章在统计各种反切类型的数量及比例的基础上,发现司马贞对同
《经典释文》同义异读字的“或音”“一音”,大体包括方俗音、古音、由异文或异源形成的读音、北方音四种类别,著者陆德明的差异化注音,应该是按照“典籍常用,会理合时”的标
李商隐《乐游原》“只是近黄昏”中“只是”的理解对于此诗的解读具有决定性作用,但目前的释读有分歧;“只”读音古今不同,基本上没有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对福建闽清方言声调变异的微观观察,我们发现存在从降调发展为两折调的现象.结合田野调查和实验分析,两折调在年龄、性别中的表现存在差异.本文将其音法演化路径描述为:
zo55、li55“土、地”是土家语的核心基本词,可以与汉语、藏缅语、侗台语进行比较.zo55、li55“土,地”与汉藏语系诸多语言有着广泛的对应关系,与藏缅语族缅彝语支语源关系最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中晚唐五代的写卷里有许多云、以、影三母之间代用的别字异文.考察这些别字异文可以发现在晚唐五代西北方音里云、以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尚未完全
怒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它有“su35人”和“tsho?31人”两个词,本文从构词、语义两个方面,比较了包含“su35人”或“tsho?31人”这两个语素的表人词语,并从构词方
连山壮语pan1“分”经历的语法化路径是:普通动词→给予动词,给予动词→被动标记,给予动词→使役动词.由于生命度等级差异,给予动词、被动标记和使役动词常常混淆.pan1“分”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学校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并给予殷切期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