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29c表达水平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sh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小RNA-29c (miR-29c)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微小RNA (miRNAs)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miRNAs表达谱,并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9c在胃癌组织和相应正常胃上皮组织、正常胃上皮细胞系GES-1、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iR-29c对胃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药物敏感性的作用;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研究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与miR-29c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胃上皮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表达上升超过2倍的miRNAs有7个,分别为miR-374b*、miRPlus-E1212、miR-338-5p、miR-297、miR-21、miR-135b、miR-18a;表达下降的miRNAs有9个,分别为miR-29b-2*、miR-1260、miRPlusE1241、miR-S1-5p、miR-148a、miR-29c、miR-647、miR-196b*和ebv-miR-BART5.miR-29c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上皮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0±0.34和1.00±0.06(P <0.05),分化越差的细胞系miR-29c表达水平越低(P<0.05).miR-29c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Laurén分型、Borrmann分型和Ming分型有关(均P<0.05).在BGC-823胃癌细胞中,miR-29c过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受阻于S期,并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的敏感性(均P<0.05).Mcl-1 mRNA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上皮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47±1.34和1.00 ±0.20(P <0.01),miR-29c和Mcl-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3,P<0.05).miR-29c直接靶向调控Mcl-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胃癌组织具有自己独特的miRNAs表达谱.miR-29c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miR-29c参与对Mcl-1的靶向调控,可能是胃癌的发病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单侧完全性唇裂病人的修复术式较多,Millard术式修复不能解决鼻底组织缺损及术后上唇外形不自然.笔者采用宋儒耀教授设计的鼻底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严重完全性唇裂5例,术后患儿鼻底平整,上唇外形自然.报告如下。
期刊
衰老是发生在分子、细胞及整个机体的多因素协同引起的生命弱化过程.可靠易测的衰老生物学指标的确立,对衰老机制的研究、衰老相关疾病的诊断及亚健康状态的评估、延缓衰老药物的筛选等至关重要.自1995年Chen等[1]提出氧化DNA损伤导致复制性衰老以来,众多研究提示,DNA损伤修复能力可能具有细胞衰老标志物的潜在条件[2]。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现已定位35型,17型致病基因已被克隆.其中呈显性遗传的第4型和呈隐性遗传的第7型是较常见的亚型.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编码蛋白spastin与paraplegin,二者同属于AAA ATP酶家族.现对研究较多的这两型进行综述,并借此反映该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期刊
16SrDNA鉴定在纯培养后微生物分类中广泛应用.但纯培养后再基因测序鉴定的方法,无法克服传统培养时间长与受培养条件限制的缺陷[1-3].从标本直接鉴定病原菌基因仅需12 h,不受培养条件影响.但此项技术在实际临床应用却很少,存在的最大技术难点在于临床标本中含有人类蛋白质、白细胞、组织细胞、多糖等干扰因素。
胸膜间皮瘤为胸膜原发性肿瘤,它起源于胸膜的间皮细胞,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本病发生比较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癌继发胸腔积液等症状、体征相似,诊断往往较困难,以致误诊.而治疗上目前尚缺乏有效措施,预后不佳.因此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总结我院1989年以来经病理证实的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现就其临床表现、X线胸片、胸部CT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讨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