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小镇哈斯坦特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幕中的哈斯坦特模糊了时光的界限,空气中弥漫着中世纪的味道,仿佛数百年来从未改变过
  去过哈斯坦特(Hallstatt)后,忽然明白奥地利为什么盛产水晶。哈斯坦特就好像一块上佳的水晶雕琢而成,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不含一丝杂质的美丽。
  没去哈斯坦特之前,奥地利并没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维也纳同许多欧洲城市一样,堆砌着雕塑、古老建筑和匆匆的人影,繁华却无意留连。
  哈斯坦特位于阿尔卑斯山东部Salzkammergut(德语,意即产盐的皇家领地)地区,曾经是中世纪皇家领地,由于在1846年发掘出欧洲著名的哈斯坦特文化古迹所以被联合国授予人类文化遗产的称号。哈斯坦特还是Salzkammergut地区14个湖区中最空灵秀美的一个,素有“世界上最美湖畔小镇”之名。
  哈斯坦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史前就有人居住,是“哈尔施塔特时代”原始文化的中心。无法想像直到一个世纪前,人们还只能通过划船或者驮畜到达这里。现在竟已成奥地利著名的旅游胜地。不过也许是季节的原因,游人并不多,哈斯坦特一如我想像中安静,宛如哈尔施塔特湖畔敛眉低首的天鹅。
  哈斯坦特并不容易到达,通往那里的路颇费周章。奥地利的路标不甚详尽,我们租来的那辆簇新的mini-bus并没有配备GPS,一切只能靠手里那张薄薄的地图。折腾了大半日,才看到曲折的公路旁渐渐有了哈斯坦特的标志。
  初见哈斯坦特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小镇在夜色中静无声息,游客中心停车场就在湖边,木制的栈桥围廊突出在湖面上,扑面清新的风,还夹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倚栏望去,山水田园融为一体,黑漆漆的辨不清方向。湖水沉沉的不起波澜,有零星灯火沿湖渐渐远去,并不见一丝喧闹,扶着围廊探身细看时,一群野鸭正在湖畔酣眠,小镇安静得恍惚睡去。
  夜幕中的哈斯坦特模糊了时光的界限,空气中弥漫着中世纪的味道,仿佛数百年来从未改变过。
  哈斯坦特是座名副其实的小镇,大概只有2000居民,沿着湖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大约只要十分钟,小镇沿湖而建,一条石板小路分隔了湖光山色,依山一侧是一色的小巧独栋小楼,刷出各种斑斓的色彩,即使在阴天,也绽放着一番明媚,沿湖一侧则是朴素的小木屋,在湖边重重叠叠不知有几许,塔尖细细的基督教堂干脆就在湖中架空而建,远远望去,如空中楼阁,缥缈于水色薄雾中,几近梦幻。
  哈斯坦特也是座名副其实的古镇,磨得发亮的石板路当然记载过无数沧桑,各种建筑都保留着百年前的样式,镇中的广场上,还有手工精美的雕塑。天使、修士、受难的基督,各种宗教形象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布满了中间的雕塑喷泉。听说当年这里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浪漫的艺术家,从而留下了大量建筑和艺术遗迹。广场周围散布着三三两两的咖啡馆,要想静静欣赏小镇之美,这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广场另一面是拔地而起的山峦,不远处的山坡上,隐隐耸立着罗马式尖顶教堂,山林红黄交织,渐渐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刻。
  小镇与湖相伴相生,湖面十分开阔,三两叶小舟在其上悠然自得,偶有几只水鸟从水天深处掠过,看久了,不免有些写意画的意思。最难得的是没什么人,纵然有,也作了画中人。若要作画中游,可以放舟湖中。小镇两端各有一个码头,可乘观光游船在湖中兜风。
  阅尽哈斯坦特山水历史,不由向往起这里的生活。也许是环境的关系,哈斯坦特水畔林间的小房子尤其可爱,小巧玲珑宛如积木搭成,像极了童话场景,人在其中,不由自主受了感染,忽然就童心勃发起来。所以走在小镇的路上有人忽然感叹道:“难怪欧洲盛产童话,欧洲人民简直就是生活在童话里嘛。”
  小镇居民十分钟爱园艺,房前屋后随处都打理出一道道风景。阳台上开满了各色鲜花,矮牵牛,洋绣球,在风中袅袅娜娜摇曳,一株苹果树紧紧贴墙而生,就像是镶嵌在墙上的版画,偏偏还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下一个尖顶的门廊旁边开出一株巨大的曼陀罗,低垂着串串娇艳的花朵。
  从来人杰地灵,所以哈斯坦特的居民几乎个个都是艺术家,差不多每户人家都有自制手工艺品出售,每款只有一两个。精美的首饰、摆设、木雕、粗陶饰品用具不一而足……
  最受欢迎的是国内不大常见的各种园艺摆设和用具,铁皮制的布谷鸟和小公鸡最可爱,羽毛纹路都做得清清楚楚,仿佛张口便会叫出声。还有铁制小乌龟,陶土猫兔,个个憨态可掬,令人爱不释手。我们索性大肆采购,人人满载而归。我的收获包括一个会坐着摇脚的铁皮圣诞娃娃,玻璃和铁混合材质的吹号角的女神,因为刚好赶上过生日还额外多得了生日礼物,一个扬着金属鼻子神气十足的小陶象。
  离开哈斯坦特的下一站是萨尔茨堡,走着走着阴郁多日的天忽然放晴了,我看到了晴空下的哈斯坦特,这一次湖面有了倒影,水天一色,风景如画,宛如仙境。少顷,湖里的水鸟多起来,涟漪四起,哈斯坦特在水中渐渐模糊。
其他文献
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人情关怀。古人云,仁者爱人。仁义这是儒家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髓。我们对留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是让他们感受到文化本身给他们带来的精神支撑,如家庭的关爱,大使馆对他们的实际问题的关心帮助,华人留学生组织的大家庭式的温暖  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出现新的特点。据搜狐教育报道,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其中自费留学48.18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
期刊
中国人到法国留学,自庚子赔款留学生算起,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现在想想,其实百年来留学生的选择并没有太大变化,除了商科,主要的留学领域还是理工、文科、艺术、医学这么几大块。其中艺术留学更是法国的传统强项,毕竟在20世纪中叶之前,巴黎当了差不多一百年的世界艺术中心。  在法国,艺术留学和其他留学一样,主要可以分成公立和私立两大类。公立艺术院校不收学费,每年只需数百欧元的注册费,如果是美术学院这样的学校
期刊
星野道夫的北地之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日]星野道夫  出版年:2016-03  定价:158.60  一位令人尊敬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一段人与自然的传奇融合;日本国宝级自然生态摄影大师星野道夫作品全收录;阿拉斯加的森林、冰川、动物、极光不仅仅是美景,更是人与自然的永恒对话。他将人生中最光辉灿烂的岁月献给了这片净土,而这块土地也成为他最后的安眠之地。本书用浪漫有爱的图片、温暖而富有诗意的
期刊
“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  一场大地震,把喜马拉雅南麗的尼泊尔推到世人面前。一年后,我坐在巴德岗杜巴广场尼亚塔波拉神庙的台阶上,轻轻拭去浮尘,仿佛触摸它的灵魂。身着纱丽的女人从我面前轻轻走过,空气中弥漫着静穆与祥和。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加德满都谷地二千年的永恒中,往复穿梭。  “宣女神”  午后我们来到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不似网上以讹传讹墙倒屋
期刊
谈及升学,无论是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学生和家长都是希望学有所成。  2016年高考成绩已经出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在寻找着自身的出路,其中一部分人会选择出国留学。  留学是升学的新出路还是高考的退路?应该选择在国内上大学还是留学?高考后如何快速规划留学?学生和家长不得不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
期刊
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欧美同学会会员,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2015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先后公派留学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先后兼任《中国美术报》编辑记者、《美术观察》杂志栏目主持人  王端廷,1961年生,湖北蕲春人,当代中
期刊
剑桥之美融合了乡间的宁静和古典建筑的精美,更凸显出其跨越时代的气质。这里没有伦敦那样的匆忙嘈杂,到处都充满浓浓的学术气息  早就听说英国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没想到刚到英国的第一个星期,我就赶上了周末参观剑桥的活动。  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建立的。今天的剑桥一共有31所学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几百年来,这里英才荟萃,星光灿烂,英国许多著
期刊
近年来,在留学热潮中出国读艺术类专业的人数在不断攀升。像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古典学院派专业很有优势的国家,读艺术类专业留学生的比例已达到1/4左右。相应地,学成归国的艺术类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人留学归国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究竟艺术类留学生就业前景怎么样?  据了解,艺术类留学可以大致分为“应用艺术类”和“传统艺术类”两大类,前者包括各种设计和制作类专业,后者则指传统意义上
期刊
“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这是杰克·凯鲁亚克在其作品《在路上》中的一句话。这本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圣经》小说,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迷茫彷徨的美国青年在长途公路旅行中,叛逆传统与平庸,寻求灵魂救赎之道的生活。小说开启了美国公路自驾旅行的先河,山姆大叔的子民们渴望释放心灵的桎梏,用车轮丈量每一寸土地。特别是那一辆辆高大炫酷的房车,为公路增添了别样的动感亮丽风情。  房车(R
期刊
如几百万年来,正是这如脱缰野马般的暴洪,以其惊人的马力穿凿出羚羊峡谷的狭缝,波浪式地切割着岩石表面  我是十几年前从吴宇森的大片《风语者》中,才知晓地球上存在纳瓦霍(Navajo)这个神秘的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招募了29名纳瓦霍人,以他们世代口耳相传的被称为“鸟语”的纳瓦霍语,编译了“无敌密码”,屡建奇功。如今的纳瓦霍印第安保留地,分布在亚利桑那州、犹他州和新墨西哥州。于是,我前往那个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