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不太冷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想有一天
  把世界感动成一个
  电影院
  让我们依偎在
  自己的故事里
  
  又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走在涌动的人流中,阿秋心头有着丝丝的暖意,虽然寒风依旧刺骨。
  阿秋是个素雅的女子,仿佛集中了全世界所有的清灵安静,而那些纷繁浮华,都与她无关。抬头仰望天,冬日的暖阳好像能融化一切,让冰封已久的心慢慢开始复苏。真想大声喊:我回来啦!魂萦梦牵的地方,这片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的土地。当年离开,也是在这样一个到处鞭炮声不绝于耳的冬季节日,只是那时身边有明陪伴,离开也并未觉得怎样伤感,看着一帮好友的泪光闪闪,还笑笑地跟他们挥手作别。而今天回来却只剩了她独自一人,又没告诉任何人,从机场大厅出来时,看着那些接机的人们搜寻的目光和一个个的热烈拥抱,阿秋心头不免有些凄凉。不过还好,随着车子驶进市区,再次置身热闹的城市,四年了,每一次梦里留连的街路如今就在脚下,熟悉的乡音是那么真切,阿秋的心慢慢变得温暖、踏实。
  拐进街巷深处的那栋古旧的楼前,阿秋从包中掏出那串几年未用过的钥匙打开房门,把行李搬进屋。一切都是老样子,家具、陈设都没变,就连沙发上那只卡通狗还趴在那憨憨地看着她,房间干净整洁,仿佛阿秋并未曾离开过。“这个林慧,真是个称职的小主妇!”阿秋心里想着,笑了。林慧是阿秋的发小,从小形影不离,跟亲姐俩似的。走时给林慧留了套钥匙,让她经管房子,还没等阿秋交待完水电煤气,慧就哭成了泪人。“阿秋,真要走了,你走了我咋办啊!”“你有你的陈皓呢,再说我还回来呀。”当年的情形又清晰在眼前。是的,回来了,可是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去从前了。看着墙上的照片,一幅幅烙印着她们的成长。最醒目的那幅是阿秋和张明的合影,明的眼中深情款款,偎在明怀中的自己,满脸的幸福甜蜜。是啊,那时的自己,如何能够想到世事会如此变化。十年的相恋换来的却是背叛。
  阿秋从墙上摘下那幅照片,抱在怀里陷进沙发中,泪水汹涌。也许是无法割舍,是的,她是无法忘却。十年啊,那是怎样的一段岁月,叫她怎样释怀啊!从中学、大学、同班、同桌、相知、相恋,到一起出国求学,约定好学成回国就结婚的。可就在最后一年,明跟她说他不想回国,想留在国外发展。阿秋一开始还没太往心里去,以为明就是说说而已,直到有一天,明送她回宿舍的路上,一个衣着时髦的女子拦住他们,还没等反应过来,阿秋脸上就挨了一记耳光。那个女子恨恨地说:“你为什么抢我男朋友?你是个第三者!”随即又扑过来,明及时抓住那只举起的手,“香珍,别这样,回去我再跟你解释。”
  阿秋呆在那里,看着明抓着那个歇斯底里的女子,大脑一片空白。她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宿舍的,只记得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任明怎样敲门都没有开。明求她原谅,说那个女孩是韩国人,是她诱惑他的。“你太专注学习了,一直不同意咱们同居,她以为我没有女朋友。有时夜晚是难熬的,你又不在身边。秋,相信我,我是爱你的,原谅我吧。”
  阿秋隔着门说:“明,你知道你对于我的意义。你走吧。”
  阿秋5岁时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世界仿佛一下子静止。小小的阿秋被奶奶领走。性格内向敏感的她脸上总是有着同龄人难以看到的忧郁,直到遇见明。那一年是高一,明转学到她的班级,坐在她的旁边。慢慢的,阿秋的脸上总能看到笑容,这个高大阳光的男孩用他的热情和纯真感染影响着阿秋,一直到他们考入同一所大学,他们心中那颗爱的种子才开始发芽,然后疯长。奶奶过世,在奶奶的墓前,阿秋默默伫立,明在后面将她揽入怀中,为她拭去脸上的泪,“我会这一生都保护你。” 阿秋抬起头,瘦小的身躯感受着明传递过来的温暖,“你是我这个世界上惟一的亲人了。再不许你离开我。”
  就这样,他们在旁人的羡慕中相伴一路走来。国外的生活新鲜而艰苦,为了生活得更好些,他们都在一边读书一边打工赚钱。偶尔能听到明的抱怨,阿秋总是安慰明,坚持一下,等我们回国就好了,再说,我们在一起什么都不是问题。阿秋没有多想,她早已把这个男子当作亲人了,此生只爱这一人。身边有朋友曾暗示过阿秋晚上有时间多陪陪明,别让人拐跑了哦。还有人说看到明从一个女子的车上下来。阿秋根本没往心里去,直到那天她被指责为第三者,她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她的世界轰然倒塌。
  原来张明跟那个韩国女孩已经同居了快一年,而这边对她依然同往常一样。就这样发生了,叫你在猝不及防中彻底失陷。爱的是那样彻底,痛是那样清晰,在一个个夜里撕扯着阿秋。
  “爱上你,我不后悔,十年的感情是无法割舍,但我已无法再面对你,无法再接受你,因为那是一种背叛。”
  这是阿秋在回国前,留给明的信,只有这一句话。她想告诉他心底的话,17岁那年,那个男孩就悄然走进她的心中,从此再也无人能够替代,她已爱了他十年。她从未跟他说过,那就藏在心底吧。
  阿秋沉沉地陷在往事中,隐约一阵开门声让她有片刻的怀疑,自己是否在梦境?当她吃力地从沙发上站起来挪到门口,门开了,一个男子立在眼前,他们几乎同时“啊”了一声。阿秋抱着的相片掉在地上,碎了。
  “你是谁?”他们又同时问对方,互相对视着。
  “你是秋姐吧。”男子低头看了一眼躺在碎片中的照片,“我是林慧的弟弟,许天。”
  阿秋还是有些恍惚,疑问的眼神看着眼前的男子,准确地说是个大男孩,“林慧没有弟弟呀。”
  “哦,我是林慧的表弟,我管她妈叫姨妈。慧姐跟姐夫去旅游了,走前交待我来照顾你的房子的。”说着晃了晃手中的钥匙,又补充说,“我们见过的,你不记得了?那年暑假,我在慧姐家过的,你还给我买过冰棍……”
  “是你吗?那个小胖墩?”阿秋仰头看着眼前这个大个子男生,怎么也跟记忆中的样子对不上啊。
  “是我。能让我进屋吗?姐姐。”
  阿秋这才意识到一直站在门口,把许天让进客厅。他没有坐下,而是去拿来了笤帚收拾地上的碎片。他把照片拾起放在一旁的桌子上,没有多问,也没有问阿秋为什么回国连招呼都没打。后来才意识到,自己那红肿的双眼和碎在地上的照片,已经说明了一切。她很感激许天的善解人意,心下想,这是个心思细密的孩子。
  “秋姐,你累了,先歇会。我给你那些宝贝花浇水,然后领你去吃饺子,今天是小年,家里可是没有吃的。”这个许天,俨然一副老大的架势。
  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时,阿秋的胃才恢复了正常,或许是太久没吃过真正家乡的饺子了,顾不上礼让了,埋头吃起来。许天一边往她碗里夹饺子一边说:“没人跟你抢。”
  从饭店出来,天色已暗,路边有孩子放烟花,满街的节日气息。许天买了糖葫芦,两个人一人一串边走边啃边聊着,像两个天真的孩子,忘了寒冷,没有烦恼,只有简单的快乐。其实,有时快乐是可以很简单的,单纯的人更容易找到幸福。有多久,阿秋没这样开心和放松过了。这要感谢身边的这个大男孩,其实已经不是孩子了,他今年已经大学毕业留在了这个城市当了老师。当许天送阿秋回到住处告别时,郑重地对她说:“不许再把我当孩子。”
  看他一脸的认真,阿秋笑了,“好的,许老师。”
  这一夜阿秋睡得很沉很深,没有做梦。也许是疲劳,也许是放松,更多的该是踏实吧。一觉醒来,太阳已高,看看表,11:30,中午了!刚洗漱完,门铃响起,开门,许天拎着一堆大大小小的袋子进来。先是装满了冰箱,然后就扎进了厨房,还坚决不让阿秋帮忙。等坐在一桌子美味前,阿秋说:“我这个弟弟又体贴又能干,人还这么帅,哪个女孩嫁给你就是福气啊。告诉姐姐想找什么样的,帮你留意着哦。”
  “赶紧吃你的吧,这么多吃的还堵不住嘴。我已经有心爱的人了,还是操心你自己吧。老大不小了,还一个人跑来跑去的。”
  “臭小子,管起姐姐了。”突然间,阿秋神情黯淡下来,她意识到自己真的是一个人了,已经没有人能够让她天天想念。
  看着阿秋一下子伤感,许天急了,“我开玩笑呢,没说你老啊。你永远是我的‘美女姐姐’。”说完许天的脸一下子红了。“美女姐姐”,是那年暑假在林慧家,第一次见时对她的称呼。那时他上小学四年级,阿秋和林慧初中毕业。家在外地的许天来姨妈家玩,整个暑假,林慧和阿秋领着他到处玩,许天喜欢让阿秋牵着他的小手,不停地喊着“美女姐姐”。
  阿秋抬起头,正迎上他的目光,他的眼神明亮清澈,还有一股隐藏的热烈,阿秋能感受到。对面的许天,已不是当年那个奶声奶气叫自己“美女姐姐”的小男孩。是的,十年前那个被她牵着手的男孩长大了,而十年前的那个“美女姐姐”依然是他心底的最美,不曾改变过。他一直盼着自己快些长大,能够保护她。他努力学习,考到这个城市的大学,为了离她更近,但她却要走了,他只能远远地看着她离开。那少年时的美好情怀只能封藏在心的最深处,不让它沾惹尘埃。
  阿秋心底一颤,转而对许天说:“姐姐累了,吃完饭你就回去吧。谢谢你来陪我。”许天很懂事的无语收拾好碗碟,告别离开。
  接下来,每一天都能收到送到家里的外卖。除夕上午,当阿秋打开门,一大捧百合,里面有张卡片。
  “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那天你出现在我眼前,以为是梦。一下子,十年前的景象又清晰地浮现,仿佛尘世的光阴不曾流过,又像恍若隔世。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
  难道一个人找到自己的爱需要年龄限制吗?更成熟、年龄更大些,就能找到、更有机会找到爱吗?我只是没有早5年来到这个世界与你相遇。我相信自己的感觉,更相信真爱。十年前,你牵我的手,十年后,让我牵你的手,一起走完人生的岁月。看到你憔悴的面容,我只有心疼。知道你还忘不了从前,我会等着,哪怕等到你满脸皱纹(反正我不怕比你先长皱纹)。只是不愿看到你悲伤,新的一年就要来了,让所有的痛苦哀伤都留在过去吧。
  今天是除夕,本想陪你一起过的,怕你不让我打扰,又怕你一个人孤零,如果愿意,来我学校吧。有几个学生为了节省路费没有回家,我答应跟他们一起过年。欢迎你加入!”
  卡片的背面是许天学校的地址,还有他画的路线图和一个鬼脸。阿秋笑了,心头有股暖融融的东西流淌开。窗外飘起了雪花,阿秋穿上外衣,打开门,走进漫天的飞雪。让所有的感动,恢复知觉。也许,新的一年是新的开始。
  (编辑·小俞)
其他文献
海上起了浪,越来越大。海滩上的人们纷纷退到了岸边。而杰米却迎着大浪往海里游,汹涌的浪头拍打过来,他毫无退缩,浪越大他甚至越兴奋。  朋友们看着他惊心动魄的表现,都惊呆了。当杰米走上岸时,问道:“伙计儿,你难道就不害怕吗?”杰米笑了笑说:“你们懂什么啊,我这是在和大海接吻!”  杰米一直由衷地热爱大海。每到周末时,家里根本看不到他的影子,如果想要找他,那他一定是在大海边。  杰米的卧室里挂了一幅大鲨
枕在城里的席梦思床上,我常常于半夜间听见母亲在山坳里对我的呼唤。那呼唤在山谷中形成回音,那回音撞击着我的心扉。母亲在山坳里唤我的姿势,手搭凉棚,在故乡的土地上,已站成了永久的剪影。  童年时,寄居山里,每当暮色四合,炊烟如雾一般飘散时,山坳里便传来母亲绵长的呼唤,她在唤贪玩的我快点回家吃饭。母亲有一个习惯已经坚持多年,只要家里还差一个人没有回来,是绝对不准动筷子吃饭的。尽管面对桌上并无油腥的饭菜,
一天一小时  文·【澳】理查德·格拉夫    朱卡斯塔指着报纸上的一段文章对我说:“你应该看看这个,报纸上说一个严于律己的作家,如果一天只花一个小时写作,那么一年下来就能写本小说。你不是总是抱怨没时间写小说吗?我觉得你应该从现在开始,一天一个小时就够了。”  “是啊!”我应声答道,一边挥着自己手里的报纸一边说,“这上面说,如果一个人下决心的话,一天只用半个小时,就能锻炼成紧臀平腹的性感男人。这世界
· · · 1 · · ·  过往年岁愈久,许多事情就开始氤氲在脑海里,混沌不清。  每每此时,灵魂的某一处,总有一根细线拉扯,不痛不痒的,仿佛叫我别丢掉,别忘记。  若要让我仔细检索往事的出处,那根细线牵扯出的关键字无非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充满希望又灰心丧气,满含过爱意却无奈侧身离去吧。  那是很多年前,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  他离开以后,我的语言开始深奥晦涩,一点也没有了那年日记里的浅白,多了
每年的寒暑假,家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访。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的物质享受,倒是精神上,因了这些千里迢迢赶来看他的学生,而始终舒畅开怀。我很佩服父亲有这么大的能力,可以教出如许多的优等生来,所以等到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师,便发誓要像父亲一样,能让更多的好学生记住自己。  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有一股子傲气在。但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原谅他们的这种骄傲。田为只有优生才能让做老师的感到光彩和荣耀,在
有的时候.我用我的名字来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如果它能诱我的肚子“咕噜”叫出声,那它就值得。后来我从卡波蒂的文字中,为这种判断找到一份更文明的形容:如果一本书能唤起我那种“怀旧式的饥饿感”,那它就是一本好书。  “‘哦天。’她欢快地喊道,气息吹蒙了玻璃。‘做水果蛋糕的天气到了’”。翻开卡波蒂的小书《圣诞忆旧集》,从开篇苏柯小姐的那声欢呼中,我闻到了一丝诱人的香气,甚至她还未开口,卡波蒂只用了一个
在新界,美丽的风光令人流连,有许多东西都值得回忆。那个周末,恰好在新界的大雾山下一个旅店过夜。夜里,一场入夏以来罕见的暴风雨,在睡梦中不约而至。  在路过大雾山底下的一条柏油小路时,远远就看到了路中间横着“禁行”警戒,我们轻轻地靠路边停下。透过车窗,我们看到,小路不远处,一位穿警服的警察,正弓着腰,用钳子抢修山体旁一处被暴雨冲刷坏的防护栏。他看见了我们后,迎面走来。友好地向我们道了声“早安”后,微
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  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    1987年底,王菲从北京移居香港,虽然从节气上是从一个冬天移居到另一个冬天,但繁华璀璨的香港哪里有
一个人看海的感觉很特别。眼前是超脱,身后是尘世。聆听大海,用生命的波涛去演奏心情的乐章,毫不掩饰,诉说自己的悲伤或是喜悦。一个人看海,是心灵与大海最直接的对话,它的伟岸会把自己的一切寂寥、伤感、失落包容进去,留下的是一片舒缓的心情,仿佛一切灰色的烦恼和不幸都能在它胸中渐渐溶解、扩散,直到被那永恒的蓝色所吸纳。一个人看海是宁静,是靈性与灵魂的撞击,之后是融合,是波澜不惊,是海天一色。  一个人看海的
小时候,因为天气炎热难以入睡,母亲会一边轻轻扇着葵扇子,一边哼着歌儿哄我睡觉一一“月朦胧,鸟朦胧,萤火照夜空……”在我眼睛一睁一闭间,看到母亲的脸在银色月光照映下,蒙上一层柔光:嘴唇嗡动着,仿佛吐着带有魔力的美妙音符,不一会儿我就会熟睡。  所以从小我就以为,这首曲子是母亲作曲、填词和演唱,只向我一个人唱。后来我才知道,作曲的是古月,填词的是琼瑶,歌曲一度流行。我又从不少人口中听说,母亲的歌喉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