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参数范围的求解策略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参数范围的求解问题,它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成为高考和竞赛试题中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屡屡出现,由于学生对此类问题求解方法的领会还不够透彻,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把握,因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较繁还极易产生错解,为此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总结,给出解决问题一般方法,指明此种问题的一般求解策略,以飨读者.
  一、数形结合,结合函数图象求范围
  例1设x∈(0,4),若不等式x(4-x)>ax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解:设y1=x(4-x),则有(x-2)2+y21=4(y1≥0),是圆心在(2,0),半径为2的上半圆C.再设y2=ax,它是过原点,斜率为a的直线l.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作出它们的图象,由题意知半圆恒在直线上方,从而可以看出a<0.即所求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0.
  评注:对于不等式两端有明显的几何意义时可以考虑构造函数,通过数形结合利用函数图象求范围,往往直观形象,方便快捷.仿照此法读者可以解决:设不等式x2  二、分类讨论,借助函数性质求范围
  从以上数例可以看出,应当指出的是对于一个具体问题来说,往往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策略的共同参与才能奏效,这就需要领会各种方法的精髓,灵活而又恰当地使用上述各种策略解题就无往而不胜了.
其他文献
女儿以前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可自从上了初中,她变得喜欢较真了。  那天,女儿一进家门就气呼呼的,仔细一问才知道,她和数学老师因为一道题起了争执。女儿几天前曾问过数学老师一道函数题,老师详细向她说明了一种解法。那天的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讲解同一道函数题时,却用了另一种解法。其实两种解题方法殊途同归,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女儿却较真起来,一个劲追着老师问,为什么当初给自己讲另外一种解法。老师大概忘了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