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yun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39-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这一主题的核心就是创新精神的培养,时代在呼唤,要求我们每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呢?现在我就个人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做法:
  激趣导学,着力自主。于漪老师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陈景润在高中学习时,他的老师在讲歌德巴赫猜想的故事时说:“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这番话使陈景润产生了学好数学的浓厚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心理的要求,课堂教学尽量多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设置悬念,寓教于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和创新探索,从而激发主体,主动参与。如在给学生教现代诗《雨说》时,我用钢琴曲《雨的印记》做背景音乐,由远而近,轻轻用曲中的雨点点击着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很快与诗中的情感吻合,产生共鸣。教学不同主题的文章最好使用不同背景的音乐或别开生面的开头,这样都可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又有助于主题思想的理解。除此以外,还可有以游戏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才能很自然的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质疑问难,发展思维。疑是一切发展和创新的奠基石。学校要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并指导学生于无处生疑,在平常的问句中发现不寻常的问题。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如教学《木兰诗》时,很多学生都想知道木兰替父从军在军营里是怎么生活的,那时的状况可不像现在可以有独居室,这个问题当时就让我也一时无语,就跟学生约好下课一起去网上查找,学生探究的兴趣很浓,如此多次,他们的质疑能力也就逐渐提升。如果他们不善于质疑,那在遇到可质疑的地方,教师自己要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一个个悬念解开之后,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创新精神也养成了。善于启发学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并质疑的能力,激发求知欲,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自主自学,勤于实践。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还必须自己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如何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有选择地阅读课外读物,这要靠老师的正确指导。网络的普及给阅读开阔视野带来极大便利,但同时学生更要学会有选择的阅读,多给他们推荐一些合时的网站,指导他们摘录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归类,精心编排。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阅读面才能开阔,视野才能宽广,语文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对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的突破都有很大帮助。今天的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要进行交流,所以语言表达也需要创新精神,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热烈讨论、训练朗读、组织演讲、办手抄报,参加各种活动,这实际也是一个全方位能力训练的过程,这些活动也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活跃学生思维,极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抓住契机,引导观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有“我心中的春天”命题作文,想到写景的同学,经过一番思索,大部分都避开了自然景色的描写,通过具体的记叙来表现抽象的春天。当时教室窗外正开满了梧桐花,我抓住契机,及时引导他们寻觅春天,先看那些美丽的白色花、粉色花,再用鼻子去嗅,告诉学生这就是春天,接着又提问他们“春天在哪里?”学生立刻想到了很多的景物,看到的、嗅到的、听到的……学生一下子变的有话可说了,在他们流畅的描述中,我不失时机的要学生回家把白天的所见所闻写成随笔,从不同角度去感悟体会,当看到他们流畅清晰的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时,我深深感到抓住契机,及时引导,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变抽象为具体,同时也养成了创造性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触发感悟。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少,对阅读材料中主人公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甚至他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经历,来体会阅读文中所抒发的人物情感。让学生从内心感悟出此时此刻文章主人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用自我的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教学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对于结尾处杜小康找到所有的鸭子时,抱着鸭子哭了,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既然找到了鸭子为什么还哭,我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如果也历尽艰险做成功一件事,肯定会流泪,因为这是激动的,喜悦的泪,更是一种成功后的充满自豪的感动。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教学时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触发感悟,使他们积极参于、乐于探究、敢于动手,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规划人生的能力,同时体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而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必能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引导学生通过纵横、正反、表里、多角度、比喻多种联想法进行审题,能够拓宽意境,丰富内容,升华主题,使形象鲜活灵动,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 审题 联想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31-01     文以意为主,“意”即文章的主题,它是由事实、材料形成的一种思想。那么“意”从哪里来呢?古人主张“意在笔先
为选育出更多适宜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草菇菌种,从我国南方地区收集分离获得8个草菇菌株,并对其进行农艺性状鉴定评价,以筛选出适合山东地区夏季栽培的最适品种.结果表明:V-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34-01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通过平时的教学,我也深深体会到,英语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32-02     英语学习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从一个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英语知识是否扎实以及他是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要想用英语写出一篇清晰、简洁的文章,就必须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一语言。笔者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发现和掌握了学生应用语言的长处和不足,要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就要提高学生用英语
摘 要:滑轮作为简单机械,由于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常出现与它相关的物理学问题,通过它将物理学科中的动力学、运动学、电磁学等知识的应用联系在一起,充分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滑轮 解答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3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37-01     中学生物理课业负担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习题多、题量大,部分教师把加大习题作业的训练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解题能力不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做题质量,对习题进行深层次地开发、探究和拓展,不仅能把学生从“题海”中
针对山东地区金针菇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实际,以当地主栽白色金针菇品种为供试菌株,以菌丝球直径、密度及菌丝体干重为检测指标,以不同材料的碳源、氮源、维生素为影响因素,研
On the basis of transplanting successfully a suit ofRTOS μC/OS-Ⅱ to MB90F543 MCU, double CAN communicat-ing program module have been embedded into μC/OS-Ⅱ
为了水稻机械化旱田栽秧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以津稻179为试材,研究水稻硬质和软质不同钵盘育秧对秧苗生长动态、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及起秧时钵体块含水量和硬度对机械化旱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38-01     我们不得不承认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社会生产力较之从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与此同时,为数甚众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大幅滑坡,社会公共道德意识之薄弱已经滑落到岌岌可危的地步。对他人痛苦漠不关心,在本可以援之以手即能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时刻更多地采取视而不见明哲保身的做法,做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