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德育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9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学校德育应该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新时期要求德育应树立“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改变以前那种在教育工作中“只见物不见人”的异化现象。本文主要就当前学校德育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学校德育工作“以生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德育 以生为本 策略
  学校德育工作要相机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德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成了空中建楼阁。优秀的教师,總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学校德育教育“以生为本”的内涵
  1.把“生”当人,使“人”成为人
  我们的学生首先是人,是有尊严有人格有感情有人权的人,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这一简单的道理。学校德育是学生调动自身经验,接触语言材料,参与学校德育活动,从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学习过程,学生道德素养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因此,学生独特的言语经验和生活体验相当重要。一个人的德育素养不是一次考试能准确反映出来的,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在德育活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不把学生当人看,既是对人权的践踏,也无法真正做好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教育要跨越过度功利,复归人性关怀。
  2.关注每一个学生
  从考试分数看,的确有高低差异,即所谓优生和差生;从学习过程看,也会有差异,即能力的强弱;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某些学生没有前途,甚至无可救药,因而冷眼以对。学生的差异除了水平的差异,还有爱好的不同、个性的不同。即使学生对学校德育不感兴趣,也不见得是学生的不对,学校的德育形式、德育活动、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和手段等都有可能有问题,这恰是德育老师应该反思的地方。正是由于学生的差异,才让学校德育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老师眼中不要只有“优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机会,更多耐心,更多关爱。“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应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3.关注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生存、发展与幸福
  教育不能只看到学生在校阶段的学习状况,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考虑到他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学校德育教育而言,不要只看考什么,从书本到书本,老师要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学会生活、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把学校德育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育不仅是“为未来做准备”,为可持续发展打基础,不能使学生学生成为机械记忆知识的机器。如果教育给学生留下的只有痛苦,使学生的读书时代不再充满阳光,那将是教育的悲哀!人的发展绝不仅靠所学的知识,还需要强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商”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学校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德育教育要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力量,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的生活。
  二、学校德育教育改革思路
  目前,基础教育学校提出“学校德育素养”的概念,学校德育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校德育素养,而学校德育储备需要长期积累、积淀,学校德育学习的动力需要逐渐培养、形成。学校德育素养是综合素养,只能在整体推进中才能更好的发展。
  具体的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的确定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需要和意愿,“充分关注学生在学校德育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学习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有弹性,个性化 ,注意“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
  三、学校德育工作“以生为本”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重视个性
  以生为本,就是要看到眼前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我们要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修养和踏实的科学态度,在学校德育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以生为本,培植创新
  前国家教育部部长、国家督学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这论述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以此为原则,改变过去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牵着学生鼻子走,机械地灌输知识的做法,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运用新的教育方法,以教会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潜能为主,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促进创新教育发展。
  3.以生为本,完善评价
  学校德育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校德育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不刻意追求评价的客观和精确。反映在评价标准的确定上,则在于不求全、不求细,而关键在于评价的有效性。
  4.以学生为本,打造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要保证学生管理制度和纪律的全面性,从时间上看,对学生的制度约束包括学生的日常规范,从开学时到学期结束,从入学到毕业,从学校的学习生活到平时的寒、暑假,应该说制度和纪律是无时不在的。从空间上看,我们制定的制度和纪律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在课堂上有课堂纪律,下课有课间纪律,在图书、阅览室、实验室有规则等等。俗话说,家有家规,校有校纪。
其他文献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原产于我国,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其丰富的花色、多变的花型以及易于栽培等特点,使其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近年来切花菊在切花消费中占
黄柳是浑善达克沙地的一种重要的乡土固沙先锋植物。本文应用春秋两季所采黄柳苗条,采用不同的插条长度、栽植密度、设置规格和设置季节,在浑善达克沙地沙丘不同部位,对黄柳
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是城市绿化和运动场建设中备受重视的冷季型草坪草一。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气候过渡带地区,匍訇翦股颖的绿色期较长,但由于其耐寒不耐热,夏
本文以神府-东胜煤田补连塔矿覆沙区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以采煤塌陷对风沙活动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2年系统的野外风沙观测和采样分析,初步对地表塌陷特征及粒度变化对风
人工林是人为控制下形成的生物群落,与天然林相比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的退化与否、林下植被是否具有足够的物种多样性和人工林的生长状况是人工林生态
通过对云南省永仁地区油橄榄园进行的覆盖试验,研究了不同材料覆盖后油橄榄园土壤温度、水分、理化性质、油橄榄树树体营养生长的变化等,结果表明:   (1)覆盖对土温变化的调
为了进一步了解辐射对唐菖蒲M2代品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将5个辐射剂量组的唐菖蒲“豪华”“江山美人”“新秀”3个品种M2代种球植入大田,观察测定各项形态指标,并将
杨树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树种之一,已成为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杨树是继拟南芥和水稻之后,第三个测定全序列的植物,并且是第一个测定全基因组序列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摘 要】实验教学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力求使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 课程 实验教学 改革  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人们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递等操作。随着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其知识本身,还存在于它的历史之中,数学发展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人教版的新教材中增加了数学史的内容,力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文化传播过程。因此,数学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多角度的创造条件,融入数学史,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笔者长期的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