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些能从容流连的光景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54177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间流逝,那些能让我们从容流连的光景会慢慢消失,而我能做的,只有怀念。
  记得小时候,每逢假期,我总时不时去趟洼里。洼里,是一个带有农家气息的类似游乐场的地方。在那里,有用木头和麻绳搭成的障碍物,有最原始的农家石磨和水车,有小河上的小小竹排……在那里,我和小伙伴们曾进行过酣畅淋漓的比赛,比谁最快通过全部障碍;曾肆意地在一个很不起眼儿的土坑上方抓着麻绳悠来荡去,整个场地回荡着我们的笑声;曾几个人冲到竹排上,体验水乡人的生活;曾趁着无人看守,偷偷跑到地里一人薅两把花生,再跑到水车那边,几个人踩水,几个人清洗,然后愉快地“分赃”,最后“毁尸灭迹”。洼里承载了我和伙伴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可突然有一天它就变了。一下子就有了好多小孩子来这里玩,过障碍物要排队、踩水车要排队、荡秋千也要排队……无论玩什么,等着我的,都是一条长龙。有个孩子突然跑出来抢我的秋千时,我忽然明白了,洼里,再也不是那个令我和小伙伴们流连忘返的洼里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它,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这里,它已经失去了那份让我们从容嬉闹的静谧,从前那些美好的、无人打扰的光景终究只能出现在记忆里了。
  小学时,我家附近有一家很大的书店,叫纸老虎,是可以在里面待一个假期的那种,而我也经常去那里看书。在那里,我看完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昆虫记》……因为有时人会比较多,没有空余的凳子,而且坐着看书看久了会脖子疼,后来我“发明”了一种方法:拉一辆购物车,把能够活动的那块板子翻上去,然后坐进购物车里,把书放到翻上去的那个地方,正好组成了一个舒适的阅读角度,脚还能挨到地,可以时不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现在,纸老虎由开始的一整层缩到了一个小角落,以后再去,恐怕连这个小角落也没有了吧。
  以前去博物馆看展览,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见到的都是真正对文物、对历史有兴趣的人。记得那次去首都博物馆看楚文化展,有一位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全程为我们义务讲解,不论什么文物,他都能讲出许多内容来。他身后的一群小朋友专心地听着他讲解,时不时还提出一些问题。而现在,博物馆里到处都是旅行团,随处能听到导游的半吊子讲解和不停催促的声音,不让人停下来好好观赏展品、不让人仔细思考。上次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我竟然听到有个家长解答孩子“虎符是什么”的问题时说,“是挂在脖子上当装饰的”。无独有偶,上次在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听到一个爸爸告诉孩子“你看清军这个服装,一看就打不赢仗”,战争的输赢难道是看服装吗?实在可笑!博物馆,本应是一处供人们汲取知识的地方,大家互不打扰,彼此都能从容地徜徉在历史文化长河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供附庸风雅的游客休闲旅游的场所。那些能够在展厅中从容徜徉、流连的时光,再也回不去了。
  时光飞逝,时代变迁从不等待任何人,我希望能够从容流连的光景不要一起溜走。
  佳作点评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题材全部来自日常生活。作者按时间顺序,历数成长中值得怀念的人和事。洼里农家院静谧、原始但无人打扰,可以让孩子们尽情地嬉戏玩闹;纸老虎书店悠闲舒适,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我”可以尽情地沉浸在书海中,小作者还独创了自得其乐的阅读方式;博物馆可以“从容徜徉、流连”,人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文章怀念逝去的美好时,也在关注现实,流露出对浮躁社会的反思。空旷自由的洼里变得人满为患,令人流连忘返的昔日书店难以为继,安静的博物馆成了旅游胜地。这既与逝去的可从容流连的光景形成鲜明对比,將“怀念”的主题娓娓道来,同时又揭示了美好光景逝去的社会原因,从而给温情的怀念增添了一道冷峻的色彩。
  文章把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既回顾了个人“小我”的过往与成长,又折射出社会“大我”的发展与变迁,互为表里,平实深刻,情味十足,言近旨远。
  (高建华)
其他文献
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可能是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也就是圆不圆、扁不扁、弯不弯、长不长的,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就叫它“倭瓜”。也可能它有自知之明,从夏天的开花结果开始,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丛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然而当冬天快要来了的时候,万物开始枯萎了,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黄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突然的惊喜:“倭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从大人们的嘴里听到“里下河”这个词了。心中常常有疑問——里下河,是哪里的一条河呢?后来总算知道了,里下河不是一条河,而是指江苏省中部沿海江滩的一块湖洼平原,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至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通扬运河。但又因为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称“里下河”平原,被誉为“鱼米之乡”。  说来也巧,就在我38岁的时候,我踏上了“里下河”这方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15年前乡亲凑钱给丈夫看病。  浙江老人春节挨家挨户还钱  20 17年春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塘头村的村民们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徐兰芳。这位66岁的老人揣着15年前的账本,推着一辆放着一箱箱八宝粥的手推车,在村里挨家挨户还钱,她说她这是在帮老伴完成遗愿。据悉,15年前,徐兰芳的丈夫王乐年突患尿毒症生命垂危,源源不斷的治疗费让这个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雪上
一年秋天,元代大诗人萨刺都来到向往已久的杭州,想欣赏一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美景。可天公不作美,那几天淫雨霏霏,他只好借宿集庆寺。一天拂晓,秋雨稍歇,天空朗月高悬,适逢寺里晨钟悠扬,良辰美景促使他诗情大发,遂笔走龙蛇,吟成七律一首。其三四句云:“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這首诗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时隔不久,萨刺都收到一封来自山东的信。寄信人是一位老者,他在信中说:“全诗意境颇佳。
家有“三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这个问题恐怕老妈最有发言权。  “老熊”当道  “爸!我不想看这个,我想看《寻味顺德》!”“哎呀,这个有意思些,坐下坐下,一起看。”老爸一边乐呵呵地拍拍我的肩膀,一边不动声色地把遥控器往身后挪了挪。“爸,我看到了!你快给我,我真不想看《熊出没》!”我把他的手推开,跺了跺脚,撇着嘴直勾勾地望着被他藏在身后的遥控器。  老爸見我不服软,脸上的笑容倏地一收,轻哼一声,偏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你自然不会想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时光带走了那个她。三十年前,她是侍萍,温柔婉约,深情款款;三十年后,她再次出现在他面前,她是四凤的妈,而他是周老爷。侍萍已经死去了——她只是那个相框里的人,是周朴园回忆里的惊鸿一面。做少爷时,他有过激情,我们可以猜想他为了侍萍也曾反抗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世故老成。周朴园虚伪,侍萍又何尝不是?口口声
感受作家“人品”  原文选段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选,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
曾经读过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只觉得主人公疯疯癫癫,实在疑惑其行为之深意。时隔几年,这次坐在舞台下静静观赏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一些疑惑渐渐消散。  经典的情节“大战风车”,剧中所演和书中所写并无二致,当年阅读的印象依稀还在:堂吉诃德不过是一个装疯卖傻的跳梁小丑,“止增笑耳”。看着他“人仰马翻”、灰头土脸的样子,加上桑丘忙不迭的劝慰,我的笑一如往昔。  当堂吉诃德将低贱的村妇阿尔东莎视为高贵的
爱是滴滴春雨,枯黄的小草也能发出新绿;爱是一股清泉,苦涩的日子也能变得甜蜜。  爱是一粒种子,贫瘠的土地也能焕发生机;爱是春风一缕,冰冻的湖水也能泛起涟漪。  有支歌,我们怎能忘记?每个音符都是爱的旋律。你像妈妈养了很多儿女,可你的孩子却叫你阿姨。有支歌,我们深深铭记,因为这是一支爱的序曲。你像媽妈哺育很多儿女,可你的孩子却叫你阿姨。  忘不了你啊,我的好妈妈……
村庄被一年四季的歌声滋养着。天上飞的,地上行走的,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生灵们,从苍穹上、泥土里、草丛中、树林间、河道边一路演唱而来。它们以通俗、摇滚、美声、民族和童声等多种唱法,加之无伴奏、无指挥的独唱、联唱、合唱,乃至多声部演唱,响遏行云,震撼山岳。村庄,这位地球上生长的泥者,幸福地徜徉在歌声时光里。   对歌声的认识,我小时候就受父母的启蒙。父亲吼一嗓门野调便逗得我破涕为笑,母亲幽幽哼几句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