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青年信仰重塑:问题与方法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olan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农村青年的信仰主流积极健康,但信仰迷茫精神“缺钙”、目标淡漠无心奋斗、价值扭曲信念滑坡等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失衡,农村青年工作缺位;农村青年信仰教育体系不健全,信仰教育工作不到位;网络信息海量化,农村青年主流意识信仰教育效果被稀释等。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青年信仰重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就是要为农村青年指明“党是领导一切的”政治方向排除信仰岔路,依托乡村振兴总要求明确信仰前路,加强先进文化教育延伸信仰进路,严抓网络意识形态开拓信仰新路。
其他文献
摘要 准确把握交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交通运输业乃至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基于理想决策单元参照的交叉效率模型对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效率进行科学测度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①研究期间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效率已形成较为复杂的、多线程的网络关联关系,但其网络关联结构仍较疏松,且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等
第39届中国控制会议(CCC2020)于2020年7月27~29日以在线会议的形式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东北大学承办
摘要 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是破解经济增长、生态保护、民生福祉增进“三难”问题的核心。文章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了2004—2017年全国29个省(区、市)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而采用σ收敛、经典与空间β收敛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 2004—2017年,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具体经历了“波动上升-持续下降-波
摘要 采矿权安全性是影响采矿企业投资行为的关键因素。文章聚焦采矿权安全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通过演化博弈模型和L-V模型,分析了采矿权安全性影响下,政府规制行为选择与采矿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动态演化過程,进而采用2019年中国采矿权交易数据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发现:①当采矿权安全性较低时,其对采矿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倒逼作用,但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和研发周期的增长,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动
基于中国政府国家自主减排承诺到2030年的碳强度降低目标,从先进标杆理念出发,综合运用Ward层次聚类法、遴选法等方法构建了测算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模型方法,即:先进标杆理念
摘要 生态补偿是促使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而不同补偿方式会给农户带去差异化的价值感知体验,进而对其绿色生产行为产生异质性影响。为此,基于价值感知视角探究了不同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湖北省五个地级市837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實证考察了价值感知调节作用下,现金和技术两种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命题,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基本遵循。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原则要求
摘要 农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环境功能。文章基于2005—2018年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水足迹理论和SFA模型测度了各省每年粮食生产的生态效率,探究了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①从时间序列来看,中国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整体上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其中山西省、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实施需要配套规章支持。美国内政部(DOI)制定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规章,确立了由受托人组织实施、依规划、分阶段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程序。其通过“预评估”
摘要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构建促进流域上下游之间协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实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集中式生态补偿模型、无成本分担的分散式生态补偿模型以及引入成本分担契约的分散式生态补偿模型,讨论中央政府参与补贴与上下游选择分担污染治理成本行为之间的互动博弈策略,得出以上策略中流域上下游各自相应的最优反馈策略和污染治理量随时间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