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本遇桃花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于阳春三月,或许天生就跟桃花很有缘,所以有关桃花的诗句,我都很喜欢。经典的如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处觅,不知转入此中来”;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缘于一次采风活动,我来到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真正认识了“十里雾本看桃花”的靓丽与魅力,我觉得此生与桃花结缘,一定“等闲识得东风面,不负春光不负卿”了!于是,我仿佛游弋于雾本村孔尚任笔下的《桃花扇》里不能自拔。
  这次到弥渡的采风活动本来没有提及雾本村桃花,是同车的一位好友说弥渡有个“桃花源”值得一去,文人都是痴恋山水之人,不是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案头之文章”吗?既然有这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之地,那么在春天去寻一场有关桃花的遇见吧。车上的人都没有去过雾本,所以经过路口曾擦肩而过。车子掉头重新找到路口进入。
  去雾本的路还真像陶渊明说的:“初极狭,才通车”,村中人“怡然自乐”生活在这个不被打扰的地方。文化墙上画着古朴的民风,透视出山居生活的宁静安详。车子拐过几个山坡,不久便有几家装点特色的农家乐,母鸡领着小鸡在菜园中悠哉乐哉地觅食。山回路转,一波清碧之水映入眼帘,有文友搜索出此潭名叫:“雾波潭”!好美的名字,不难想象大雾笼罩在水潭上面时的情景,跟塘边的茅舍、渔人、山林、村落相映成趣,如果邀约三五好友在水边煮鱼把酒,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雾本村原名阿雾白,在彝语中是蝌蚪比较多的地方。蝌蚪多预示着雨水相对集中,雾气时常笼罩着村落,这就是“雾本”村的来历。我发现雾本村的梯田村庄四周皆是,其中以雾波潭周边的那一片为最美,大约500余亩。梯田形态规整、造型独特,曲线优美;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整齐排列在其中,从高处看,梯田中间的线条,像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八”字规则地排列着,形成了“八卦”奇观景,眼前时令正是豆麦金黄时节,阳光照射下梯田像一块块七彩染布,将雾本村装点得格外耀眼。
  车到雾波潭停了下来,不远处桃花已经隐隐约约露出它粉红的娇羞。同车的文学女青年突然提到现在热播的一场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看看她一脸兴奋的惊喜,我想雾本桃花一定是与她在电视剧中的景象有一场邂逅了。眼前雾本的桃花或高或矮,或大或小,那粉红娇艳的花团,密密匝匝,层层叠叠,满枝,满树,满园。伴着春风徐来,桃花漫洒,如红纱轻飘,在蓝天映衬下,像是一片片胭脂,染着泛青的春野,醉倒在大山的春天里。面对眼前这些小家碧玉、着装粉黛的花枝,眼睛、相机和手机自然要美餐一顿桃花大餐。我穿梭于株株桃林下,时光宛若回到扬州十里,阳春三月,桃瓣纷飞,春风带雨走进古旧的诗歌中。当我徜徉在古诗的想象中时,几位女性朋友嫣然开怀在桃树下舞动着自己的丝巾摆弄着各种姿势,在大地的舞台来一场时装秀。另几位朋友在桃园中像一只忙碌的蜜蜂,在不同角度欣赏桃花的美,完全沉浸在花蕊吐艳的芬芳里。此情此景,我突然想到歌手阿牛唱的一首歌《桃花朵朵开》:“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在桃花芬芳的春天,全身的疲惫和彷徨都会全部忘记。
  雾本村的桃花之所以美妙,最恰到好处是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远望雾本村后面大山掩映大片森林,有雾露泉、龙树箐、龙树林、情人谷、麻栗树林等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村前有雾波潭碧水之美,村中有随着四时交替的田园美景,而今又种植上一大片十里桃花,有人进入其间真正体验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意所在。《诗经·国风》的《桃夭》,用现代汉语说就是: 桃树茂盛、桃花灿烂、女子出嫁、和美一家,是一路高歌地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我们今天常说的“桃花运”,也源出于此诗。想必这次和我们一同前来的单身友人也能通过这次与桃花的邂逅后会遇到属于自己真心的桃花运吧。
  在雾本桃林中时常会遇到勤劳耕作的村民,他们的动作悠然,满脸地热情。在这样桃花源中生活是幸福的,连稚气未干的孩童背上竹筐也是一道风景。他们将零落的桃花收集起来,酿成桃花酒。有的农家乐还推出味道鲜美的特色菜谱——桃花鸡,乌骨鸡配上朵朵桃花,黑红相间,勾起我的食欲。喝着桃花酒,看着弥渡花灯《十大姐》,听着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我的心情美了醉了。
  弥渡的饮食很有特色,这次来我肯定不会错过。“弥渡卷蹄”可能大家都不陌生,或蒸或炒,浓浓的清香中夹杂着一丝的酒气,是招待客人最好的佳品。弥渡大芋头我不知怎么形容它的香糯。它个头大,煮时加点白酒和食盐,还配上青菜,棉花一样雪白的芋头,青绿的雨水菜用排骨汤熬制,吃到嘴里润滑爽口。朋友说如果在雾本多停留些时日,弥渡大厨还会推荐你品尝弥渡的大餐——“豆腐宴”,全是用豆腐制作的形形色色食品,甚至是制作佛家素食的佳品珍肴。这些豆腐制成的菜肴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共同兼得”的地步!盘子里的“三线肉”、“鱼丸子”、“熊掌”,惟妙惟肖,吃到嘴里才知道,原来豆腐食品就是这么“任性”。
  后來桃熟的时候我又去了雾本一次,这次也有不少的收获。雾本的桃树并不高,结出的桃子却鲜红硕大,吃到口中很甜很脆,汁多味美。在桃熟的季节,如果邀约三五好友,来雾本摘桃,一样会有“艳遇”。如果不轻易间踏入桃园从中,偶遇摘桃的女子,穿着古代的服饰,提着花篮,不要以为是穿越时光隧道,也不要认为某剧组在拍电影,其实这是弥渡雾本旅游的一个特色,那就是“七仙女摘桃”。其实,现代版的女子也经常穿梭在桃园中,发发微博微信。
  在弥渡的雾本,看着这些灿烂的桃花,在我们即将离开雾本村的时候,农家乐的老板特意泡了一壶美容养颜的“桃花茶”给我们喝,乐得一同前去的文学女青年笑得面若桃花般灿烂,是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作为步入中老年的我,品一品“桃花茶”,只是寻求心中那一点点藉慰和宁静。如果能在雾本的桃园中,煮茶论诗,那更是人生中的一大畅事。
  编辑手记:
  五印山包裹了自然和人文的丰富与静谧,在安静的时光中充满着神秘的秘境诗韵,《探幽五印山秘境》中,作者细腻的情感在美景中得到释放,真实流露出平静且豁达的心境。徒步游不仅可以锻炼人的体魄与耐力,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同时能够激发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使久居都市的疲惫心灵得到放松。《徒步鸡足山》是作者徒步鸡足山的旅行笔记,在路途中融入灵山圣境,寻找那浮华背后的宁静,在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用坚定执着的脚步丈量充满意义的生命。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之一,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与交流,遵循乡村肌理、突出乡村特色、挖掘乡土味道、记住美丽乡愁,大理的乡村在以新的面貌和姿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丰源行记》里的丰源,《走进东坡》里的东坡,《雾本遇桃花》里的雾本,三个美丽的村庄以各自不同的特点吸引着游客来探访游历,在三位作者笔下均将乡村纯净的环境和村民的生活融入旅行的视野,重构“美”对于乡村的定义。
其他文献
一  孩提时代没出过远门,老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家里大人出门,总喜欢撵路,目的就是看看没去过的村庄是什么样。到七八岁时,附近的村庄都去过了,就是没有去过山村。去看看山里的同龄人的生活是不是跟我们一样,这一直是心中的一个愿望。  当时的印象中,时不时有身穿羊皮褂、披着羊披的山里人到村里用竹篮、木瓢、水果、蔓菁、洋芋等山货兑换大米。那时心中就萌生出一个疑问,山里人的生活为何这般艰苦。大人们的回答是,山高
期刊
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动荡、竞争激烈的当代,企业组织己经越来越意识到服务创新、新服务开发才是生存的关键。而新服务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利用客户信息处理不断推动创新的过程,组织可以通过持续吸收新的客户信息来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增进组织的新服务开发能力,提高组织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本文试图通过文献追踪和探讨,构建客户信息处理一新服务开发绩效的理论框架,并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验证所
(一)  我不是唯一  我是我的唯一  睁开眼的温暖  一直在变幻的世界里  留着余温  (二)  我担心自己走着  走着就丢了  于是  把自己绑在树上  这颗经年的树  枝繁叶茂  风雨里成长着  清晰的年轮  和光阴的故事  许多时候  并不舒展  却长成了自然而生动的形状  我把它牢记成母亲树  因为有叮嘱  还有不可迷失的方向  踩在爱恋着的土地上  仰望星空  疲惫的时候  可以靠靠 
期刊
丰源是洱源县茈碧湖镇所辖的一个村委会,上村是丰源村委会的一个古老的村落。在晨雾弥漫的早晨,我们驱车前往上村。  刚到丰源上村,映入眼帘的是这里颇有特色的民居,在同一座房上有青瓦覆盖飞檐翘角的屋顶,雕龙刻凤的美人窗,古色古香的格子门,也有钢筋混凝土坚固的柱墙,瓷砖拼接的地板,石膏板装饰的吊顶。不过整个村落,早已被飞速发展的经济分割成老村庄和新村庄了。我们被当地人带到新旧村的“交界口”,新老村庄之间的
期刊
东坡位于鹤庆县松桂镇西北部,马耳山系东麓,平均海拔2450米,气候冷凉。沿着上鹤高速一路前行,在蝙蝠洞收费站下高速后调头往回,几百米的距离后见到东坡的路标,为我们揭开曼妙的景色。  据《鹤庆县地名志》记载:相传清咸丰至同治年间,军营曾驻扎兵营。东坡,在军营东南,坐落于后本箐东坡上, “东坡”由此得名。层层梯田如壁垒,森森万树如云屯。远远望去,这些青瓦白墙的小山村掩映在高大茂密的绿树丛中,被美丽的层
期刊
我的家乡干海子是与宾川县相邻的祥云县一个小山村。雄踞宾川县境内西北隅的鸡足山,因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灵山佛都、旅游胜地”“华夏第一佛山”等美誉,以“四观八景”的奇风异彩名冠于世,早已铭刻在我的心中。遗憾的是我这个与宾川相邻的祥云山里人,一直未曾与鸡足山谋面,这次便和家人邀约亲眼目睹鸡足山的风采。  这次我们决定徒步爬山,一大早,我们将
期刊
一  什么是“徐学”?要而言之,徐学是研究徐霞客的一门学问。  徐霞客是徐宏祖的号。徐宏祖字振之,明末江苏江阴人。据明末浙江名士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载,因徐宏祖“天下畸人癖爱册……青霞括苍局于掌”,故其尊师黄道周为他取号“霞逸”,后来另一位浙江著名画家陈继儒给他取了流芳天下的霞客为号,这个号取之于《楚辞·远游》的“载营魄而登霞”一句。  一个人的一生言行被尊为一门学问是很了不起的事。中国文化史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