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由于生产的知识化、资产的无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控制和抉择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审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业务处理的多样化,处理难度的增加,以及财务管理职能的增强,信息环境下的审计人员要有远见,具备分析、判断、交流等能力。也迫切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信息环境 审计人员 素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1)12(a)-0000-00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由于生产的知识化、资产的无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控制和抉择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审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业务处理的多样化,处理难度的增加,以及财务管理职能的增强,信息环境下的审计人员要有远见,具备分析、判断、交流等能力。也迫切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1 信息环境下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审计工作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技术性也更强,它必须具有更高级更完备的控制方法、控制制度和准则。
计算机的使用扩大了审计内容,要对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输入的原始数据、打印出的会计数据及存储的数据文件等进行审计,还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程序进行审计。因此,掌握被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种功能和程序设计,也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信息环境使审计人员面临着更新知识的需要。他们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而且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和管理技术;不仅要懂得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且应根据审计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然而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员总体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从审计人员年龄、学历层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40岁以上,约占30%,这部分人多是通过考试招收的社会人员、军队复转干部或其它单位调入的人员,其学历层次多为高中以下,虽然这部分人在工作以后取得了大专或本科毕业证,但其专业技能还有待提高。第二类人为30至40岁之间,约占总人数的50%,这部分人员绝大多数为专业学校毕业,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遇到复杂的问题有时便显得比较被动。第三类为30岁以下者,约占总人数的15%,这部分人是近几年由大中专院校毕业陆续走上工作岗位的,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功底较深,但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在信息环境下,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让审计人员了解财会管理人员所具备与管理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库、网络技术及计算机软件设计、操作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知识。
信息环境下,先进的会计技术既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出现了一些会计人员不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缺乏法制观念,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行为。作为审计工作者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与此现象做斗争。
2 必须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网络经济时代的审计人员应该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电算化技术,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要适应新的形势,大力推进企业继续教育,使企业真正成为继续教育的主体。企业是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之一。企业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紧密结合企业需要,把继续教育渗透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要针对审计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开展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方法为内容,以开发审计人员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为目标的继续教育。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很难甚至根本无法通过肉眼跟踪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了更有效地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人员必须更新自己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的专业知识,适应财务发展的需要。
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的。因此,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的政策、法规等审计依据外,还应掌握一定的电子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
开展审计业务交流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内部交流”的方式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通过向兄弟县市取经、审计系统内部交流,拓宽审计人员的工作视野,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提了审计业务工作能力。
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培训、再教育,这是审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许多新知识和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的颁布,审计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做好自身职能的转化工作,学习大量新的专业知识,努力向参与管理、参与经营决策方面转化。
关键词:信息环境 审计人员 素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1)12(a)-0000-00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由于生产的知识化、资产的无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控制和抉择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审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业务处理的多样化,处理难度的增加,以及财务管理职能的增强,信息环境下的审计人员要有远见,具备分析、判断、交流等能力。也迫切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1 信息环境下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审计工作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技术性也更强,它必须具有更高级更完备的控制方法、控制制度和准则。
计算机的使用扩大了审计内容,要对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输入的原始数据、打印出的会计数据及存储的数据文件等进行审计,还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程序进行审计。因此,掌握被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种功能和程序设计,也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信息环境使审计人员面临着更新知识的需要。他们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而且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和管理技术;不仅要懂得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且应根据审计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然而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员总体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从审计人员年龄、学历层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40岁以上,约占30%,这部分人多是通过考试招收的社会人员、军队复转干部或其它单位调入的人员,其学历层次多为高中以下,虽然这部分人在工作以后取得了大专或本科毕业证,但其专业技能还有待提高。第二类人为30至40岁之间,约占总人数的50%,这部分人员绝大多数为专业学校毕业,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遇到复杂的问题有时便显得比较被动。第三类为30岁以下者,约占总人数的15%,这部分人是近几年由大中专院校毕业陆续走上工作岗位的,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功底较深,但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在信息环境下,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让审计人员了解财会管理人员所具备与管理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库、网络技术及计算机软件设计、操作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知识。
信息环境下,先进的会计技术既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出现了一些会计人员不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缺乏法制观念,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行为。作为审计工作者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与此现象做斗争。
2 必须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网络经济时代的审计人员应该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电算化技术,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要适应新的形势,大力推进企业继续教育,使企业真正成为继续教育的主体。企业是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之一。企业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紧密结合企业需要,把继续教育渗透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要针对审计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开展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方法为内容,以开发审计人员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为目标的继续教育。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很难甚至根本无法通过肉眼跟踪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了更有效地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人员必须更新自己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的专业知识,适应财务发展的需要。
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的。因此,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的政策、法规等审计依据外,还应掌握一定的电子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
开展审计业务交流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内部交流”的方式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通过向兄弟县市取经、审计系统内部交流,拓宽审计人员的工作视野,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提了审计业务工作能力。
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培训、再教育,这是审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许多新知识和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的颁布,审计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做好自身职能的转化工作,学习大量新的专业知识,努力向参与管理、参与经营决策方面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