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让数学学习更快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一并构成数学课程的“四大目标”,强调指出:“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乐的感受是学习最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快乐、更有效呢?
  一、小故事,变枯燥为生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只要一提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他们都表现出十分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课堂上适时引入一些小故事,可以改变枯燥、单调的氛围,给课堂添加上快乐的调味剂,调整学生状态,调节课堂气氛,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013年9月,我接到了一个班,学生素质差,习惯不好,连数学课的基本常规都不清楚。刚开始时,每节课几乎都要花去十多分钟“整顿”才能勉强进入主题,教学效果相当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将看到的几个小故事带到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立即使我产生了一个想法:让孩子们从小故事开始。于是,我当场宣布,从明天开始,每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都讲一个故事,但要同学们自己找,自己讲,每个人都要讲。就这样,数学课堂的前3分钟变成了同学们的“故事会”。孩子们一边听小故事,一边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受到了启发。当同学们讲完故事后,我会抓住机会,巧妙地加以引导点评,特别是那些平时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专心、成绩不够好的同学,我会将他们在故事里的优点放大,使他们感受到数学课堂上的成就感。一段时间后,数学课堂改变了,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更浓了,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二、小调整,变失落为关注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的主要教学形式,因此,教师为了让全部学生都能较好地听课、上课,把全班学生按高矮进行排列,安排座位,这样就会忽略一个问题:部分后进生由于个子较高,被安排在后面几排,经常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很可能会因此而使问题更糟糕。为了摆脱这个问题造成的弊端,我改变原有的形式,将学生重新安排:将个子高的学生单独安排一组,并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着手,尽量把学习上的“问题学生”安排在前几排,让他们始终不离开老师的视线,提高对他们的关注度。几年来的尝试证明了这一做法相当有效,大部分学困生都能体会到老师这一做法的目的,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自觉性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数学学习更有效。
  三、小老师,变被动为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因素综合造成了学困生的存在,譬如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老师对数学知识的缺失,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等。孩子一旦在小学低年级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就会成为学困生,中年级进一步恶化,到了高年级就无法弥补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常常采用“结对子”的方式:在了解学生情况后,根据学生的成绩、兴趣爱好、家庭住址等综合信息,将优等生与后进生一一结对,让优等生做小老师,帮后进生布置学习任务、检查作业、弥补一些简单的知识;同时让后进生做“小老师”,帮优等生检查作业情况,发现一些优点或不足,使这些后进生不仅有了学习中的“偶像”,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在检查过程中学习优生的格式、书写等,也在发现优生的问题中产生成就感。我还设立了相应的奖励制度,只要后进生有些许进步就给予奖励,而且奖励是双份的,学困生和他的辅导老师同时受奖,极大地调动每一对帮扶对象的积极性,重新唤起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四、小实惠,变无效为有效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能从这一理念出发,设计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往往只有单一的评价方式,对成绩好的学生会给予不断的激励,而对本来就是后进生的那一部分同学来说,总是看不到数学中的“阳光”,虽然通过努力有了一些进步,但无法从老师的言行中得到认可,时间一长,那仅有的一点点热情就很可能被抹杀掉,重新回到原点,把数学学习放入心里最阴暗的角落。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老师就应当想方设法诱导他,如果不择手段压制他或者采用机械重复等办法惩罚他,只会让他产生厌恶感。几年来,我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尝到实惠,看到希望,设立了许多激励措施,同学们经常都有惊喜,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譬如,阶段测试或期终测试后,我设立的奖项有:优秀成绩奖、成绩进步奖、优秀卷面奖、创新方法奖等,全班每个同学都从不同方面得到了奖励,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几乎从未见过或听过老师的奖励,在这里通过努力,他可以得到成绩进步奖、优秀卷面奖或者是及时完成作业奖等,有时得到的奖品比一些优等生还多。小小的恩惠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进步更是唤回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随着奖赏的积累,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了,必然会影响到全班同学数学素养的提升。
其他文献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由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DNA组成。另外,真核基因组也被高度组装成不同的功能单元,这些功能单元由基因及相应的调控元件组成。而非编码DNA可
?新课标?指出:激励性评价要着眼于一定的培养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和方法。它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每
该研究主要采用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后,通过观察松果腺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和松果腺细胞中cAMP、cGMP、MLT含量的变化特点,以及去松果腺和体内补充MLT后对辐射引起的
摘 要: 创新意识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内容中贯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联系实际,培养其合作精神,利用情感教学等,从多个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学校教育,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将如何面对生存及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来自社会各种问题的挑战,老师
201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帷幕已拉开,这一国际性纺机行业盛事,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吸引着来自全球业界的企业与专业观众。今年,展会已跨入第四届,虽然仍处
摘 要: 目前教育大变革中,着重点是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了落实“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实践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枯燥性,避免脱离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生动、开放、联系生活实践的大课堂,让每个孩子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美。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实践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
本文通过对180例肺心病人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岐化酶及血气、酸碱的检测.结果发现急性发作期(重症组60例,非重症组60例),缓解期(60例)血清中SOD-1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利用2-叠氮咪唑(AIM)与硝酸(HNO3)和斯蒂芬酸(TNR),采用直接法合成了新型含能化合物2-叠氮咪唑硝酸盐和2-叠氮咪唑斯蒂芬酸合水,利用缓慢蒸发溶剂法培养出了可用于X射线衍射
摘 要: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了很大变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强化,但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不能将合作学习的方式科学地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1.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推进素
摘 要: 本文通过举例的方式,选取小学课本上的几个经典规定(先算乘除再算加减、0不能做除数等等)为案例,从而对几个“为什么”的缘由进行探索,进一步了解一些数学的真谛,希望对数学老师及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为什么 规则  引言  想起自己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在数学课本上常常看到那些加粗的句子,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除数不包含零等。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重的,那时候在数学老师面前,很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