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炎性疾病防控

来源 :畜牧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ej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猪肺炎性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原感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肺炎疾病的发生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猪肺炎诊治中,由于多种致病原感染生猪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大同小异,诊断难度较大,如果不能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就开展治疗,很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机,导致药物使用效果变差,致病原耐药性增强。由于肺炎性疾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不利于生猪的健康生长,在日常养殖中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重点做好养殖场环境气候控制,加强免疫接种,完善卫生防疫消毒,适当投入保健药物等几方面人手,这样才能有效防范猪肺炎疾病的传播流行,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确保猪群健康生长。该文分析猪肺炎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最后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肺炎性疾病;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7.087
  0引言
  猪肺炎性疾病是猪养殖场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在发病中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很容易加重病情的传播蔓延,同时还很容易激发感染多种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造成临床症状复杂,诊断难度变大,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猪肺炎性疾病的传播流行呈现出新的趋势,传播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并且多种致病原常混合感染,症状十分复杂,诊断难度变大,致死率较高。急性肺炎发生后,常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猝死现象,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充分认识肺炎性疾病造成的危害,认真分析引发各种疾病的原因,明确具体致病原,然后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
  1发病原因
  1.1传染性因素
  某些病毒细菌感染生猪后,都会引发一系列的肺炎病变。其中引发猪肺炎性疾病的常见病毒主要包括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猪流感病毒等。而引发猪肺炎性疾病的细菌主要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胸膜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波式杆菌。
  1.2非传染性因素
  非传染性因素引发的猪肺炎性疾病,与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有很大联系。生猪养殖中,圈舍环境因素较差,湿度温度较高,防寒保温性能较差,狂风侵袭,空气质量较差,有毒有害气体积累,灰尘较多,排气不大,很容易影响猪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严重,引发肺炎症状。在日常生产中,没有制定严格的卫生清理制度,不清洁的圈舍连续生产,不同来源的猪混群养殖,饲养密度过大,猪群流动不合理,断奶不一致,不能做到自繁自育、全进全出,引种不合理,运输不恰当导致养殖场周围存在很多应激刺激,使猪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進而为多种致病原侵袭提供条件。此外,饲料营养价值较差也是导致猪肺炎性疾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日粮配制不合理,各种元素如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投入不科学,向猪群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尤其投喂含有黄曲霉素超标的饲料,常会影响猪群的身体免疫力,引起免疫抑制,降低抵抗能力,进而为多种致病原侵袭提供条件。
  2临床症状
  临床上猪肺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肺炎和慢性肺炎。急性肺炎常发生于发病初期,表现为症状十分复杂,发病过程短、发病急、致死率高。急性期患病猪,体温迅速升高到41℃,最高升高到42℃,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并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急促,咳嗽,并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急促,咳嗽,从鼻腔中流出脓性分泌物,病变严重时患病猪还会出现大叶性肺炎,甚至会引发猝死[1]。慢性肺炎发病过程相对较长,表现为循环发病,虽然致死率较低,但是养殖场存在隐性带菌珠会导致猪群反复感染该种疾病。发病后患病猪的咳嗽时间不连续,呈现间歇性发病,偶尔伴随气喘,同时还会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停止生长发育,体重迅速下降,体温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临床症状和急性肺炎大同小异,但致死率较低,大多数呈现小叶性肺炎经过。
  3诊断
  在具体诊治中,一定要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有条件的地区应采集病死猪的典型病变,肺脏组织带回实验室后,进行细菌学支原体病毒等多种致病原的检测,明确是单一的致病原感染还是混合感染,然后结合诊断结果选择对症措施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发病周期。
  4防治
  4.1 坚持自繁自育,封闭化养殖模式
  不管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户,还是中小规模养殖户,在生猪养殖中都应实行封闭化的饲养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严格控制非饲养人员和外来车辆随意进出生产区域和养殖场,定期做好灭蚊灭鼠工作,加强圈舍内部环境卫生控制,防止外源性疾病的传播蔓延。另外,养殖场还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隐性带毒猪,隐性带菌猪引入养殖场。确实需要引种的一定要做好严格的产地检疫和引种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到达养殖场的猪群必须隔离观察40 ~ 60 d,进行严格的检疫疫苗免疫接种抗体水平检测,保证达标后才能混群养殖。母猪分娩、仔猪保育和生长中,均应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2]
  4.2强化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人员应结合本地区疫病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卫生消毒计划和清理制度,注重做好环境清洁和卫生消毒工作,及时更换消毒剂,避免致病原对消毒剂产生耐药性。应将消毒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位,最大程度控制致病原的传播和传人,减少诱发猪肺炎性疾病的各种致病因素。做好猪舍内部的卫生清理工作,给猪群营造一个舒适安定的生长环境。在生猪养殖中,一定要结合气候变化,重点做好猪舍内部温度湿度的调整工作。冬春季节温度较低,应激因素较大,应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热应激刺激很容易影响猪群的正常采食,此时应加强圈舍的通风换气,保证有清凉的空气不断注入猪舍,及时排出有毒有害气体。在生猪养殖中,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是防范多种呼吸道疾病传播流行的基础。通过改善效果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刺激,能有效降低出肺炎性疾病的发病率。在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要向猪群提供营养价值全面的饲草饲料,保障猪群免疫系统能正常运转[3]
  4.3治疗
  猪肺炎性疾病,通常发病速度较快,致死率较高,发病后应立即将患病猪单独隔离,然后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致病原后选择对症措施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疾病感染引发的猪肺炎性疾病,应该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性疾病应选择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进行针对治疗。而对于支原体原体感染引发的肺炎疾病,应该结合致病原的具体生理特性,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保障治疗的针对性。
  5结束语
  猪肺炎性疾病是猪群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猪的危害极大。在日常养殖中要求养殖户充分认识该种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性,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预防方案,加强猪群的检疫检验,定期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并做好抗体水平监测工作,保证相应疫病免疫率达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猪群健康生长,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邹建茂,徐秀银,郑洪洲,李星.猪肺炎性疾病的防控要点[J].养殖技术顾问,2010 (6):96.
  [2]王世泽.针对猪肺炎性疾病的免疫及用药[J].养殖技术顾问,2010(5):94.
  [3]韩瑾瑾,张秋霞,赵静静,猪支原体肺炎诊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7):119-120.
其他文献
中兽医学在我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长期的治疗为中兽医学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母猪是养猪场生产的核心,如果在产后发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对整个饲养场都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
入室盗窃案件多发频发,而且犯罪嫌疑人一般都具备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善于伪装自己,进行预先踩点,在犯罪现场遗留下的痕迹较少,这加大了侦破此类案件的难度。基于对C市Y区系列
耦园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中一座宅园合一的私家宅园典范。通过全面梳理可以发现,耦园理景从整体规划、山水布局、植物配置及意象设计到建筑设计、装饰设计、诗文品题等多
摘要:羊肠毒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症状发病急,而且会很快死亡,会给养羊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如果发病,则需要立即进行合理的治疗,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该文主要论述了羊肠毒血症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技术。  关键词:羊肠毒血症;诊断要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92  作者简介:师延清(1
摘要:西北农区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发展规模、自然气候、土地资源、生物安全等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建没运营成本低。随着交通改善,逐渐成为大中型规模化养猪生产基地建没的适宜选择。但也存在规模化养猪用水、人力资源短缺、粪污治理困难等问题。因此,应针对这些利弊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在该区域发展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提供可持续建设思路。  关键词:规模养猪;可持续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
随着半导体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紧凑型高效全固态蓝绿激光器在信息处理、数据存储、医学诊断以及水下光通讯等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上转换方案实现的紧凑型固体激光器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类课程也出现了相应程度的改革。在课程改革上更接近生活实际,从实际生活角度出发来讲解编写教材,这也是课改之后的一个重要方向。高中生物改革呈现出以
以番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木醋液叶面喷施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木醋液叶面喷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番茄植株性状,提高番茄产量;其中100倍液的木醋液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