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教学的亮点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灵活使用和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读 语文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文化的教育,是语言的教育,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母语这把能自由进出知识宝库的钥匙。“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可以说,语文的精彩、亮点就在“读”里。
  1 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国的语言文字是我们的母语,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我们日常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2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须指导学生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读写能力。语文教学的规律就是熟读——精思——博览——多写,这其中阅读又是第一位的,培养阅读、品味能力,就触摸到了真实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又是以“读”为基础的,“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根本的方法。
  朱熹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读”是学习语言、增加语感的重要手段。一篇文章、一本书,读的过程就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
  “读”可分为默读、朗读、诵读和背诵几个层次。一篇文章,当我们还不了解它的内容时,应当进行默读,用眼睛感知文字,目视口诵,并弄懂生僻的字、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我们可进行朗读、诵读,即“涵咏”,此时,要有强烈的作者、读者的角色意识,把自己浸沉在生动的语言情境中。真正把文章读熟,熟到不误一字,不落一字,不多一字,能熟烂背诵,就能心通其意,意会其理,就达到了朱熹所说的熟读精思,可以有得的水平。
  “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活生生的口头语言。我们在学习书中的语言时,不但要认清字形、笔画、笔顺,还要读出声音来,读出音节、音调、音韵来,并弄懂字义、词义。在弄懂字的音、形、义的基础上,再学习词语、句子、段落和文章。“读”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这个过程是积累词汇,熟悉句型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的过程,更是一个洗练语言,规范语言的过程。“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方法,也是教师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和重要手段。
  3 正确看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总的看来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综合能力。
  (1)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感的强弱。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语感的良好材料。加强学生的诵读,就是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言素质,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信息积累、筛选,沉淀言语规则,并自动进行组合、调整而最终形成语言直觉结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会并感悟其中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就能创造性的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为灵活的驾驭语言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2)激发情感,提升审美能力。朱自清说“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文质兼美的诗文更是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学生诵读和背诵这样的诗文,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要创造性的还原语气,要带着感情才能入情入理。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其实,也只有读的多了,读的熟了,学生才能真正捕捉到作者的匠心妙笔之下饱蘸的酣畅淋漓、强烈鲜明的爱憎情感。“读”在这里是一种感化、走近、接受和熏陶,学生在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中获得审美体验,逐渐提升了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促进思维,提升智力水平。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她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在多次的有情感的诵读过程中,学生凭借丰富多彩的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气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学生被课文中的内容和情感感化、感染,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学生所感受到的,往往要比老师想象的更鲜活、可爱。这是他们对文章进行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的思维活动进行得多了,丰富了,其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升华。
  4 进行合理的“读”书指导
  (1)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指导。朗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能使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影像”,可以促进记忆,锻炼口才,增强语言敏锐性。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更是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前,并不需要告诉他要用什么感情和与语气去朗读,只需告诉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文章的感情,当学生真正与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产生共鸣,真正体会出文章的感情,自然会正确把握情感和语气了。当然一定的朗读技巧训练也是必要的。告诉学生用普通话朗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拉腔,按照标点符号掌握停顿的位置和停顿时间的长短,注意句中关键字、词或短语的重读,使朗读正确、清晰、自然、流畅,并真正读出感情,使学生感受出朗读的乐趣来。
  (2)重视课外阅读,以读带写。明确的阅读目的,则可以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时间和数量上有所控制,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佳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学生才能不断地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阅读能力,才能够凭借它选取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吸取和借鉴前人的思想成果,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写作则是运用知识的过程。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正向迁移作用。一般说来,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写作的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反复转换、筛选的思维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并使人耳目一新。而那些阅读量少的同学,其作文的思维的主要意向却仅仅限于字词追索回忆,即使冥思苦想、刮肠搜肚,也经常出现一些不完整、不准确的概念,文意不畅,支离破碎。可见,阅读的广博对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与水平的影响有多重要。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质朴的古训更是传达出多“读”、熟“读”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让我们在教学中真正重视“读”,把“读”的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吧!
其他文献
期刊
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可知与不可知的元素及人类精神的潜意识、哲学观、宗教观构成了近年来我艺术探索与研究之路的基石。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艺术家试图找出一种规律性以及共性
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是一个教师教多个学科。当时,我觉得老师真的很厉害,可以把不同学科的内容交织在一起讲授。那时,为什么会有很多全科教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教师的缺乏!但是,那个时候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之间寻找着相同的东西,感受到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专科教师由于一直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教学,所以他们会传递给学生的相应的学科思维方式和学科能力。全科教师可以自己开发教学课程,把各个
期刊
手术、放化疗是治疗肿瘤有效手段,然而也常给患者带来近期或远期的一些并发症,或因某些因素使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手术或放化疗,要求采用中医治疗.笔者对一些肿瘤及手术、放化
这些年,老师们都面临着各种教育教学理念的冲击与洗礼,而触摸、探索、研究、落实这些教学理念,最好的渠道就是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去感悟、去渗透、去反思。从理论到实践,最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安迪·鲁宾(Andy Rubin)于2014年离开谷歌后,他没有准备退休。他当然可以这么做:在完成一段辉煌的职业生涯,开发出科技史上一些最具创新性的产品之后,他拥有了每个人都想要的
期刊
编者按:人的一生中由各个要素组成:分数、荣誉、金钱、地位,等等,但这些所谓的成功要素,如果没有健康这个“1”,其他的一切都将是“0”。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未来。2007年5月中央7号文件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个看似轻而易举的目标达成得如何?场地受限、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等诸多要素困扰着1小时体育锻炼的达成。那么,如何走出体育“困局”?让我们一同走进下面的学校,分享他们的体育
去年的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一方面说明国家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目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我们不能让“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一句口号,而是要在保证运动时间的基础上,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科学选课,成为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与时效性的途径之一,并
垂直门户网站是基于传统门户网站下的新网站形式,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各种网站形式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由网站产品线形成至服务大众,网页设计对网站推广起到的作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