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大国如何搞“谍战”

来源 :凤凰资讯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ao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谍,就是被敌方或外国派遣、收买,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去年以来,从我国媒体连续披露的数起间谍案件来看,境外间谍策反活动的目标群体正在由专业人士向普通公民扩展,被策反、雇佣的人员有企业员工、高校学生、打工者、军事发烧友等,范围比较广泛。与此同时,微博、微信、手机、社交网站、PC端门户平台为载体的新媒体、新技术,给间谍刺探军事机密开辟了新的途径。那么,各军事大国的谍战机构都有哪些特别呢?
  英国:谍报机构历史最长最神秘 英国有相对独立的三家间谍机构:政府通信总部、英国秘密情报局和英国安全局,其中女性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男性,撑起英国谍报机构半边天。
  在世界各国的谍报机构中,英国的谍报机构历史最长、分工最细,也最为神秘。英国秘密情报局即原军事情报局的军情六处,是英国最主要的情报机构。其下辖政治处、军事处、反间谍处、新闻处等十个处。英国秘密情报局除传统情报搜集外,还主要负责反恐情报、禁毒情报及国内反严重犯罪情报的搜集和分析。由于执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英国秘密情报局的人数、总部地点不详。
  从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创设秘密情报机关至今,英国间谍机构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英国军情六处曾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和以色列摩萨德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
  以色列:“摩萨德”暗杀行动声名显赫 “摩萨德”全称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摩萨德在世界范围内大名鼎鼎,其前身是以色列建国前,活动于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意为“防务”)。摩萨德只对以总理一人负责,在国内权力极大,甚至拥有对以色列特种部队的支配权。摩萨德在全球派驻了900多名特工,总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南端的海滨。真正让摩萨德声名显赫的是它的海外暗杀行动。据说,摩萨德行动成功率极高,“一千次行动中或许只有一次失败”。
  摩萨德招募特工条件极为严苛,尤其是负责海外行动的特工,需经过层层筛选和考验。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候选者甚至难以承受巨大压力而心理崩溃。特工候选者必须是有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经历的犹太人,特种部队老兵和军官是首选。大部分特工出生和成长于欧美,通晓英语和多种欧洲语言且发音纯正,一部分人还精通阿拉伯语。通过首轮遴选并不意味着能进入摩萨德,候选者在接下来数月里需接受各种测试,尤其是心理测试和背景调查。幸运通过这一轮甄选者将接受“战地试训”,按要求完成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国:拥有全球最庞大情报机构 美国特工系统包括“中央情报局”(CIA)、“国家安全局”(NSA)、“国防情报局”(DIA)三个主要部分,另外还有同时负责国内反情报任务的“联邦调查局”(FBI)、“财政部税捐稽征署”(IRS)等。
  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包括间谍和反间谍机关,是美国庞大情报系统的总协调机关。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主要是从大学中挑选出来的成绩优异的学生。筛选工作十分严格,大部分人因为家庭历史背景而被淘汰。剩下的人则将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接受“观察力测验”、“意志力测验”和“生活方式测谎检查”等各种考验,以充分考察其智力、表现力及思想品质的真实情况。
  美国培养一名谍报人员,要进行伪装和语言训练,特别是对派驻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都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此后再接受强化训练。学员都要学习徒手格斗,如何用手、脚去击中对方要害部位等技巧,这些技巧融合了中国武术、日本柔道等世界优秀搏击术的精华。此外,学员们还须学习如何盯梢、监视、摆脱敌人跟踪、建立安全接头点、及时转移、化装、接头暗号、密码电报的收发方法、秘密集会、纵火爆破、绘制地图等特殊技能。更重要的,学员还要研究敌人的反情报机构的行动方法和组织机构……在经过1年的训练后,中情局再对学员的能力、智力和性格稳定性进行测验筛选,将学员分到下属各个部门工作3年左右,然后才能正式派往世界各地。
  俄罗斯:间谍学校汇集大批顶级专家 克格勃在前苏联是集情报、安全、保卫等职能于一身的超级安全机关,是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分庭抗礼、并驾齐驱的庞大机构。为了培训出一流特工,克格勃组建了200多所间谍学校。如今,克格勃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俄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总局和边防总局等。
  俄正式招募间谍之前,一般会对候选人暗中考察3到4年,新学员进入间谍学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脱胎换骨”:姓名、年龄、出生地、爱好、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职业等都要更换。俄对外情报总局所属的学校大多位于非开放地区,地图上根本找不到。俄罗斯安全机关下属的特工学校汇集了国内擒拿、格斗、爆破、武器、犯罪心理学、侦察和计算机等方面的顶级专家,他们在继承自己独特的培训方法的同时,还大胆借鉴美英两个国家的间谍训练经验,培养出了大批技艺精湛的高级情报人员。
  摘自《北京日报》
其他文献
俄罗斯媒体日前发表题为《中国导弹吓坏华盛顿:中国露出核牙齿》的报道称,中国试射了首枚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发射极难被发现的导弹完全能打到美国。分析家估计,中国很快将超过法国成为俄美之后的世界第三核大国。下面将一一解析中美俄最为先进的洲际导弹。  中国:移动式导弹吓怕美国  日前,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塞西尔·哈尼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发表讲话时说,中国试射了首枚移动式分导多弹头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哈
期刊
在3月11日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国务卿克里呼吁国会给予奥巴马总统“合乎时宜”的战争权力,允许其使用军事力量对处于“重要时刻”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进行彻底清剿。在此前的2月11日,奥巴马就曾正式提请国会授权武力打击“伊斯兰国”,只是迟迟没有什么进展。那么,在已经对“伊斯兰国”实施了长达7个月之久的军事打击行动的今天,奥巴马为何还要“任性”地谋求国会的动武授权呢?  众所周知,为发动阿富汗战争与
期刊
妄图主导亚太地区安全事务 欲提升地位谋求地区主导权  近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托马斯表示欢迎日本将空中巡逻范围扩至南海,以便对中国不断壮大的舰队力量形成制衡。托马斯还表示,地区盟友和伙伴越来越将日本视作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日本海上自卫队未来在南海行动具有意义。几天后,日本官方就迫不及待地做出了回应。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记者会上表示,“南海形势对我国安全保障的影响正在扩大,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将成为
期刊
与人们熟悉的隐形飞机相比,“隐形坦克”是一个新鲜的说法。近年来英国和波兰科研人员的努力正在让隐形坦克成为现实。目前,波兰和英国联合研制的全世界第一款隐形坦克“PL-01”已经问世。  PL—01外形科幻,全车采用了多种高新技术手段对抗声光热等侦察手段,能让红外热像仪“失灵”。有专家指出,隐形坦克的概念并不新鲜,但该坦克所使用的新隐形技术,确实代表着未来坦克的发展方向,无疑给“走下坡路”的坦克注入一
期刊
近日,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刊发了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国际政治学教授巴里·波森的一篇文章称,目前,美外交政策当局的重要成员(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现在都支持5大军事计划—— 乌克兰、伊朗、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备选方案还有中国)。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美军能打赢五5场战争吗? 对于能不能同时打赢多场战争,文章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称:“这些计划需要美国投入巨大军力,如遭到失败,甚至要冒需要投入更大兵
期刊
据韩联社的报道称,韩国军方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朝鲜半岛发生紧急情况时,美军将派出的增援战力中包括“萨德”反导系统(美军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萨德”系统可用美国空军大型运输机搬运,因此可以迅速在韩国部署。  “萨德”系统由车载式发射架、防空导弹、AN/TPT-2相控阵雷达和火力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美国政府委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6套“萨德”系统,其中两套已部署在美国本土,一套部署在关
期刊
近日,一条“中国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再度中标土耳其军购”的消息引发关注,因为自2013年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以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的外贸型号FD-2000成功竞标土耳其防空导弹系统后,由于受到欧美反对,这一项目至今悬而未决。  目前,围绕土耳其远程防空导弹招标的博弈和竞争仍在暗中上演,上个月,土耳其国防部长伊斯梅特·耶尔马兹再次力挺中国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表示要借助这套引进的技术打造该国独立
期刊
正在进行昼夜连续环球飞行的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即将造访中国,航空专家表示,“阳光动力2号”的“神奇”之处在于新材料、新能源和新理念。  新材料:实现飞机“大而轻” 专家介绍,“阳光动力2号”翼展约有72米,相当于波音747-8型喷气式飞机,但其重量仅有两吨,即波音747-8型喷气式飞机重量的0.6%。  飞机大而轻,得益于机身骨架使用碳纤维蜂窝夹层材料,这种材料重量密度约为25克每平
期刊
据英国媒体近日报道,英国士兵将从9月起装备一款炫酷头盔。头盔在军事上已有数千年历史,那么新时代的特种头盔到底有多科幻?  星战头盔 造型奇特带摄像头 相对传统的碗状头盔,英国士兵的新头盔增强了对士兵面部、下巴和颈部的保护,从而形成一个近似封闭的球状。同时头盔还带有摄像头,能够将前线的图片发送到后方,使指挥更加有效。另一方面,该头盔中保护下巴的部分还可以卸下来,以便在必要时增强隐蔽性。  死亡头盔
期刊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在美国空军装备第一架隐形轰炸机几十年之后,五角大楼首次计划对隐形轰炸机进行升级,研发下一代隐形轰炸机。据悉,美国空军准备在2025年左右装备空军。  目前,远程打击轰炸机与F-35联合攻击战斗机、KC-46加油机一同成为了美国空军最重要的现代化更新项目。美国退役空军中将大卫·迪普图拉表示,将远程打击轰炸机贴上“轰炸机”的标签并不准确,人们需要抛弃以往根据不同任务划分战机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