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审美信息,唤醒美术视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ehu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一门审美的艺术,是人类璀璨文化的瑰宝。进行美术欣赏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的身心与视觉以享受。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正确的审美定位是一个前提,也是美术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审美视觉的定位还存在一些问题。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定位,对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联系现实生活,穿插美术欣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强的催化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吸引学生投入学习中。例如:在教小学生画小鱼儿时,就把课前准备好的小型鱼缸搬进教室。在学生开始争先恐后地欣赏鱼儿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鱼儿有哪几种形状?鱼身上的花纹像什么等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学生大胆地说出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眼光,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每个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能力、领悟能力等都因人而异,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进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所拥有的独特天赋。在给他们布置学习任务时,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与智力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融入学生的生活中,穿插美术欣赏活动,与他们在课堂中或课外游戏中探求美术的踪影,感悟美好事物的存在。这样就为学生潜能的挖掘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二、与动手相结合,加强自主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等紧密相连,而且相互作用。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方面的经历,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美术作品。美术欣赏不能在孤立隔绝的状态下进行,必须在一种互动交流的情境中开展。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审美观,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绘画和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欣赏时安排动手操作活动。例如:在教学“头饰设计”时,把课前准备好的头饰拿出来,在揭示课题后展示这些范作。再把作品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亲手拿到各种各样的头饰,观察制作的过程。这是一个欣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紧接着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通过对各种用途与各种样式的作品欣赏,拓展学生的视野,从中了解头饰的产生历史文化及用途,这样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审美素养。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穿插欣赏的内容。如课前引入时,利用美术欣赏激发学生兴趣,课文中插入欣赏内容帮助学生学习,课后拓展部分也可以加入,以此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语言表达,培养审美视觉
  美术中的审美是听过视觉表现出来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海姆说:“审美就要把系统的视觉训练当做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一幅能够说明问题的图画与一幅不能说明问题的图画之间存在很大区别,但只有那些对感性本质反应能力得到开发与训练有素的人,才能找到这些区别。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首先应强化视觉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视觉规律,这样可加速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的学习。其次,丰富对生活与社会美的选择与认识。美术教学中视觉后产生的思维表达首先是语言的表达,也就是把观看后的体验说出来,这是首先要做到的。例如:《鱼的纹样》是一个关于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它们的寓意,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简要地介绍鲤鱼跳龙门故事中挂鲤鱼旗的古老习俗:传说中鲤鱼在每年的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黄河的龙门处,如果鲤鱼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瀑布,就能变成龙。因此,日本人就认为鲤鱼是好运到来的象征。于是在每年五月五日男孩节到来的时候,家中有男孩的,就家家户户挂起鲤鱼旗,以祝愿男孩像鲤鱼般健康成长,并且早日成才。这样,学生就会调动大量储存在大脑里的资源信息,然后进行思维加工,通过语言的表达,从而产生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语言。
  四、融入现实生活,提高审美品位
  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美术有滋有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爱因斯坦说:“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美术教学活动才会顺利地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他们能随感而发地表达真实的情感,并且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一般都喜欢画画。这些特点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优势。强烈的画面色彩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大自然中蓝天白云、红花绿业、丰硕的果实等艳丽的色彩,常常让学生感到喜悦。他们更乐于接受教师在黑白图片上把这些色彩展现在他们面前。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学生依据生活中的经验与见闻对画面产生联想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对那些反映儿童内心世界中的优美作品,学生一般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为自己绘画时的范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地使用现行的教材,努力开发具有地方乡土特色的教材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实践化,让师生在欢乐的情境中学会观察,把自己喜欢的事物与环境特征记录下来,这样,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让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兴趣就更加浓厚。
  总之,美术的审美与视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美术不仅赋予学生敏锐的视觉、灵巧的双手,而且赋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美术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审美教育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线,要用这条主线把分散的视觉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其他文献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变薄或腺体萎缩,甚或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常见消化系统疾患,其中不典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
摘 要: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够规范,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师资水平薄弱,教法欠灵活;学生学习能力差别较大,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同等问题,作者认为只有有效促进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才能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互助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得以发展。  关键字: 高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互助式学习  20
摘 要: 《机械知识》课程因其内容涉及面广而被许多专业选择开设,要学好这门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合理制订其学科教学课程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与企业对接的目标。  关键词: 《机械知识》 课程计划 教学方法 师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行业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
一、有效教学和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地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过程、致力于增强教学效果的一项个性化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的核心构成因素是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主要看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科学探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探究式教学 《电工技术》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为
摘 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其中孕育形成并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受到市场的影响。县级少年宫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提高素质、培训技能和社会教育的重任。本文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县级少年宫教育的管理理论建构,认为其完全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积极变革,努力理清关系,到市场大潮中搏击,并成为中流砥柱。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经济管理基本理论 教育学原理  市场条件下
摘 要: 爱,像火种点燃心灵的希望;爱,像大树撑起心灵的天空。爱,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财富。教师和父母一样,期盼孩子健康成长。只有教师付出了爱,学生才能得到爱。在爱的怀抱中,孩子们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温暖的爱,才能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只有爱学生,才能体现教师的基本素质,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 爱 教育 成长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其灵魂
摘 要: 近年来,部分职校出现了程度不等的流生现象,分析原因,主要和四个方面因素有关:社会歧视职业教育的思潮影响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动摇学生的学习信心,教育质量低下影响了就业竞争能力,校园管理混乱提高了学生的辍学率。针对这样的状况,校方要强化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减职校流生现象:一要强化正确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二要拓宽就业输送渠道,通过调整专业设置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三要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