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文化的想象力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ne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的口语文化中,事实和想象之间的界限其实都很模糊。
  转述历史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比如希罗多德写的关于埃及金字塔的内容,就不靠谱。但这可不是说希罗多德这个人有问题。
  对埃及人来说,希罗多德是一个外国人,而且与金字塔的建造时期隔了2000年左右的时间,难免有想象和附会的成分。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民国时期的历史学界有一个古史辨派,也就是顾颉刚、钱玄同那批学者,他们系统地提出了一个理论——“历史层累说”。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历史,是在转述的过程中,一层一层被累加上去的。越到后来,转述的历史就越久远,越到后来,中心人物的故事就越丰富。说白了,在那个时代,历史和神话很像,是靠一代代人往上穿凿附会地加东西,才形成我们看到的模样的,不太可信,所以古史辨派又被称为疑古学派。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顾颉刚先生提出来的“大禹是条虫”。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在讲的古代圣王,尧舜禹中的大禹,是不是真实存在,在古史辨派看来,都是存疑的。当然在学术上,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争论,我们先不去管它。
  古史辨派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也是顾颉刚写的,写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
  孟姜女的故事中国人都很熟悉,它跟《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说的是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然后累死了,孟姜女思夫心切,千里迢迢去找,结果得知了丈夫已死的消息,一悲伤就哭了十天十夜,把长城哭塌了,这才找到范喜良的尸体。安顿好丈夫的尸骨之后,孟姜女又将秦始皇骂了一通,然后跳海自尽。
  据说孟姜女跳海的地方就在山海关,到现在那儿还有一座孟姜女的庙。你看,时间、地点、情节、人物,都是有鼻子有眼的。可顾颉刚先生一考证,发现这个故事刚开始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然后经一代代人穿凿附会,才被编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是一条不到四百字的历史记载。说的事也很简单,就是在春秋早期——跟秦始皇一点关系都没有,早了四五百年——当时齐国发动了一场战争,有一个叫杞梁的人战死沙场。不久之后,齐国的国君和杞梁的遗孀偶遇,毕竟是自己间接把杞梁害死的嘛,齐国君主有点愧疚,就要当着杞梁妻子的面吊唁一下杞梁。但是杞梁的妻子回绝了,因为按那个时候的礼节,如果要吊唁应该上家里去,而不是在郊外随随便便地糊弄一下。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本来的意思是说杞梁的妻子是一个非常遵循礼制的人,但是从这个模糊的影子开始,后面就一点点地发生层累变化。
  这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第一个层累出现了。原先杞梁的妻子是不哭的,但是在战国的传说当中,她已经开始痛哭流涕了,甚至当地的一种歌调,都是以她来命名的。
  到了西汉时期,故事就更加具体了,杞梁的妻子不但哭了,而且把城墙都哭塌了,连后来跳水自杀的情节也都有了,只不过不是在山海关。
  到了唐朝,情节就更丰富了,杞梁夫妇直接穿越变成了秦朝人,杞梁的妻子也哭塌了城墙,见到了白骨。
  再往后发展,就跟我们熟知的版本差不多了,只不过杞梁的妻子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叫“孟姜”,杞梁也改头换面变成了“范喜良”。总而言之,我们熟悉的那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早也是在明朝才完成的。
  古人写东西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在乎的著作权,他们是不在乎的。明明是自己写的东西,非要假装是古人写的,比如《黄帝内经》,明明是西汉人写的,却要硬塞给上古的黄帝。
  《三国志》里有个段子也很有意思。话说曹操的儿子曹丕霸占了袁绍的儿媳妇。曹操身边的一个谋士孔融看不下去了——就是那个四岁让梨的孔融——于是告诉曹操,这事没什么了不起,当年周武王推翻纣王之后,也曾把纣王的媳妇妲己赐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孔融的本意是讽刺,结果曹操信以为真,还去查了典故。找了半天没找到,就问孔融此事典出何处,孔融哈哈大笑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你让儿子霸占人家媳妇,那想来古人也是这么干的啊。
  其实这也不是中国文化的特點,在所有的口语文化中,事实和想象之间的界限其实都很模糊。
  比如早年间我看过一本书。作者当时常在黄河上漂流,有一次在一户藏族人家里喝茶,主人就讲起一件刚刚发生的事,说一支黄河考察队的船刚刚在鄂陵湖上沉没,这船在湖上飞速行驶,湖底的山尖把那条船像鱼一样从中间剖开,船像箭一样沉了下去。他的讲述充满细节,绘声绘色。但是没过几个小时,作者就遇到了那支考察队,他们的船原来只是被一个桥墩撞翻了,有惊无险,没有任何伤亡。
  作者就感慨,这么近的距离,这么短的时间,一个消息就能变形到这种程度,可见口语文化的想象力。那个藏族人肯定不是有意说谎,而是一件事在每个人嘴里过一遍的时候都难免叠加自己的想象。
  我今天说这个,并不是想重复古史辨派的结论,说古代历史的记载都是不可信的。恰恰相反,这可能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记载上的造假和层累,换一个角度看就是文化基因的变异和创造。
  有一次,我问《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老师:“你觉得人工智能在创造力上会彻底替代人类吗?”吴军老师说:“暂时看,不可能。”为什么呢?
  他的答案很有意思,他说因为机器不会犯错。
  你想,根据进化论的原理,物种的演化就是一代代地抄袭上一代的基因。但是总会有抄错的地方,那些有利于适应环境的错误就被保留下来,这就是物种演化的根本机制。
  其实不仅是物种,人类所有的创造性进步都是这么来的。不断犯错,不断产生变异,在变异中再进行选择,然后才有那么一点点进步。因为机器暂时还不会犯错,所以机器没有根本上的创造性。
  而人类和机器相比,不靠谱,会犯错,能想象,能层累地堆积各种想当然的东西,这恰恰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王世全摘自读客文化·文汇出版社《罗辑思维:历史篇》一书,勾 犇图)
其他文献
父亲对我说:“你妈现在在家门口都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夜里搭顺风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硬是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地踏上了相反的方向,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同村人,把她送回家。  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不像以前那般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那是个
期刊
一  陈春醪在烧柴时打了个盹。碧粳米在锅里煮着,水已成浅绿,咕嘟咕嘟。童子用一条带叶的竹枝轻轻搅动,让水和米染上竹叶的清香。昨天夜里,陈春醪做了个漫长的梦,醒来后就忘了梦的内容,但梦里的气味仍在,缭绕在屏风和枕席之间。他一整天都神思不属,这会儿打了个盹,这片刻的睡眠便接通了昨夜的梦境,就像小水池接通了遥远的湖泊。他想起梦中自己是个童子,跟随师父去黄河的源头取水。可他明明就没有师父啊,真是奇怪。河道
期刊
胡兆富展示自己的人民英雄奖章颁授证明书  1926年,我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仲家庄,上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家里只有一亩三分坡地,连糊口都难。大姐早被送了人。为了给母亲治病,二姐又被卖到了邻村。  我5岁那年,母亲没了。我就跟着哥哥和小姐姐,在周边村庄讨饭。到我12岁时,父亲也因病去世了。之后,比我大两岁的哥哥逃荒去了黑龙江,小姐姐也嫁人了。我为了谋一口饭,到村里地主家做小工。  在当时的农
期刊
好意酿出苦果  邻居家一个正在读高二的男孩,今年期末考试门门成绩都名列前茅。放假头一天,他就要求爸爸妈妈犒劳他一下——让他和同学们一起去黄山玩几天。  没有想到他爸爸听到这种“非分之请”,笑脸马上就变严肃:“你明年就要高考,现在正是你人生的关键时期,才考好了这一次,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吃完就到书房用功,别胡思乱想。”妈妈也在一旁帮腔:“等你明年考上了名牌大学,我们喜上加喜,一起庆祝!”  邻居父
期刊
留言本上筆迹各异的留言走失儿童寻人卡1  北京有一位名叫王岩的“的哥”,他在车上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每当有人坐他的车,他都会拿出本子让乘客在上面写几句话。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把自己心里最真实、最美好的想法写出来,因此,“平安”“生活”“健康”“希望”是留言本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北京是一座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生活压力也大,可是通过这个留言本,许多从未谋面的人有了交流。有的人心情低落,看
期刊
女儿:  我问你心里有什么难题,你红着眼眶反问我:“为什么大家不理我?”我知道,你是说自己在学校里被同学冷落了。  我小时候在学校里也遇到过这种事情,当时我心里也难过极了。  那天早晨我去上学时,心情很好。我最要好的同学是我的同桌许达三。我们两个长得一样高,一样好看,功课也都不错,同学都喊我们“双胞胎”,这是我当时最得意的一件事。我可以这样说,我每天那样热心地上学,有一大半原因是为了能跟许达三在一
期刊
“那么,我还能变好吗?”她的眼神很复杂,焦虑、沮丧、迷茫,又怀着一丝期待。  “有时候,我会非常绝望。”她说,“我读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学了很多心理学课程,我试图去了解自己的问题,尝试做改变。我有意降低自己的标准,学着对那些我看不上的人友好,可是这些努力总是半途而废。我觉得自己糟透了。”  想起来,遇到杨小姐,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刚学心理咨询,对任何问题都充满好奇。  第一次跟杨小姐见面
期刊
“祖母,我能不能被约克导演选中?”我问祖母。祖母把眼睛从报纸上移开,看着我说:“我不知道。”一个上午,这样的对话发生了3次。我知道,祖母也许会因此而不耐烦。此刻,我脑子里全都是这个问题,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我甚至连早餐都还没有吃呢。  上周,我和哥哥麦迪一起参加试镜。约克导演打算拍一部电影,要从学生中挑选小演员。如果我能够和明星一起演戏,那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呀!约克导演告诉我们,周日之前会通知我
期刊
1807年,法国有个鞋匠,娶了个太太,遭3个朋友忌妒,被诬告。鞋匠被软禁在一座城堡里,成为一个意大利神父的仆人。出来后,他继承了神父的遗产,还找到仇人,杀死一个,毒死一个,将第三个人的儿子和女儿坑害了。  1848年,法国鲁昂有个26岁的姑娘叫韦罗妮可,据说婚后因出轨情人,债台高筑,無法偿还,于是服毒自尽。  1951年,一对夫妇在哥伦比亚的苏克雷结婚。婚礼第二天,新郎把新娘赶回家。于是,新娘的兄
期刊
“你为什么要读书?”  “一部分是因为读书有乐趣。我已经习惯读书了,如果不看书,就会像不能抽烟一样浑身不自在。另一部分是想从书里认识自己。我看书的时候只用眼睛看,但偶尔看到对我有特殊意义的一段话,甚至是几个字,那它就会和我融为一体,变成我的一部分。若是我已经从书里得到了所有对我有用的东西,那不管再讀多少遍都不可能学到更多了。我觉得人就像一朵花苞,读的书、做的事大都对你没有什么影响。可某些特定的东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