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功名60年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sds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兆富展示自己的人民英雄奖章颁授证明书

  1926年,我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仲家庄,上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家里只有一亩三分坡地,连糊口都难。大姐早被送了人。为了给母亲治病,二姐又被卖到了邻村。
  我5岁那年,母亲没了。我就跟着哥哥和小姐姐,在周边村庄讨饭。到我12岁时,父亲也因病去世了。之后,比我大两岁的哥哥逃荒去了黑龙江,小姐姐也嫁人了。我为了谋一口饭,到村里地主家做小工。
  在当时的农村,小工除了不给主人家端尿盆,其他杂活都得干,还得伺候主人家雇的专干农活的大工和长工。北方人耕地、运输靠毛驴,毛驴是夜里吃草,所以每天晚上,我都得熬夜喂毛驴。天没亮透,我就得去水塘里挑水,至少要往返七八趟。天亮了,我又要牵着那头大黄牛出门,还得趁放牛的时间割草……那种辛苦说也说不完。
  1941年前后,鲁南的抗日队伍离得不远,地下党在我们那儿越来越活跃。日本人常来烧杀抢掠,我堂姐全家就是被日本人杀死的。地下党的刘同志发动贫苦农民,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我好几次跑去听,他说的道理我都能听懂。父亲在世时,曾挤出钱来送我去识文断字,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辍学,前后读了5年书。
  为了打日本人,为了填饱肚子,我不再做小工,按照刘同志说的大致方向,我往南走了两天两夜,在平邑县找到了鲁南泰宁抗日游击队。那一年,我虚岁17岁。

卫生员的使命


  游击队安排我担任卫生员。那时部队的卫校很简陋,老师也不固定,遇到打仗就搁下书本,跟着部队走。学的都是最基本的抢救技术,像外伤包扎、骨折整理、压迫止血、压力止血等,还有怎样打纱布绷带,怎样上夹板,怎样消炎。
  看起来蛮简单,但在战场上,没有正确娴熟的救护技术是救不了伤员的。比如头部包扎,要包得像帽子一样结实,确保伤员的头怎么转,纱布都不会掉下来。你还要分清静脉和动脉,血液的大循环和小循环,要弄清创口在哪里,血是从哪里出来的。
  他们说我悟性很高,在部队一年多,我就当上了救护班班长。之前我都是当助手,第一次独当一面在战场上救人,是在1947年的山东莱芜鲁南战役中。看到战友牺牲了、受伤了,涌上我心头的不是害怕,而是一定要冲上去,把战友救下来。一个卫生员最大的耻辱,就是把伤员丢在战场上。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期间,我所在的部队不断有战友牺牲。我不停地救伤员,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突然有人大叫:“快跑,飞机又来了!”我赶紧让担架员抬着重伤员撤退,自己背起一名腿被炸伤的战友。这时,一颗炸弹“嗖”地砸下来,指挥所当即就塌了。
  我冲过去。指挥所被炸成这样,指导员肯定受伤了。但这时,敌人快冲上来了,战友们拉住我的胳膊,说指导员很可能已经牺牲,再往那儿冲,太危险。
  我不肯,拼命推开战友们的手,匍匐着,朝指挥所的方向前进。泥土、碎石还在空中飞,砸在我的头上、身上,但我管不了这么多了。
  “指导员,指导员!”我抱起倒在血泊中的指导员,不停地喊,想把他喊醒。真的,他闭上的眼睛,竟然睁开了,只是他再也说不出话来,只能一动不动地瞪着我。
  他把剩下的力气全使了出来,才抬起右手,指了指自己身边的文件包。我顿时明白了。见我把文件包拿好,他的眼睛才又合上。
  我咬着牙,一边把文件包和枪挂在身上,一边扶起指导员,仿佛他还能救活,一步一步向后撤。这时,敌人的炮火越发猛烈,这是步兵冲锋的前奏。怎么办?走了几步,前面就是山坡,我没有时间思考,干脆紧紧抱住指导员,两个人一起滚了下去。


1958年,身着军装的胡兆富

  在山坡下面,我把指導员的身体放平,才发现他已经没了呼吸和心跳,瞳孔已经放大,身体也凉了。我知道,我不可能把他背回去了。我匆匆用石块把他的遗体掩埋好,再插上一根树枝作为标志。等我直起腰,发现敌人已经把我围住了,他们站在山坡上方,可能还看到了挂在我身上的文件包……天有点黑了,我赶紧趴在地上,爬到山坡前方那条河边,不顾一切地跳了进去。河水有些冷,水流也很急,我顾不了那么多了,背着文件包拼命往前游。游得太急、太快,我的力气很快就耗光了。
  最后我是被湍急的水流冲到对岸的。我踉跄前行,不敢停留,拼命往部队后撤的方向赶,花了一天时间才找到大部队,把文件包安全上交。听说里面有好几份文件特别要紧,绝不能落到敌人手里。因为这件事,我被授予二等功。
  后来别人问我当时害不害怕,我说,哪有时间害怕。这文件包是指导员拿命换来的,我必须用命把它护住。

从没把自己当英雄


  有时打仗打得凶了,卫生员也被迫成为一线指挥员。1948年解放洛阳的一场战斗,我所在的排里,排长、班长都牺牲了,部队没法推进,我成了战场上仅存的党支部委员。
  战况紧急,我放下医药箱,一边让几名战士正面火力压制,一边让另外几名战士利用战壕掩护我绕到敌人后方,最后我们炸掉了敌人两个大地堡,抓获了10多名俘虏,还缴获了一支马枪、两支冲锋枪。
  这回,我荣立特等功。
  你问我一共参加过多少次战役,立过多少功?其实,在战场上,双方动用上万兵力的才叫战役,一般规模的只能叫战斗。我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中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舟山战役等大小共46次战役,立过特等功2次、一等功7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5次,获得过“三级战斗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得过“渡江胜利纪念章”“解放奖章”……我身上一共有4处大的伤痕,每一处都差点让我牺牲。第一次受伤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平邑香山口的反扫荡战斗中,我们把一小队日本兵都给消灭了。打得正激烈时,小日本的一颗子弹击中我的头部,打落我的一颗牙齿后,从后颈部穿出去,留下一个血窟窿。   我竟然没有倒下,仍在战场上跑来跑去救伤员。这种叫贯通伤,也幸亏小日本的子弹很尖,否则伤口只要再扩大几毫米,我就归天了。
  1947年6月收复山东济宁,双方拉锯战打得很激烈。周围都是“嗖嗖”乱飞的子弹,我刚想把伤员扛上担架,一颗子弹就把我的一截手指头打飞了。随即,炮弹在我身边炸响,耳朵一下子听不见了。
  但伤员都等着我去救呢,这点轻伤还不能让我下火线。我手指的根还在,但耳朵震聋了,后来也没有完全恢复。
  1948年6月解放开封,那场仗可是厉害了。我所在的营负责从敌人的炮火包围圈里撕开一条口子,但敌人的炮火特别猛,一声巨响过后,何营长埋伏的那栋三层楼一下子被炸塌了,他牺牲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枪。
  那天,我疯了似的与战友们一起,徒手从废墟里扒伤员,一共救出11名伤员。那个时候,我的头部和胸部也被炮弹碎片击中了,头皮被掀掉,头骨被子弹击穿,凹陷了下去,全身上下都是血。可我顾不上自己了,只知道拼命扒,直到失血过多,晕倒在战场上。
  那回,我昏迷了十多天,因为弹片取不出来,胸口开始化脓。战友们以为我要完了,没想到我居然醒了过来。休养几天后,我又上前线救伤员了。这回更奇,因为在战场上要不停地弯腰救治伤员,胸口那块弹片竟然被挤出了身体!我咬着牙,徒手把弹片从胸口拉出来,就这样捡回一条命。
  我的命够大,这应该是一种巧合。在战场上,有那么多战友和我一样,把生死置之度外地往前冲,但很多人没能像我这样幸运。


胡兆富在部队时获得的军功章

  我要特别说一说两位英雄,他们都牺牲了,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一位是我前面说的何营长,解放开封那一仗时不幸被炸死的那位。他在战场上特别勇敢,这在部队是出了名的。那天,和上级命令一起下来的,还有何营长的副团长任命书。有人劝他这回不要冲在最前面了,他坚持说,等拿下开封后再上任。后来,我们抱着他的遗体不停地喊:“营长,你快睁开眼睛,我们胜了啊,我们胜了啊!”
  还有一位英雄,叫林茂成,是我们山东沂水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身经大小战斗80余次,个人毙(伤)敌百余名,俘敌200余名,指挥战士缴获的武器可以装备当时的一个师。1949年准备解放舟山时,他带着营连干部到大榭岛前沿阵地侦察,遭敌人机关枪扫射,中弹牺牲。太可惜了!这样出色的战斗英雄,在全军都是少见的。
  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英勇牺牲了,他们才是最值得被记功和赞扬的。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能活下来,我够满足了。经历过战争的人、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人,对生命、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肯定与一般人不一样。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英雄。那些比我英勇、功劳比我大、已经牺牲了的战友,他们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拿他们照一照自己,我的那些战功和荣誉就不值一提。

救一个,再救一个


  解放了舟山,打完四明山剿匪战,1950年我到南京空军司令部报到,先后在南京的大校场机场、衢州机场和宁波庄桥机场担任卫生员和军医。组织上又让我去读书,我拿到了高中文凭。之后,我随部队转到吉林的一军区,其间又到重庆第七军医大学深造了两年。
  1958年,按照军委部署,各部队实施人员裁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主动报名了。
  我更愿意做一名一线的医生。后来,我到了浙江金华。当时的金华专区包括现在的金华和衢州两市,地盘蛮大。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我得知常山县的血吸虫病闹得很厉害,就毫不犹豫地说:“常山需要医生,那我就去那里。常山条件艰苦,那干脆全家人都去,互相有个照应!”那是在1963年年初。
  顺便补一句。我是1952年结的婚,妻子是我山东老家的。去常山那年,我们已经有3个孩子,其中一个刚出生不久。我们全家5口人背着铺盖卷来到了常山。从此,我再也没换过地方。
  常山的血吸虫病被成功消灭后,省里还发给我一本证书,这是我在地方上拿到的第一本荣誉证书。那些从部队带回来的军功章、奖章,我早就收起来、藏起来了,所以在常山,没人知道我立过战功,连知道我曾是军医的也很少,而这,正是我乐意的。
  血防工作告一段落后,组织上有意让我担任县防疫站领导。我说,我更愿意去医院,当一名临床医生,因为这样离病人最近。后来,我就到了常山县人民医院,成了一名内科医生。
  成为县人民医院的普通医生后,我每天要看150多名病人,但我知道,还有很多病人住在大山深处,没法来县城求医问藥。我就徒步到距离县城40公里远的毛良坞,上门为当地人看病,遇到买不起药的农民,我就主动替他们付医药费。
  1965年,毛主席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我响应号召,加入医疗宣传队,到青石镇砚瓦山村、天井头村等地,做卫生预防工作,培养当地的赤脚医生。半夜有人突发急症,我二话不说,提着一盏马灯就出发。别人劝我天亮了再走,我笑道:“以前打仗时,深更半夜在大山里急行军都是常事。而且打仗只有前进,哪有后退的?宁可自己牺牲,都不能往后退缩啊!”


胡兆富与孙女胡煜琦翻看老照片,讲述过去的故事

  “救一个,再救一个,不管到哪里,我都是一名医生。”我常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和以前在战场上救伤员时一个样。年纪大了后,只要能坐能站,我就坚持去上班。给病人看病时,脑部的旧伤时常发作,我就绑上冰袋止痛。我总觉得,救人一命、帮人摆脱病痛,这是天大的善事。
  2018年3月,因为脑部的枪伤复发,我跌伤了腿脚,住进医院。外孙来看我时,喜滋滋地带来法院系统为他颁发的三等功奖章和优秀共产党员证书。我说:“你不要有了一点荣誉就翘尾巴,要说立功,我立的功比你多得多。”我是为了激励他才这样说的。
  外孙特别好奇,反复问我究竟立过什么功。我说:“我特等功、一等功都立过,不过现在你不要问我的事情了,我只是希望你的工作能做得更出色。”
  不要说外孙,连我的儿子女儿都不清楚我究竟立过哪些功。后来,我的“秘密”还是被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挖掘到了,军功章从箱子底下翻出来,那么一大堆,连我妻子都吓了一跳。它们已被我藏了60多年。
  今年我已经95岁了,经历了那么多战斗,我活了下来,还活得这么长。而我曾经的战友,如今在世的恐怕都很少了。现在,我的战功被大家翻了出来,我还得到了很多新的荣誉,可我还是要说,这些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千千万万战友一起浴血奋战得来的,是属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的!我更愿意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他们才是中国人永远不可忘记的英雄!
  (若 子摘自《杭州日报》2021年5月11日)
其他文献
一  青年节,应景看了条视频,B站的《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作为“奔四”之人,我有些感触。  这是之前《后浪》的2.0版。去年是“前浪”向“后浪”喊话,这一次是“后浪”自己站上舞台发声,陈述自己不想成为某些样子的人。  包括不想成为“拿锯子的人”,非黑即白;不想成为随波逐流的人,毫无特点;不想成为隐形的人,良善缺失;不想成为浑身带刺的人,“杠”遍一切,等等。  里面的孩子,字正腔圆,意气风发,真像我
期刊
我刚到成都打工时,常混迹于水碾河农贸市场附近的小饭馆,与几位同样来自四面八方的同事,每人炒一盘3元一份的俏荤菜,黄曲米饭随便盛。如果老板不是特别忙,还会随手送我们一碗洗锅汤。  多年来,我一直将那一段生活,称为自己人生的“池塘之底”。已经低到了泥潭的最深处,而洗锅汤,便是那段触底人生的标配。  所谓洗锅汤,就是厨师在炒完一锅菜之后用来洗锅的水。沾了些残剩的油汁和盐味,烧开之后,撒一小撮葱花、味精,
期刊
许多年前,在江苏昆剧院看过一出《风筝误》。当时只当是才子佳人戏,多年后再看,却看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盟姻。书生与佳人,生活在痴情爱欲的海市蜃楼里,倒是周边的小人物,有着清醒十足的生活洞見。  《题鹞》一折,世故的是一个小书童,他对寒门才子的风月想象给予了善意的打击,道理很简单:“如今的人,只喜势利不重孤寒,若查问了你的家世,家世贫寒,连诗的成色都要看低了的。”说白了,就是价值观。朱门柴扉,总不相当,才
期刊
語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工具;语言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当我们在说流行语的时候,流行语也不可避免地在影响我们的思维活动。  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虽然有新鲜、活泼、接地气的优点,但也存在三个明显的缺点: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浮夸化就是追求夸张的语义表达,动不动就封“王”称“霸”,说“神”道“仙”,语不惊人死不休。标签化就是把复杂的社会现实以及复杂的人物和事件,都
期刊
王洛宾和三毛  4月16日,多年前的这一天,音乐家王洛宾和三毛在乌鲁木齐见面了。  当这个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整个文艺圈为之震动,几乎所有的重要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消息。  中国文化史中,有那么多次见面,李白见杜甫,萧红见鲁迅,这些见面,各有各的情境,也各有各的缘由,但唯独三毛见王洛宾,是那么特别。他们不在同一个领域,不在同一种语境,甚至似乎不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打破这重重坚固的“次元壁”,见了面,并且
期刊
有一个美国作家给亲戚写信,结尾時说,“请你原谅,我把这封信写得如此冗长,因为我没有时间写得简短。”可见把东西写短并不容易,而且更需要时间。其实短篇小说并不是人生的填空,而是对一个作家的终身磨砺。不论长篇短篇,我感觉都是越写越难,写作是不能抄近道的。就这个意义而言,我同意那句话:“作家就是写作困难的人。”  我很欣赏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的一句话:变美可能是痛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因为人生总有痛苦,但
期刊
动车上,邻座的乘客抱着一个婴儿,不及周岁,剪一个蘑菇头,一双眼睛骨碌碌打量着四周所有人。车子开动,众人被禁锢于各自的座位上,突然安静下来的井然有序,让他颇为不适。对面座位上有人拿出平板电脑埋首于游戏中……婴儿歪着头,手指着那人的电脑,大声嚷嚷,表示自己也要。他母亲轻声呵斥:“那是别人的东西!”话音未落,她便站起来,将孩子抱往车厢连接处。  十余分钟后,他们再回来落座时,婴儿已然睡去。被环抱着的婴儿
期刊
《醒世恒言》里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  唐朝时,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成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进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饵里有钩,怎奈饵香诱人,于是张嘴吞饵,结果被渔夫钓了上去。作者冯梦龙点评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忍”是自我克制的能力。“识得破”需要聪明和智慧,“忍得过”需要毅力和定力。“识”和“忍”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 
期刊
父亲对我说:“你妈现在在家门口都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夜里搭顺风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硬是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地踏上了相反的方向,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同村人,把她送回家。  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不像以前那般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那是个
期刊
一  陈春醪在烧柴时打了个盹。碧粳米在锅里煮着,水已成浅绿,咕嘟咕嘟。童子用一条带叶的竹枝轻轻搅动,让水和米染上竹叶的清香。昨天夜里,陈春醪做了个漫长的梦,醒来后就忘了梦的内容,但梦里的气味仍在,缭绕在屏风和枕席之间。他一整天都神思不属,这会儿打了个盹,这片刻的睡眠便接通了昨夜的梦境,就像小水池接通了遥远的湖泊。他想起梦中自己是个童子,跟随师父去黄河的源头取水。可他明明就没有师父啊,真是奇怪。河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