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句式考查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de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中常见的文言文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及一些固定句式。复习时要抓住每种特殊句式的难点或易误点。
  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例1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解析  这三个句子都比较容易分辨,如果提炼主干的话,都呈现“名词主语”+“名词谓语”的结构。
  而对下面这个句子(划线部分),有些同学就要犯迷糊了:
  例2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解析  划线的这个句子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同学们为什么会犯迷糊呢?第一在于“是”,这个“是”是代词而不是判断词,第二在于句子中没有“者”“也”之类的语气助词,而且主谓间没有逗号。可见掌握判断句,关键在于其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
  被动句
  被动句分两类,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被动句的难点在于“见”。
  例3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
  解析  上述两句都是被动句,有被动标志词“见”或“见……于”,“见”后都接动词。但并不是所有“见”后接动词都表示被动。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容易相混,如:
  例4  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解析  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充当动词的宾语,实际上起一个代词的作用,“见恕”意为“饶恕我”。
  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也是此种用法,意为原谅我。还有:
  例5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
  解析 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难点,注意掌握。
  意念被动主要通过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推断,找出动词的施动对象进行判断。
  例6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解析  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因为附操之民是被逼迫的。意念被动要求同学们能理解文意,这样才能推敲。
  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这里有几个难点:
  1. 宾语前置中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解析  原句颠倒过来,应该是“不知句读”“不解惑”,“图利”“从命”。这里的“之”“是”用法归于结构助词一类。
  2.定语后置中的楚辞句式。“楚辞”代表着南方方言,一般用“之”来倒装,同学们掌握较差。其固定格式是:名词+之+定语。
  例8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解析  颠倒过来,依次是“陆离(言长)的长铗”“崔巍(言高)的切云(指帽子)”,“高的庙堂”“远的江湖”。
  3.倒装的杂糅
  有时,一个句子中存在多种倒装现象,同学们可能辨析不全。
  例9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解析  这是平原君的使节对信陵君的激将话。“安”翻译为疑问代词“哪里”,“急人之困”翻译为“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
  这是一个倒装的杂糅,是主谓倒装与宾语前置的结合。从一个句子分为主谓两部分来看,这个句子首先应该判断是主谓倒装,其次,再指出其谓语部分的宾语前置。整个句子翻译为:公子您能为别人困难所着急(的美德)在哪里呢?遇到倒装杂糅,要分清结构,抽茧剥丝,层层深入。
  固定句式
  常见的固定句式的语法功能主要有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来体现。这样的词组搭配非常多,我们这里选择一些重要的或易错的来讲解:
  1.推测语气
  ……得无……
  这个词组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也常写作“得勿”“得亡”。翻译为“莫不是”或“该不会”。
  例10  日食饮得无衰乎?(《后汉书·庞萌传》)
  翻译:每日的饮食莫不是减少了吧?(意思就是可能减少了。)
  2.疑问语气
  “如……何”“奈……何”“若……何”
  这是三个表示相同的疑问语气,可以翻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待……”。
  例11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翻译: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何(胡)以……”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表示疑问。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翻译:国家拿什么来救济(灾民)呢?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子·庄暴见孟子》)
  翻译:我们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凭什么能够奏乐呢?
  3.反问语气
  “不亦……乎”亦是副词,用来加强反问语气。翻译为“不……吗”或“难道不……吗”。
  例12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翻译:难道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何(奚)……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翻译为“哪儿用得着……呢”或“要……干什么呢”。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翻译:还要报答干什么呢?
其他文献
那一年,学校成立两年的初中部刚搬进新校区。为了让全体师生能适应好新校区的学习生活,德育处组织了一次“平安伴我在校园,人人事事保平安”横幅签名活动。活动结束后,我把横幅挂在了去食堂就餐经过的走廊上。  当天上午,我经过横幅旁,正好有几个学生在指点议论横幅上的签名。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我猛然发现,在一些签名中有三个硕大的字“乔布斯”!我脑子里“轰”的一下,心里想,这下可糟了。这么严肃的活动,居然让捣乱
摘 要: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教学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必须正视并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优化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教师;教学行为;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09-1  一、要有激情  一个有激情的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
案例背景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工涌入,他们举家迁移,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生活的压力常使得他们披星戴月,孩子的成长早已无力顾及。家长们认为给了
小学语文的“四个一”就是语文学习中的“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这四个环节,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可以将这四个环节的顺序进行一定的
“哎,这位同学,帮忙把这个发令枪交给那边的寿老师。”这位学生跑过去找了一圈,又把发令枪拿了回来。“老师,我没看到一个瘦老师,我只看到一个胖胖的老师。”“那个胖胖的就是寿老师啊。快去!”“啊?”这位学生挠挠自己的脑袋,懵了。对啊,寿老师不瘦。  初识寿老师是1997年我大学刚毕业,被分配到现在这所农村学校,当时只有两栋非常简朴的教学楼,两栋教学楼之间有一片黄泥空地,上面放着两个篮球架。我到这里报到的
超千万人次的传播规模,超百万人次的邮政服务体验,成功实现申领、制作个性化邮票83.5万版,累计形成业务收入1950万元……2014年,由吉林省邮政公司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
从1999年开始,江苏省南京市东庐中学进行“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无辍学,无外流现象,无快慢班,无不开课程,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违规补课,不买教辅书,
讲评课是高中历史学科基本课型之一。一节优质的讲评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成效。本文从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课后总结与反思三环节为切入点,着重谈谈讲评课的方法
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在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应该转变观念,从注重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上来;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
我院理科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恢复的.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我院的科研工作,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承担的项目逐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