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有条江海河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成长断然少不了河水的滋润。所以,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定然会有一条记忆深刻的河。对于我来说,江海河就是这样一条常梦常新的河。
  那条澄清的河在我的心头荡漾了许多年,却总没能把她用文字描绘出来,或许只能用笔画,只能用优美的旋律才能让她浮现在眼前。
  离开江海河已经20年整,我时常在心底默默吟诵一首关于她的童谣:
  双甸有条江海河,
  河上有座江海桥。
  不见江来不见海,
  只见河水向北漂。
  这首儿歌准确表达了当年足不出镇的乡亲们对江海河的疑惑。父亲曾骄傲地告诉我,江海河是成千上万的河工用肩膀挑出来的,他当年就参与其中。没有他们当年辛苦挑河,就不会有后来连续几十年的丰产丰收。
  我16岁走出家乡,在他乡求学的日子里,常常喜欢在地图上凝望家乡,这才发现,江海河的确是名不虚传,真是贯通江海。她向南与通州的英雄河相连,可以直达长江北岸的南通港,向北流过如东的河口、栟茶等镇汇入洋口渔港。
  我家住在江海河西侧一个因栾家庵而得名的小村子,村里只有5个村民小组,不足千人,依傍在江海河西侧。在16个春秋里,江海河承载了我太多的快乐和忧愁。每次回乡,我都忍不住在江海桥上驻足,默默地看着桥下静静流动的水。不知为什么,总想掉泪,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既寂寥又似乎得到慰藉的感觉。她把我从现实世界引向浮想联翩的精神境界,引起无限的怀思与追忆。
  春来了,暖风习习,冰面消融,河水在春阳的鼓励下,灵动荡漾,波光粼粼。两岸的芦芽刚刚露尖,河面尤其显得开阔。这也可以算是一江春水吧?鸭和鹅们你追我赶地下河,大概是想亲身体验一下水暖了没有,或者是重温去年的残梦。
  远远地,轰隆隆开过来一支船队,一艘大马力的机动船拖着十来艘货船,船舷几乎跟水面打平。远远地,还可以看见船头升起的炊烟,可以闻到鱼肉飘香。我们几个常常把船队从头数到尾,比谁看到的船队系着的船儿多。当船队靠近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河岸上撒开两腿跟船队赛跑。船上的人没有兴致理会我们,自顾自地吃饭、洗衣。如果顽皮地往河面扔几个泥块,他们会挥舞起超长的竹篙吓唬我们。足有百来米的船队一会儿就过去了。
  要是在晚上航行的船队,那又是另一番景象。每条船上都有明亮的灯光,船到之处,河面沉浸在灯光的世界里。有一次,我们看见船上有两个小囡在船舱里摔跤呢。那时,在我们看来,这船指不定会开向遥远的所在,一辈子也就回不来了!要是我们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父母往往会说:“好好的,不然把你送船上去!”南来北往的船队,让我们幼时的心灵滋长了对远方世界的憧憬。现今的村子里,当年的玩伴十有八九都离开了江海河,有的在大都市成家立业,有的飘洋过海去国外求学深造。
  一到夏季,不管是短暂的周日,还是漫漫两个月暑假,江海河就像一块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们不由自主地往河边赶。
  在盛夏的午后,我们成群结队,我们不约而往,可以在桥洞里吹着河风睡觉,可以在阴凉的芦苇丛中抛线垂钓,也可以在河滩浅水处摘折香蒲棒子。
  夏日里少不了刮大风。在接连几号台风暴雨过后,有头脑的人家会在河的两岸架起四个木桩,挂上尼龙网,再用葫芦收放渔网,在下网收网的过程中,往往会捞到很多内河里逃出来的鱼儿,这种守网捞鱼的感觉既有劳动的快乐,也有意外的惊喜。你若去购买,网家也会非常慷慨,总比市场上便宜很多。
  在酷暑里下河畅泳,那是再惬意不过的了。男孩子穿着裤衩在水里翻滚,女孩子在河岸上抱着衣服看热闹,男子汉的豪情在那时候释放得尤为酣畅。我大姑妈的大儿子,曾是一个凫水的高手,但聪慧机灵的他还是被“水怪”拖下了河底,再见他时已是直挺挺地躺着,再也站不起来。这给了我姑妈巨大的创伤,她全家忍痛搬离河边住了几十年的房子。夏季的江海河啊,你让我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让我们品悟到了悲痛。
  暑假一过,秋天转眼即到。秋天的江海河完成了灌溉万亩稻田的光荣任务后,水位一天天迅速下移,极像一位哺乳后的母亲,身子骨顿时消瘦不少,身材变得苗条起来。村民们趁着收割稻子之前的悠闲,三五成群地卷起裤腿纷纷走进河床。不消多长时间,总会有不小的收获:蚬子、河蚌,还有鱼。次日午餐,满桌的河鲜让全家胃口大开。这对于即将农忙的人们是一次很好的补养。
  冬天的江海河别有一番风味。河两边的芦苇日渐枯萎,父亲还保留着拾草家用的习惯。在父母看来,芦苇草火力很足,用来蒸馒头或过年煨骨头是再好不过的燃料。在柴草丛里,父亲往往会捡到不少野鸡野鸭的蛋。对于那些低矮的水草,我和伙伴们会点上一把火,我们称之为“放哨火”,那熊熊的火苗在冬夜里着实让人感觉到温暖。
  下雪了,村子里的猎狗和猎人便一起出动。猎狗会顺着猎人的目光往前冲,他们在河边游弋,总不会空手而归,往往会打到野鸡、野鸭、野兔子、黄鼠狼和河獾等等野味。我们会跟着猎人跑上十里路的光景,仿佛自己也成了打猎高手。回家把我们的所见告诉家里人,那也是一种炫耀的享受啊!要是遇到奇冷的冬天,河面上结冰了,我们可以相约去江海河上走冰,甚至可以跳绳,在听到冰裂声后旋即换个地方。冬日的江海河,让我们体验到惊险与刺激。
  这就是我关于家乡的江海河的记忆,这就是我常读常新的江海河的四季。她也许没有一些名人笔下的大河美丽富饶,但在我的心灵深处,我深深地爱着父母般的江海河!
  工作后的梦境里,我时而变成江海河畔的一株香蒲,与芦苇相偎;时而变成一只萤火虫,勇敢地在江海河的夜空飞行;时而变成江海河里一朵顽皮雀跃的浪花,悄悄溅上母亲的围裙和父亲的裤腰……
  发稿/田俊 tian17@hotmail.com
其他文献
我常常回溯到岁月的深处,总会想起爷爷奶奶的渔棚,以及渔棚边静静开放的栀子花和袅娜升腾的淡青色炊烟。  渔棚如一叶扁舟,泊靠在灵秀的卤汀河边。渔棚和小河、木桥、芦苇、菖蒲一起构成一幅静谧的油画,晾晒在古朴的岁月里。  黄昏时分,丝丝缕缕的炊烟从高高低低、黑黑黢黢的烟囱里冒出,如悄然绽放的睡莲,再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  看到炊烟,我们心中便涌起一种温暖激动的情绪,燃烧麦秸穰草棉秆的
我看过的第一场电影,是越剧《红楼梦》。那时,我家所在的中西关街新建了一个露天电影院。宽大的雪白银幕紧贴露天影院的南墙,由几根粗壮的草绳捆绑住四角,固定在两根靠墙而立的树干上,座椅还没建起,影院才圈了四墙,竖了银幕后就开始试演了。  试演的影片就是越剧《红楼梦》,那场电影反复放映,且是免费的,从拉起银幕一直试映到露天影院的红砖长条凳坐椅抹了水泥等待凝固才停映。以至于我们那条街上的老奶奶们都学会了黛玉
初冬的阳光,格外讨人喜欢。站在阳光下,身子暖暖的。母亲在屋前码放的木柴,镀上了一层柔和的淡金色。  突然发现木柴堆边有一棵植物,纤长的茎蔓,顶端托着几朵绛红色的花。走近了,原来是一棵菊花。花瓣深红,带点紫,金黄色的小小花蕊。根部在柴堆下埋着,纤细的茎,斜斜地把这几朵花顶出柴堆。叶片不多,花也不多。数了数,大小一共五朵。  心中一阵没来由的欣喜。家门口好些年没有菊花的踪迹了。母亲说春天时邻家扔出来一
我童年时代最喜爱的事,就是早早守在街头公家的黑白电视机前,等待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上演。如今也给孩子买了碟片回来,不顾她顽强的抵触情绪播放起来。出人意料的是,孩子玩键盘的手逐渐放了下来,神情变得专注,慢慢地沉浸到故事里去,时不时发出欢乐和惊异的叫喊。  那时候,我心头有一种潮湿的感动。经典如月,它能够照耀的,是跨越时光年轮的童心。它曾经在我幼稚的心田播种下纯真和美好,几十年后,又将这颗美好的种子播
月光始终在起伏的山峰上闪耀。  熠熠闪动光斑的部分就是冰川。白天阳光明亮,向阳的雪山在阳光下融化,夜风一吹就重新凝结成冰。月光忽闪忽闪,仿佛是在冰川上表演花样溜冰。  积雪部位的月光则显得平和清淡,那是因为雪粒的缝隙吸纳掉一部分明亮。  冰川之间那些斑斑点点,应该是峭壁、沟谷、深壑吧?月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呈现出许多暗影来。  我们这支4人组成的地质考察队,此时正在南天山半腰的无名峡谷宿营,GPS定
我和叮当小心翼翼地跟在老汤后面,不知怎么办才好。  “跟着我干嘛,回去!讨厌!”老汤回过头停住脚步呵斥我们。  我和叮当也停下脚步,歉疚地说:“老师,我们错了,原谅我们吧。”  “老师,别生气了,别出走吧。”  “哼!”老汤从鼻子里愤愤地“哼”了一声,扭头继续气冲冲地往前走。  看来,她这次是真发火了——不是,我宁可她冲我们发火,而不是像这样悲愤地弃全班而去,她是不是对我们失望透顶啦?我们这次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