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中的情态助词“得”及其否定形式

来源 :语言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方言中的情态助词“得”黏附于动词,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得”可以标示动力、道义和认识三种情态义。“得”在四川方言的情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主要的情态载体之一。文章力图分类描写“得”字情态句的构成和意义,并对情态助词“得”的否定形式做了简要说明。 In Sichuan dialect, the modal particle “得” sticks to the verb, indicating the speaker’s subjective attitude and evaluation. “To ” can mark motivation, moralit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hree conditions of justice. “De ”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odality system of Sichuan dialect and is one of the main carriers of modality.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classify and describe the composition and meaning of the modal phrase “得”, and give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negative form of modal particle “得”.
其他文献
本文从接触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角度论证南方民族语言(侗台、苗瑶、南亚及南岛)领属结构式的固有语序是NG,部分语言出现的GN模式则是接触引发的“NG>GN”演变和变异的产物。触
岔管是管道系统中一种不可少的部件。岔管分流在理论计算上和实际应用中,都研究得很不充分,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及技术理论的提高,许多分流岔管出现了
本文从语言认知和儿童心理特点的角度探讨了海外少儿中文教材的编写。文章分析了语言学习的自然获得与教学获得的差异,探寻了教材内容与学习兴趣相结合的儿童心理依据,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