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人培养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h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课程开发为例,论述民族文化传人培养课程的开发,提出开发坭兴陶特色专业文化课程、建设坭兴陶技能实践课程群、构建坭兴陶技艺人才核心技能“三段式”课程体系等措施,培养符合坭兴陶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的民族文化传人,有效地传承坭兴陶民族文化,推动坭兴陶民族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文化 传承 坭兴陶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008-02
  钦州坭兴陶民族文化是拥有 1300 多年历史的地方传统手工艺文化。钦州坭兴陶与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从 2012 年开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围绕钦州坭兴陶,在文化传承、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上进行研究与实践,开发了服务于坭兴陶民族文化传人培养的特色专业文化课程,建设了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坭兴陶技能实践课程群,构建了针对性强、实训效果好的坭兴陶技艺人才核心技能“三段式”课程体系,探索职业学校培养民族文化传人的课程开发新路径和新方法。
  一、开发坭兴陶特色专业文化课程,全面提高民族文化传人的文化素养
  近年来,伴随着坭兴陶产业的快速发展,坭兴陶民族文化传承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坭兴陶产业发展的瓶颈。虽然在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人才培养模式下,逐渐有些新生传承人才出现,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大部分企业和大师工作室对人才的培养都是只注重单一技能的复制式传授,忽略坭兴陶技艺的系统传授以及多元技能的全面培养,忽略综合文化基础的打造,尤其是民族文化知识的灌输和工匠精神的传递,导致人才培养速成化、粗糙化,难以适应当前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民族文化传人的需求,继而严重阻碍了坭兴陶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坭兴陶民族产业的优化发展。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坭兴陶民族文化传人的初始阶段,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以往坭兴陶民族文化传人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文化底蕴、技能单一、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大胆地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坭兴陶民族产业发展需求设定课程目标,将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坭兴陶方向)的课程目标定位为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兼备,单项技能与多项技能协调发展。既不盲目倾斜于民族文化传人文化知识的学习,也不一味侧重技艺技能的实训。学校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要求中职学校开足基础文化课的规定,从专业特点出发,开发坭兴陶特色专业文化课程。例如在传统语文课中,增加直接服务于坭兴陶装饰工艺的诗词学习内容,师生一起仿照五言、七绝等诗词格律创编专业技法口诀。另外,增设坭兴陶简史,并在该课程里添加中国美术简史和中外陶艺简史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过程中,建立与专业发展联系更紧密的多元文学知识结构和多元历史知识结构。
  二、根据坭兴陶企业用工需求设计和安排课程内容,建设坭兴陶技能实践课程群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归类形成坭兴陶行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群,并根据市场调研和结合学校坭兴陶专业的资源优势,综合坭兴陶大师、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反馈的信息,制定《坭兴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和确定不同时期的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使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贴近坭兴陶企业的生产需求。在不同的学习时期,学校通过合理的见习安排、教学实习安排和定岗实习安排,使学生完整认识坭兴陶的工艺制作流程,初步了解基础制作工艺,并深入学习单项核心技能,接触和研究多元创新技能。在保持陶瓷设计师、陶瓷成型工(手拉坯)、陶瓷装饰工(雕刻)等核心就业技能课程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学校结合企业用工岗位需求的变化,合理增加全手工制壶、烧制、打磨、附件装接等课程内容。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相对稳定的坭兴陶技能实践课程群,使培养出来的坭兴陶民族文化传人能满足企业生产链上各个岗位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改变原来门类过多、知识零散、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等问题,建立连续性、可选性、延展性兼备的课程体系,并以学生对学习的自主选择和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连续性是在重新构建的坭兴陶专业课程体系中,连续统一每个科目的知识脉络,有效衔接前后两个阶段的课程,使其相辅相成。在修订的《坭兴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拉坯基础课程是拉坯技能课程的始发课程,拉坯提高课程是拉坯基础课程的进阶课程,在学习内容上逐步提高难度系数,两门课程在知识系统上呈现出来的是递进连接关系。可选性是学生对课程具有选择空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对口发展作合理的選择和调整。面对拉坯成型、雕刻装饰、全手工制壶、附件装接等专业技能课,学生在第二学年可以在第一学年初步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技艺强项和往后发展的目标选择主修技能课程。延展性是课程体系内,部分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储备后期专业发展的驱动力,尤其是储备创新创业的基础能力而开设的。例如素描、中国画、图案设计、陶艺设计等课程,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提升学历、提高专业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奠定基础。汇总和整合课程内容,编写专业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终身发展和长期学习的内容进行精讲。如“雕刻装饰”课程中,主要讲授基础刀法、平雕技法、浅浮雕技法这类可应用到大部分器型装饰中的基本雕刻技能。又如附件装接课程中,西施壶、仿古壶、半月壶等市场走俏的经典壶型的壶嘴、壶把、壶钮等是主要的附件装接基本技能教学内容,并由此逐步延伸到其他壶型的附件制作。
  三、构建坭兴陶技艺人才核心技能“三段式”课程体系,根据坭兴陶工艺制作特点实施课程教学
  在研究坭兴陶民族文化传人培养的课程开发过程中,除了采用“单元制”阶段性集中授课去开展技能实训外,还应在构建坭兴陶技艺人才核心技能“三段式”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分阶段对核心技能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创新的递进式培训,并根据坭兴陶技艺单项技能相对独立和多项技能互相协同的特点实施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一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渗透学会学习的理念,在课程中改变以往偏重知识讲授的倾向,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并形成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会自主学习。例如《坭兴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针对性指导,老师和师傅对学生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在思考中领悟,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目的。又如《坭兴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毕业作品评价做出具体评价标准和要求,强调学生作品的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和合作設计、联合制作的两面性,希望学生在毕业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提高审美水平和创新精神。
  二是在第二学年,学生单项技能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安排衔接式教学活动,拉坯成型课程服务于雕刻课程,附件装接课程服务于拉坯成型课程,烧制课程服务于拉坯成型课程、附件装接课程和雕刻课程。既解决各课程的耗材问题,又自然形成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学校聘请 19 位国家级、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青年陶艺师到校任教,建立大师工作室,按照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每个大师不同的技艺特长,分工艺、分小组开展师带徒的技能教学。尽可能参照企业的工作情境,通过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的无缝结合,通过师傅一对一的指导,指引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专心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原先建立大师就业促进工作室、学生创业工作室和青年陶艺师孵化基地等“两室一基地”的基础上,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融入钦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创新创业基地,开设与电商结合的坭兴陶营销和小微企业运营等就业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学到大师的独门绝技,使学生掌握高精技术,并通过言传身教和贯彻企业的管理要求传递工匠精神,实现高素质坭兴陶民族文化传人的培养。
  三是在第三学年,根据定岗实习和毕业创作等教学任务,以赛促学,以销促学,通过小组探究式合作,研发新作品、新产品,对接产业,对接市场,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和坭兴陶民族文化传人培养质量。
  四、根据行业技能考核标准进行多元考核,优化学生技能测评工作
  为了更好地根据坭兴陶民族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坭兴陶民族文化传人,通过为企业输送符合用工标准的专业人才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坭兴陶专业组教师在钦州市坭兴陶协会的委托下,参与制定用于坭兴陶技能考核评定的国家陶瓷技能等级考评标准。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参照行业考核标准确定教学评价标准,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企业岗位用工标准,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使输送的人才对民族产业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同时,在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把教学评价的功能导向从选拔和甄别转变为鼓励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升、改进教学实践。在评价内容上,关注学生在学徒阶段的实践和改变,注重学生的探索创新、自主学习、适应变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评价形式上,不以十分制、百分制等简单的数字计分形式进行,而是采用分数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评价;在评价对象上,既关注学生的表现,也关注教师的表现和整个教学行为的实施。例如在雕刻装饰课程的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应从作品效果、技能水平、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对师傅的教学行为评价则从任务下达、过程指导、任务完成、总结点评等阶段进行,使师徒都可以在评价中获得提高和完善。开展教学评价时,还应根据学生对设备的维护、对实训卫生的重视程度以及职业态度等去开展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课程任务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10)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晶晶.项目驱动式教学在工艺美术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工艺美术,2016(1)
  [4]叶圣燕.基于工作过程的苏绣实训课程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责编 刘 影)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职业学校“职业农民学院”农民培训模式,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从目标、主体、师资、课程、平台、途径六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确立“产+学+营+管”培训目标模式、构建“政+行+校+企”培训主体模式、打造“校+行+所+企”培训师资模式、开发“技+文+营+管”培训课程模式、搭建“示+训+学+商”培训平台模式、实现“送+观+访+带”培训途径模式等措施,以改革、引领、示范、推广广西职业学校农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政治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认为政治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回归初心、回归生活、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出回归课程初心,摒弃浮躁功利,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回归生活本源,创设生活情境,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养分;回归课堂本真,激发主体参与,让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回归教育规律,遵循循序渐进,使学科核心素养水到渠成。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科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 培养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汽修专业“双厂双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分析中职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实训基地、重构师资团队、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等对策,从而推进“双厂双师”校企共建。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 双厂双师 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实训基地 师资团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071-02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近体原则”的基本概念及其对职业技能大赛的作用,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客房中式铺床分赛项为例,探讨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在中职技能训练中的实践。  【关键词】近体原则 中职 技能训练 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017-02  技能水平是检验职业教育效果的途径之一,职业技能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运用波士顿矩阵法优化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分析广西梧州商贸学校等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设置存在盲目性、缺乏长远规划、同质化严重、与行企合作停留在表面等问题,提出采取建立策略、保持策略、收获策略、放弃策略,结合产教融合中学校能够利用的行企资源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以推进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结构优化 波士顿矩阵法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中职计算机专业 Photoshop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为例,论述借助立体化教材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分别从立体化教材建设、立体化教材在翻转教学模式中的作用、立体化教材的教学实践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 翻转课堂 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067-02  Photoshop 平面设计是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艺术课程的教学开展,以《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课为例设计高中艺术教学的流程,提出多学科互动与知识整合、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人文情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从课内走向课外创设展示才能的大舞台等教学措施,提高高中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音乐欣赏 艺术教育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有氧呼吸的过程》为例,论述运用概念图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具体化,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把高中生物概念多、知识点零散,且个别概念难记忆、易混淆的问题解决在概念图中,建立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掌握。  【关键词】高中生物 有氧呼吸过程 难点教学 概念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椭圆的定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基于“六何三线”理论的教学设计的 7 个环节“直观感知—操作体验—类比归纳—概念剖析—多元理解—牛刀小试—小结反思”,由此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来源、本质特征等,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六何三线”理论 教学设计 数学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
期刊
【摘 要】本文将高中行政班体育课选项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形成良好体育意识以及改善体育品质、情感、态度、集体荣誉感。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应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来开展;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价值开发和利用;充分挖掘校本教材,扩充学生
期刊